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一九章 辅政王的矫矫不群

乱清 第二一九章 辅政王的矫矫不群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内斗,内斗。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赵景贤沉重的点了点头。

“这个‘内斗’,”关卓凡说道,“真正是镌在骨子里的!娘胎里带出来的!敌人的刀子,架到脖子上了,也醒不过来不,你就算将他的脑袋砍了下来,他还是醒不过来,真正叫‘至死不悟’、‘不死不休’!”

顿了顿,“而且,这个‘内斗’,真正是‘不分贤愚’!”

“是!”赵景贤说道,“史可法、何腾蛟之流,到底还算清廉勤慎,勉强可以占一个‘贤’字,尤不能免‘以邻为壑,视友如仇’之讥,其余‘愚’如马士英、阮大铖者,就更不必说了!”

“竹兄,”关卓凡说道,“我说的‘贤’,不是指史可法、何腾蛟。”

“呃……这……请王爷明示。”

“竹兄,你晓不晓得,明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哪一位呢?”

“这……”

这就不好乱猜了。

莫不成……便是阎丽亨?

关卓凡晓得赵景贤想什么,微微摇头,“不是阎丽亨”

顿了顿,“阎丽亨固然斑斑大才,不过,很可惜,江阴地方太小了!他又早早成仁,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无从施展,也即……无从证明了。”

说到这儿,叹了口气,“设若阎丽亨、史可法易地而处,南明之命运将会何如?他二人之命运,又会何如?”

“王爷此一设问……大有况味啊!”

“史可法应该会是一个好典史;”关卓凡说道,“去做县令,大约也是一个好县令虽然,在军事上,他无论如何,没本事将二十四万大军挡在城外八十一天,不过,若有阎丽亨这般大才主持全局,江阴也不会有被迫以弹丸之地独膏二十四万大军的那一天!”

“可不是?”赵景贤叹道,“史可法居相位,犹如一个本来只能担负五十斤的人,一定要他去挑五百斤的担子,那还能不被压垮?他自己垮了,国家也就跟着垮掉了!”

微微一顿,“唉,害了国家,也害了他自己!”

“还有,”关卓凡说道,“贤如阎丽亨者只能屈居一个未入流的典史,而庙堂之上,却是唉,贤愚易位,至于此极,南明又岂能不亡呢!”

“是!历朝历代,但凡人事到了这个地步,国事也就不堪言了!”

关卓凡点了点头,“是啊,人事、国事,本就是一体的!”

顿了一顿,“抱歉,我把话头扯远了”

再顿一顿,“咱们回到方才那个话题嗯,出于我口,入于你耳明季人物,我最佩服的一个,是孙可望。”

这可就太意外了!

赵景贤不由满脸愕然。

“我祭阎丽亨时说的‘不论贤愚’之‘贤’,”关卓凡继续说道,“第一个指的,就是孙可望。”

“王爷,”赵景贤下意识的舔了一下自己的嘴唇,“孙可望妒贤嫉能,逼走李定国,说他‘内斗’,一点儿不差,不过,说他‘贤’……呃,且明季人物之中,竟为王爷所最佩服者,我”

顿了顿,苦笑了一下,“王爷,恕我愚笨,这个弯儿,一下子还真转不过来请王爷开示!”

孙可望、李定国,皆张献忠义子,张献忠败亡之后,孙可望、李定国以及张献忠另两个义子刘文秀、艾能奇,合兵一处,由川入滇,再造了一方天地。

后来,这支大西余部奉南明永历帝为正朔。

“黄梨洲有一段话,”关卓凡平静的说道,“传播甚广‘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此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顿了顿,“实话实说,关于孙、李之争,以及其后的功败垂成,嗯,若不持满汉之见的话,我对于孙可望的感觉,同黄梨洲是一样的‘可望之肉其足食乎’!”

黄梨洲,即黄宗羲,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因此称其“黄梨洲”。

“那,王爷……”

“不过,这不妨碍我对孙可望的佩服。”

“呃……”

“当然,”关卓凡说道,“孙可望器小易盈,私心自用,并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气节什么的,就更加不必说了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之后,降顺了本朝了嘛!”

微微一顿,“我佩服他的,自然不是这些。”

赵景贤是真被辅政王弄糊涂了,“是!呃,请王爷训谕!”

“桂林之役,”关卓凡说道,“李定国杀定南王孔有德;衡州之役,李定国杀敬谨亲王尼堪所谓‘两蹶名王’,嘿,那真正叫‘天下震动’!”

“定南王麾下,都是由北而南、打遍了大半个中国的、百死余生的悍卒;敬谨亲王统帅的,更是真正的满洲八旗精锐!”

