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一七章 那条狰狞的火舌

乱清 第一一七章 那条狰狞的火舌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渎叻码头至大兴门,地势大致平坦,不过,也有起伏,只是坡度平缓,无碍人车通行,拿波浪打个比方,目下,法国人之所在,算是一个“波峰”,前方三百五十米左右,是另一个“波峰”,地势较法国人脚下的“波峰”略高,两个“波峰”之间,地势相对低洼,算是“波谷”。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诡异的景象,就出在对面由“波谷”而“波峰”的这个缓坡上。

十来条长短不一的壕沟,纵横交错,铺满了整个坡面。

通向大兴门的道路,被这些壕沟截断了。

第一眼看过去的时候,安邺还以为是某种水利设施越南多雨,这些壕沟是拿来雨季的时候排水入红河用的?

转念一想,不对!渎叻码头至大兴门的道路,被生生截成了三、四段,天底下哪儿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水利设施?

再细看,愈发的不对劲儿。

壕沟有长有短,有横有纵,相互交错,最长的三条,都是横向的,即东西向的,彼此基本平行,第一条和第二条,相距大约七、八十米的样子,第二条和第三条嘛……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吧!

这三条壕沟的边沿南边儿,即朝向法国人的这一边儿都密密的码堆着沙袋,蜿蜒一线,几乎没留下什么空隙;码堆的方式,十分古怪:上下两只沙袋叠在一起,码的整整齐齐,不过,每隔三、四只沙袋,两只就会变成一只,留下一个缺口,非常之有规律。

还有,安邺留意到,这些壕沟横向的也好,纵向的也好,并不是笔直的,而是锯齿状的,即是说,拐来拐去的。

这些壕沟,做什么用的呢?

某种障碍?用以迟滞敌人的骑兵和车辆?

如是,未免太窄些了吧?

壕沟内里的情形,不知究竟,可是,大致的宽度,还是看得出来,人都几可一跃可过,战马更加不在话下;还有,这么窄的壕沟,填平一小段,不过指顾间事,或者叫工兵随便竖根桩子,搭两块板子,车子也就过去了。

起不到多少“迟滞”的作用啊!

正在转着念头,旁边的图尼森一边调校着望远镜的焦距,一边皱着眉头嘟囔,“这些沙袋码的一会儿两只一摞,一会儿一只一摞,这一个个的缺口,一眼看上去,倒有些像……城堞似的?”

城堞?

安邺心中一动:这些壕沟,莫不是越南人的某种……防御设施?

士兵呆在壕沟里头,从“堞口”即“缺口”处向外射击?

可是

唉,可是什么呀!看到这儿,书友们大约都着急了:还“可是”?这些壕沟做什么用的,根本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呀!

堑壕啊!

这法国人,一个两个的,都什么眼神儿?

就这水平,还好意思自称职业军人?

哎,我说狮子,你这个逆向金手指,是不是开的太过了点儿?

呃……

其实,也不算太过。

因为,目下,是一八六八年。

冷兵器时代,只有壕沟,没有堑壕因为根本用不着;壕沟的作用,不是拿来保护己方的士兵,而是为敌人的前进制造障碍就像安邺一度猜测的那样。

进入热兵器时代,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堑壕依旧是用不着的。

滑膛枪时期,步枪的射程有限,射速感人,能否中的,也要靠刷人品,攻守双方,都必须排队枪毙,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火力密度,不然,这个仗就打不起来,因此,也不需要堑壕来保护士兵。

火绳枪而燧发枪,滑膛枪而线膛枪,步枪的射程、射速、准绳都大大提升,产生了在敌人距离尚远的情况下、对士兵进行保护的需要,但是,堑壕依旧不是必需品,因为,弹药的装填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前装;作战方式也没有发生还是排队枪毙。

这个时期,保护士兵的防御措施,不是往地下挖堑壕,而是在地上起胸墙。

两者的区别,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前装枪装填弹药的操作,一要站立,二要有足够的空间想一想那根通条有多长吧!胸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堑壕呢?

