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零章 基地昌隆,虎跃龙腾

乱清 第一八零章 基地昌隆,虎跃龙腾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台湾,基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过一年半之前,这个地方还不叫“基隆”,而叫“鸡笼”,此地何以自冠如此俚俗的一个名字,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本地土著“凯达格兰族”之“凯达格兰”,闽南语之音译为“鸡笼”,“鸡笼”之名,由此而来;有人说,不关这个事儿,纯粹因为本地有山形似鸡笼,才得了这么一个俚俗的名字。

不过,想一想台湾南边儿还有一个叫“打狗”的地方,则“鸡笼”的名字也不算多么俚俗啦。

无论如何,既设立了基隆厅,“鸡笼”的名字便自此作古,而新地名“基隆”大有来历倒不是说“基地昌隆”的寓意有多好,而是“基隆”二字,乃辅政轩亲王手拟,于是,小小一个基隆厅,身价立即就不同了。

基隆厅的通判叫做梁小山,“小山”若做字号,则“拙而雅”,可惜只是大号,不是字号,则此人的出身,大致可以想见不错,梁小山确实行伍出身,不过,可不是一般的行伍,而是轩军“退役有功人员”,循“小吏部”顾委委员会调置司的路子,一出军营,便直奔台湾,接掌基隆厅第一任通判的大印,真真正正“老虎班”,厉害不过。

想那正经进士出身、“榜下即用”的“老虎班”,亦不过一个正七品的知县,而通判,可是正六品的哟。

不过,对于梁小山的通判,没什么人有脾气,倒不是说他的轩军出身有多硬,而是基隆这种“边陲莽荒之地”的官儿,基本上没有什么“正途出身”的人愿意做的,虽然,《天津条约》规定,辟距基隆不远的淡水为商港,基隆作为“淡水附港”,一并开埠,可是,在大伙儿的心目中,基隆在内的整个台湾,都算“边陲莽荒之地”。

事实上,“通判”以及其辖地“厅”,本就是专为“边陲莽荒之地”而设的,级别定的高一点儿,多少有一层补偿的意思在里头。

但是,没过多久,大伙儿就发现,基隆虽为“边陲莽荒之地”,其实竟是大有生发的?

这个“生发”,乃一块黑黢黢的石头煤。

基隆富集优质烟煤,早在明代,鸡笼的民间,便已有土法采煤,产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品质却佳,西班牙、荷兰都曾染指台湾,晓得底细,因此,进入蒸汽时代之后,泰西各国一想起鸡笼的煤矿,便不由口舌生津、垂涎三尺了。

早在道光年间,便有英国船只前往基隆求煤,美国政府亦曾两次派船到基隆,名为寻找失踪的船员,其实是暗中对基隆的煤矿进行勘探。

洋人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朝廷的警觉,待确定鸡笼确实富藏煤矿之后,立即实施矿禁,无论官民,皆不许问津。

嗣后,泰西各国不断向朝廷要求,开采鸡笼及周边煤矿,皆为朝廷峻拒。

矿禁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关卓凡主政的前期。

这是必要的。

道光、咸丰时期,中国并未进入蒸汽时代,对于中国自己,煤炭的作用是极有限的,开采鸡笼煤矿,纯属“资敌”。

同治时期,包括关卓凡主政的前期,中国虽然开始迈进蒸汽时代,但是没有自己的近现代化的海军,台湾孤悬海外,在泰西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对于台湾的控制,变得异常脆弱。

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鸡笼如果大规模开采优质煤炭,必然等于投肥羊于群狼,时间一长,莫说鸡笼的煤矿了,就是鸡笼这个地方,甚至整个台湾,是否还为吾所有,都不大好说了。

因此,这个矿,不能不禁。

不过,禁归禁,利之所趋,偷采是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的,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罢了盯得紧一些,偷采的规模小一些;盯的松一些,偷采的规模大一些大。

随着新政、洋务的高歌猛进,很快,中国自身对煤炭的需求,急速增长;而海军的建设,也使中国有了在群狼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下,自己保护自己利益的可能性,于是,鸡笼的煤炭开采,终于弛禁了。