“明季以来,上自庙堂,下至黔首,一提到满洲八旗兵,无不色变;明军畏满兵如虎,望风披靡、不战自溃的事情,不要太多!就是降顺本朝的汉军,每逢艰危,也总是请求朝廷派‘真正满洲’参战人家说的明白,‘逆贼畏满兵,而不怯南兵,南兵如云,何如满兵一旅也!’”

“可是,衡州一役,满洲兵非但大败,贵为亲王的主帅,也被人家打死了!这还不算,首级都被人家割了去!这是明季以来,满洲兵第一次大败、惨败,‘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一说,算是彻底破灭掉了!”

“彼时,朝野上下,一片愁云惨雾,我记得固山额真、吏部尚书朱马喇上书说,‘乍闻噩耗,号天大恸’,又说,‘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云云。”

“这不是朱马喇一个人的看法,我的感觉是彼时,世祖章皇帝以下,都发慌了!”

“桂林、衡州二役,是顺治九年的事情,彼时,本朝虽然已经掩有了大半个中国,可是,老成宿将,也已凋零了差不多了!”

“竹兄,我给你掰一掰手指头”

“顺治六年,豫亲王多铎病殁。”

“顺治七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病殁。”

“顺治八年,英亲王阿济格被赐死。”

“顺治九年,桂林之役爆发之前,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端重亲王博洛,于同月三月病殁。”

“以上这几位,算是第一流的,第二流的嘛”

“早在顺治三年,衍禧郡王罗洛浑顺、饶余郡王阿巴泰,先后病殁。”

“顺治九年,八月桂林之役后、衡州之役前,多罗谦郡王瓦克达顺病殁。”

“到衡州之役的时候,能征善战的王爵,其实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敬谨亲王尼堪,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

“衡州之役过后,敬谨亲王既然殉国,所谓‘老成宿将’,就只剩下郑亲王一人了。”

“可是,彼时,郑亲王老病缠身,打前一年也即顺治八年起,便已退居藩邸荣养了”

“则新败之余,人心浮动,朝廷却连一个正经的‘老成宿将’都拿不出来了!”

“一句话,青黄不接!”

“将如是,兵亦如是。”

“正因为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战线太长,而八旗兵太少,兵力分配,本就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了,敬谨亲王统带的,又是八旗的主力,衡州一役,损失惨重,这下子,愈加之雪上加霜了!”

“反观南明,复地千里,军威大振,气势如虹;许多之前蛰伏的官绅、败兵,认为‘恢复在望’,也都冒出头来,扯旗放炮,以为呼应。”

“实实在在说一句,顺治九年,衡州之役过后,南明摆开的,是一个全线反攻的架势;本朝呢,无可如何,不能不收缩战线,摆出来的,是一个全线防守的架势。”

“那个时候,派到南边儿去做官,是被目为自投虎口的,譬如,广西巡抚王一品,回京述职之后,死活不肯回任,一来二去的,朝廷也烦了,也不要他回任了直接送他上绞架了。”

“再实实在在说一句,若不是孙可望妒贤嫉能,害怕李定国的功劳、声望,凌驾自己之上,利令智昏,在大好形势之下,非但不配合李部的进一步的行动,还企图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拘捕李定国,终于逼李率部出走”

顿一顿,“南明就算不能恢复全疆,长江以南,也一定非本朝所有了!‘划江而治’,大约真就要成为现实了!”

关卓凡一大篇儿说下来,赵景贤惊叹辅政王史实精熟之余,更加的困惑了:

如此说来,明季人物,王爷顶佩服的那个,应该是李定国啊,怎么会是孙可望呢?

“竹兄,”关卓凡说道,“你一定不解,如此说来,明季人物,我最佩服的那个,应该是李定国,怎么会是孙可望呢?”

好家伙,王爷真正是可以“洞见人心”的!

“是!”赵景贤说道,“王爷明鉴!”

“竹兄,”关卓凡说道,“我请你想一想,顺治三年底、四年初,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大西余部,出川入黔嗯,叫那个时候的李定国,去攻打顺治九年时的桂林、衡州,请问,他打的下来么?”

赵景贤心中一动,“这个……打不下来!”

“他杀得了定南王、杀得了敬谨亲王么?”

“杀不了!”

“为什么呢?李定国还是那个李定国嘛!”

“是!”赵景贤说道,“可是将还是那个将,兵,却不是那支兵了!”

顿了顿,微微透一口气,目光炯炯的说道,“我明白王爷的意思了!这支兵,五年之内,脱胎换骨,前后判然,端赖孙呃,至少,其有力者,排第一位的,不是李定国,是孙可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