第一,堑壕的空间,必定是狭窄的;第二,如果挖的足够深,站立容或许之可是,那得多大的工程量啊?而且,也会带来其他的一些列技术问题,这个时期,敌人的枪炮没那么大的杀伤力,士兵的性命,也没那么值钱,胸墙大致就够用了,因此,关于防御设施,不大会有人往“地下”动脑筋。

只有进入后装枪时期,射速大大提高,准绳、射程也进一步提升,步枪的杀伤力大幅增加,同时,装填方式的变化,也消除了使用堑壕的技术障碍,真正的近现代意义上的堑壕才应运而生。

本时空,后装枪之大规模应用,始于美国内战,其典型,便是关卓凡率领的“清国义勇军”了他带到美国的轩军,一水儿的后装枪;大规模的堑壕战,亦始于美国内战,特别是彼得斯堡战役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纵横交错的堑壕,曾让关卓凡叹为观止。

堑壕战的始作俑者,是查塔努加战役中颇让轩军吃了苦头的南军悍将朗斯特里特,然后,罗伯特.李将之发扬光大。

另一位始作俑者,则是俺们的关爵帅。

南下亚特拉大途中,关卓凡就是靠挖战壕拿下了固若金汤的阿拉图纳北军的战壕,一路前延,南军枪击、炮轰、夜袭,皆无奈其何,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将战壕挖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当然啦,关爵帅的这一招,说到底也是盗版盗版原时空tg惯用的土工作业。

不过,不计关卓凡这个开外挂的,美国内战的堑壕,还非常原始,主要的作用,是自我保护,而非“防守反击”据壕对敌射击,其实质,是一种“交通壕”;其面世,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大规模的长期对峙,敌我双方的防线,犬牙交错,冷枪不断,为自保,大伙儿本能的做起了缩头乌龟。

回到法国人这儿。

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后装枪应用,是一八六六年普奥之争的“七星期战争”,迄今不过就是一年半多点儿的事儿,正因为眼见普鲁士的后装枪痛殴奥地利的前装枪,法国人才手忙脚乱的换装后装枪“夏赛波步枪”。

可是,全员换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事实上,直到目下,法**队也没有百分百完成这个工作,安邺带的这六百二十名士兵,亦不过是刚刚拿到了“夏赛波步枪”。

咦,不对,只有五百二十名那一百名安南“狙击手”,用的还是前装枪呢!

武器的换装,既手忙脚乱,很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味道,适应于新武器的新战术,就跟不上趟了,目下,法**界对“战斗队形”该如何变化,依旧莫衷一是,印度支那驻军远离本土,什么事儿都慢半拍,安邺、图尼森等奉行的操典中,所谓“战斗队形”,依旧是排队枪毙的那一套。

因此,法国人认不出这纵横交错的壕沟是做什么用的,并不出奇。

安邺能够想到,这些壕沟可能是“某种防御设施”,已经算是悟性高了。

有书友可能会指出,轩军征日之时,高杉晋作、山县有朋领兵攻打轩军设在小仓城的后勤基地,可是认出了类似的壕沟是做什么用的呀?

呃,是的,不过,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两个,都是人杰,高杉更是天才,安邺、图尼森之流,不过普通军人,悟性有所差异,也是正常的吧!

还有,安邺是这么想的:这些壕沟,就算是“某种防御设施”,应该也不关“降龙行动”的事儿吧?目其工程量,绝非旦夕可成,什么时候竣工的不好说,不过,一定早在“降龙行动”之前,就开始施工了。

可惜,身边儿没有本地的越南人,不然,抓过来问一下就明白了。

娘的,那个河内巡抚叫阮林的,也没有提起过,渎叻码头至大兴门的路上,还有这么多的状况啊?

安邺还在犹豫,图尼森催他了,“还等什么?管它是做什么的?咱们只管走咱们的路!反正,那里头也没有人!”

没有人?

似乎是的整面缓坡,异常安静,望远镜中反复搜索,也看不出任何生人活动的迹象。

安邺踌躇片刻,“好吧。”

队伍继续前进,依旧保持着“行军队形”,没有换成“战斗队形”。

距“波谷”不足五十米的时候,安邺再次止住了队伍。

此时,距第一条横向的壕沟,已不足一百米了。

还是不对劲!

这条壕沟的边沿,有三簇奇怪的灌木,中间的一簇,刚刚好生在被截断的道路边儿上,另两簇灌木,与之间距,都是大约四、五十米的样子。

因为挖掘壕沟,这面缓坡上的树木和灌木,几乎都被伐光了,怎么会单单留下这三簇?远看,尚不觉得什么,距离近了,便显得异常扎眼。

安邺从一个士兵手中,拎过一支步枪,瞄准中间的那簇灌木,扣动了扳机。

子弹射入灌木,只听清清脆脆,“当”的一声,传了出来。

距离虽远,可是,这儿是一个“波谷”的地形,回响非常清晰,大伙儿都听得明白,这粒子弹,一定是打在了某种金属物体之上。

确实不对路!

安邺下令,派出一队士兵,前出搜索,弄清楚壕沟里头的状况后,大部队再继续前进。

同时,为策万全,“展开战斗队形!”

命令刚刚传了下去,尚未及动作,“中弹”的那簇灌木,突然涌出了一团白烟,白烟之中,一条长长的火舌,喷薄而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