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一四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乱清 第二一四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辅政王一行离开上海,首途浙江镇海。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刘郇膏这位浙江巡抚、署理闽督不必说了,赵景贤、钱蕴秋、金雨林等两江要员,亦随侍前往。

江南防务的重点,在杭州湾,不过,不要误会于这个名字,事实上,杭州湾和杭州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不过就是因为地处杭州以东而得名,守杭州湾,也不是为了守杭州。

杭州出杭州湾,还要经过很长的一段钱塘江,这一段,江面虽然宽阔,可是淤浅严重,水文复杂,只能通行两、三百吨的船只,航运的价值,非常有限,到了冬天,还可能断航,所以,杭州是河港城市,不是海港城市,进攻杭州,没有从杭州湾方向的。

杭州湾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这里居中国沿海海路之中央,为南下北上之要冲;湾口尤为上海至宁波、定海航运之必经水域。

第二,杭州湾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湾,西接钱塘江,东有舟山群岛遮障其外,面积十分广阔,达六千余平方公里,咱们来看一看,杭州湾的北、南两岸,都有些什么?

北岸的东段,是江苏的上海和松江府;北岸的西段,是浙江的嘉兴府、杭州府。

南岸,是浙江的宁波府、绍兴府。

北、南两岸,都是中国经济最繁庶的地区,外敌如果在杭州湾登陆,不论登陆南岸还是登陆北岸,都将对中国的经济命脉,造成严重的威胁。

第三,因为上海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法军破吴淞口、沿长江内犯的可能性极低,因此,相对来说,杭州湾的重要性,对于中法双方,都进一步的提升了。

杭州湾防务的重点:北岸,在乍浦至金山卫一带;南岸,在镇海也即辅政王一行的目的地。

一鸦之时,英军曾先后陷镇海、乍浦;原时空的抗日战争,日军也曾在金山卫强行登陆。

不过,目下的局面,较一鸦和抗日战争,都不尽相同。

英军陷镇海、乍浦,不为登陆之后,自镇海、乍浦深入内地,英军一鸦的战略目标,是破吴淞口,沿长江内犯,一路打到江宁,即南京,逼中国签署城下之盟;陷镇海、乍浦,只是为了消除中国沿海的抵抗潜力,以免后路不靖。

日军于金山卫至全公亭长十五公里沿岸强行登陆,则是为了迂回中国守军,从陆路夹击上海。

现在,法军既不能以上海和长江为战略目标,则杭州湾北岸的战略价值,就不如南岸了;再者说了,法军的进攻线路,一定是自南而北,没搞定南岸,就去打北岸,等于把后背卖给了中**队,因此,关卓凡本人以及田永敏等关卓凡在军事上的主要智囊,一致认为,只要镇海无虞,法军在杭州湾就不能有实质性的作为。

因此,杭州湾的防务,南岸重于北岸,镇海,又是重中之重。

所以,辅政王一离开上海,就直奔镇海而去啦。

不过,并不会过杭州门而不入,镇海的下一站就是杭州视察过镇海的防务,辅政王一行,会换乘小吨位的汽船,西入杭州。

“滚单”上都写着呢。

可是,杭州既不是防务的重点,辅政王去哪儿干嘛呢?

呃,没听说辅政王在杭州还安了一个家呀?

哼哼,不许造谣!

那,杭州到底有些什么呢?

杭州有岳王庙。

辅政王到了杭州,将为宋岳鄂武穆王举行一次规模宏大的祭典。

岳飞谥“武穆”,追封“鄂王”,拢在一起,就是很拗口的“宋岳鄂武穆王”。

宋理宗时,岳飞改谥“忠武”,这是对岳飞的进一步的褒扬,因为“穆”字不算佳谥,在谥法上,远不及“忠”字的地位高,不过,大伙儿已经习惯于“武穆”了,因此,不论民间还是官方,提及岳飞,依旧是“武穆”,有宋一代如此,后世更是如此,佳谥“忠武”,反倒不怎么为人所知,更不怎么为人所用了。