鸡笼矿禁的取消,乃至基隆厅的设立,“破局”之“局点”,乃福州船政局的设立和发展。

造船业以及海军学堂都对煤炭有着巨大的需求,福州船政局一设立,关卓凡就有取消鸡笼煤禁的打算,不过,彼时条件尚不完全成熟,只好暂时按下不表;待海军成立,各地各式各样的工厂,也愈来愈多,开平矿务局的出品,同时支应南北之需、军民之用,已颇为吃力了,鸡笼煤禁的解除,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解禁归解禁,但鸡笼的煤矿,依旧是“专采专卖”由头至尾,都是基隆矿务局一家子的事儿。

基隆矿务局的设立,略早于基隆厅的设立留意,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基隆厅”,但打一开始,就是“基隆矿务局”,而不是什么“鸡笼矿务局”;股本方面,基隆矿务局以开平矿务局为大股东,另外,也吸收了一部分本地士绅参股好处不能都叫“过江龙”吃光了,不然,“地头蛇”们就不高兴了,如是,彼此不便,公私不便。

原时空,基隆煤矿是中国近代第一座采用“西法”采煤的新式煤矿,在本时空,状元的头衔被开平矿务局抢去了,基隆矿务局做了榜眼,不过,其面世的时间,还是要比原时空早得多原时空,基隆矿务局于一八七六年成立,次年出煤。

基隆厅设立的当年,基隆矿务局的第一口矿井就建成了,同年秋天开始出煤,每天出煤量六十至七十吨,第二年即去年,全年产煤四万三千八百六十吨,今年预计产煤八万五千至九万五千吨。

这个数字,大致上还是令人满意的,而且,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基隆矿务局未必不能后来居上,超过开平矿务局。

同时,基隆矿务局的出品极佳,客户们公认,“台煤成色,与外国上等洋煤相埒。”

为方便煤炭装船外运,基隆矿务局修筑了一条铁路这是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因此,认真说起来,中国目下已竣工的铁路,津唐线、京津线之外,还得加上这条暂时只运煤、不载人的铁路。

基隆矿务局投产之后,无需厉禁,私采、偷采,便迅速绝迹,原因无他,机械开采和运输的煤炭,其单位成本,远远低于土法开采的煤炭,价格上,私采、偷采的煤炭,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质量上,机械开采的煤炭,亦远胜土法开采的煤炭土法采煤,只能在地表浅浅的挖掘,略深些,便无能为力了;而质量更好的煤炭,大多埋藏的要更深一些。

因为基隆产煤,“上头”对基隆厅的眷注,异乎寻常:不但在淡水、基隆之间,修了一条电报线路这是台湾岛上的第一条电报线路;而且,更在淡水至海峡对面的福州川石山,修了一条海底电缆,全长约一百一十七海里。

这就厉害了!这可是中国第一条“越洋”电报线路,修这条“海线”的时候,越南顺化至广西防城的那条“海线”,还没影儿呢!

当然,咱们也不能说淡水至基隆的“旱线”、淡水至福州的“海线”,都是为了基隆厅修的淡水至基隆的“旱线”,还和基隆厅直接相关,淡水至福州的“海线”,连接的,是整个台湾岛和“祖国大陆”嘛!

不过,无论如何,这两条电报线路,都是在基隆设厅之后的事儿,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

基隆矿务局的投产,对基隆本地市面的繁荣,有着极大的促进,除了基隆矿务局自身的采买之外,各国海船停靠基隆的次数,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原因呢,非常简单这儿有煤炭补充。

海船靠港,补充的,自然不止于煤和水,米、肉、果、蔬以及各种日用品,也在补充之列;同时,大老远的,不好白跑一趟也要顺便做做生意嘛!

基隆虽然早在六、七年前,就跟着淡水一并“开港”了,不过,设厅之前,生意都是人家淡水的,真正跑过基隆这边儿的客商并不多;设厅之后,基隆才真正的有了“百业兴旺”的意思。

这些都还不算,有传言说,“上头”有意,在台湾道之下,设台北、台南二府,如是台南那头儿不说了,这个“台北府”的知府,由基隆厅通判升了上去,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至此,大伙儿才发现,基隆厅通判的缺,哪里是什么“冲、繁、疲、难”?简直就是一个大肥缺!当初有可能补这个缺、却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可是悔青了肠子了!

基隆“边陲莽荒”固然还是“边陲莽荒”,不过,“富贵险中求”,只要油水够,杀头的生意都有人做,何况“边陲莽荒”乎?

也有人说,算了吧!这种“要缺”,“上头”恐怕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给别人,你就算去争,争得过人家轩军出身、打“调置司”出来的“老虎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