好了,说回是次祭典。

这将是有清以来对岳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祭祀。

这次祭祀,较祭江阴的阎祠,有本质的区别。

祭祀阎应元,不论辅政王、侧福晋还是一众文武大员,说到底,还是以“个人身份”行礼的由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任何官方机构的名目哪怕是江阴县呢。

虽然,江阴县的县令、县丞、主簿什么的都在场。

另外,是次祭祀终于能够成事,并不是台面上事先做好了安排,而是以替侧福晋祖父扫墓做幌子,兜来转去的,终于走进了阎应元祠。

两个字“顺便”。

祭祀岳武穆,可就是堂皇正大、理直气壮了。

第一,是“奉旨”的。

第二,旨意上明明白白,“辅政轩亲王主祭”。

第三,“所有一切应行典礼,着礼部会同浙江巡抚、杭州府,实心办理”。

这一切都说明了,是次祭宋岳鄂武穆王,是一场“中央主办、地方承办”的国家级祭典。

*

“冠军号”、“射声号”驶出吴淞口之后,辅政王及一众下属,便开始工作了开会。

散会之后,过了半刻钟左右的样子,赵景贤又过来求见。

关卓凡看了看怀表,“也快到午膳的时辰了得,竹兄,咱们俩就边吃边说吧!”

“这未免太打搅王爷了,”赵景贤笑道,“其实,也就是两、三句话的事儿。”

“两、三句话的事儿?行,你说吧!”

“是这样的,”赵景贤说道,“昨天在江阴县码头,上船之前,吴醒卿将我拉到一旁,吭哧吭哧半天,脸都憋红了,我都不耐烦了,他才说了出来他想替扬州向王爷求一个恩典。”

吴醒卿,就是吴永,江阴县正堂。

“吴醒卿?”关卓凡沉吟了一下,“哦,对了,他是扬州人。”

“是。”

“什么恩典啊?”

赵景贤笑了一笑,“他说,王爷祭奠阎丽亨,江阴县全体官民,感激涕零,这个……恩同再造!他呢,异想天开,想请王爷”

说在这时,门外响起一声“报告”,打断了赵景贤的话。

近侍进来请示:什么时候开饭?

关卓凡摆了摆手,“不着急你先出去。”

近侍出去了,关卓凡转向赵景贤,声音十分平静,“他不会是想我去祭奠史可法吧?”

赵景贤大大一怔。

第一,他没有想到,辅政王如此敏锐,居然一下子就猜到了吴永之所求。

第二,辅政王对史可法的口气很奇怪,不但没有称呼其谥号“忠正”,甚至连字号“宪之”、“道邻”也不叫,而是直呼其名。

这个

赵景贤暗自嘀咕:史可法的赐谥、建祠,同阎应元一样,也是高宗手上的事儿啊!

而且,高宗对史可法的评价很高啊!

嗯,高宗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是这么说的,“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

又说,“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嘿,“一代完人”呐!

怎么,听辅政王的口气,好像

不大以为然似的?

胜朝,同关卓凡祭阎应元文中出现过的“胜国”,就是前朝,即明朝。

赵景贤接下来的话,就不由的加上了小心,“是!王爷明见!吴某就是这个意思!”

微微一顿,“我对吴醒卿说了,你确实是异想天开!我可不能答应你什么,顶多替你向王爷转致而已不过,你要晓得,第一,你这是逾格非分之求!第二,王爷日理万机,这一回南下,是‘检查战备’,哪里得空儿,掉过头来,去你的扬州?”

话是这么说,可是,如果赵景贤真心觉得吴永的请求是“异想天开”的话,根本就不会向关卓凡“转致”,因此,“转致”的本身,就已经间接的表明了赵景贤在这个问题上的取态。

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一回没有空儿,以后总是有空儿的嘛!

“有没有空儿,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关卓凡淡淡的说道,“‘检查战备’,检查来、检查去,不也‘检查’到阎丽亨的祠宇里去了吗?”

赵景贤一滞,“呃……是!”

“关键是,”关卓凡的声音,还是淡淡的,“我祭史可法些什么呢?总不成,祭他一天不到,就把扬州城给丢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