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九十二章 心有灵犀?其实是心痛得无法呼吸…

敦柔公主脑中,不由生出了一个异样的念头:既是全天下的“头一份儿”,怎么放在了圣母皇太后的寝宫,没放在母后皇太后的寝宫?

当然,这块“青芝岫”实在是太大了,若硬挤进母后皇太后的玉澜堂,怕是过于逼仄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慈禧不晓得敦柔公主在想什么,继续说道,“给你说件有趣儿的事儿”

顿了顿,“听到这块石头是‘房山石’,不是‘太湖石’,你‘东边儿’皇额娘拿手摸了摸胸口,大大松了口气,说道:哎哟,幸好是‘房山石’!如果是太湖石,那还得了?翁同进讲《治平宝鉴》的时候,就说过北宋道君皇帝的荒唐事儿,不就是折腾什么‘花石纲’,把家给败了,把国给亡了吗?咱们可不敢学他!”

“又说,‘江南到开封,到底比到北京要近一些,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如果一路运到北京,那就更加不得了!咱们可不敢学他!’”

慈安说的没有错“青芝岫”体量如此之巨,开采固然不易,运输尤其困难,江南到北京两、三千里的路程,真要将它从产地运到北京,不晓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敦柔公主并不觉得,“东边儿”皇额娘的话,哪里“有趣儿”了?反倒有些替“西边儿”皇额娘尴尬毕竟,这块“天字第一号”的奇石,是搁在乐寿堂,不是玉澜堂。

慈禧却没有任何尴尬的样子,“我说,‘姐姐说的很是不过,如果‘青芝岫’是太湖石,就一定还在太湖边儿呆着,不会出现在这儿咱们怎么会做徽宗皇帝的那种荒唐事儿呢?’”

“你‘东边儿’皇额娘正点着头呢,他说话了,‘两位皇太后时时刻刻,以国用民疾为念,臣感佩莫名,不过呢,这种事儿,也不是说一定就不能做’”

啊?

“话还没有说完,我们姐儿俩就一起瞪他,他赶紧说道,‘臣失言两位皇太后误会臣的意思了!臣是说,若没有轮船、火车,将‘青芝岫’由江南运到北京,自然虚耗无数人力、物力,确实为贤君所不为;不过,有了轮船、火车,将‘青芝岫’北运,虽然依旧耗费甚多,但毕竟不是不可想象了。’”

“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该多造轮船,多修铁路呗?’”

“他就笑了,‘太后圣明’,云云。”

哦,您的“有趣儿”,是这个意思啊。

“其实,”慈禧继续说道,“我和你‘东边儿’皇额娘都已撤了帘,他爱造多少轮船、修多少铁路,都是他自个儿的事儿,不必说给我们听的,只是,他一天到晚的想着这一类的事情,得个空儿,就要提一提这都成了他的习惯了。”

敦柔公主对这个问题,不好表示任何具体的意见,只是答了声:“是。”

心里头,那种异样的感觉,却愈发的浓重了他的所谓“习惯”,自己这个“枕边人”,都不大了然,皇额娘反倒清楚?

一边儿转着念头,一边儿抬高了视线,越过“青芝岫”,落到宫门外高高的探出头来的“探海灯杆”,“皇额娘,那个就是‘龙灯杆’吗?”

“是!”慈禧兴致勃勃的,“咱们出去瞅瞅!”

转过“青芝岫”,便是乐寿堂的宫门,穿堂殿,面阔五间,敦柔公主心中暗道:比玉澜门大呀!

走出宫门,便是码头。

首先映入眼帘的,还不是什么“探海灯杆”,而是碧波浩淼,鸢飞鱼跃;极目远眺,水天相交处,东堤、十七孔桥、蓬莱岛,犹如一幅山水画卷,自东而西,次第展开。

湖风浩荡,敦柔公主心胸大畅,笑着说道:“皇额娘,此处大佳!叫人不能不做濠濮间想!”

话一出口,敦柔就后悔了不该在皇额娘面前掉文的。正准备有所譬解,慈禧眼中已是波光一闪不过,并无任何不豫。

“这个码头”慈禧指了指宫门上头的匾额,“叫做‘水木自亲’,他譬解的时候,就提过‘濠濮间想’四字你们小两口,倒是心有灵犀呢!”

如果“小两口”是“他”和皇帝的话,所谓“心有灵犀”,十有**,是事先打好了小抄,不过,敦柔公主自然没有做这个弊的必要。

她顺着慈禧的手势,看了眼宫门上的牌匾“水木自亲”。

“女儿想,这四个字的来历,大约如下:昔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山水,便有濠濮之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不晓得对不对?”

“不错!”慈禧点头,“他就是这么说的!”

微微一顿,“不过,‘濠濮间想’是什么意思?这个他倒没说过。”

“回皇额娘,濠水、濮水是两条河流,庄子、惠子在濠水观鱼,在濮水垂钓,所谓‘濠濮间想’,就是寄情山水、逍遥自在的意思了。”

慈禧点了点头,然后叹了口气,“依我看,说到学问,你一点儿也不输给那个婉妃,皇帝的老师,还不如请你来做呢!妹妹做姐姐的老师,姐儿俩一块儿切磋学问,不也是佳话一段?”

微微一顿,“唉,可惜了!”

敦柔公主内心深处的什么地方,不可抑制的猛的抽动了一下,引起了一股痉挛般的疼痛,她偏转头,做出注意力被高大的“探海灯杆”吸引过去的样子,以此掩饰和压抑内心的涌起的狂潮。

话出了口,慈禧也有些后悔,不过,她怎么想不到,自己这几句“吐槽”,在敦柔心里,掀起了多么大的波澜?见敦柔的目光转向“探海灯杆”,便也顺势转移了话头:

“这就是‘龙灯杆’了现在是白天,看不出好处,到了晚上,拿滑轮将一盏大汽灯升上去,乐寿堂南边儿、玉澜堂西边儿这一片湖面,亮的跟白天似的,下头的人都说,天上出了两个月亮呢!”

微微一顿,“于是,都拿这盏大汽灯叫做什么‘水月灯’。”

敦柔公主附和的笑了一笑,“这个名字好贴切的很!”

然后,抬起头来,向上看去。

这个“探海灯杆”,乃是两根粗大的绿漆木柱,各自立于汉白玉底座之上,间宽丈半,高四丈有多,上托一架半圆形透雕龙纹的镀金铜梁,一眼看过去,整个形制,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拱门。

再细看,铜梁上,两条龙纹,中奉一颗红色铜珠,铜珠下有滑轮想来,那盏所谓“水月灯”,就是悬挂在这个地方了。

“女儿又开了眼界!”敦柔公主说道,“这个‘龙灯杆’,大约又是全北京的独一份儿了说不定,还是全中国独一份儿呢!”

“算是吧!”慈禧并不掩饰语气中的得意,“要说灯杆,万寿山后山苏州街那边儿,也有苏州街两岸夹河,岸边儿的路又窄,因此,岸上也要有汽灯照明;不过,苏州街的灯杆,都是单柱的形制,像这种双柱的形制,还真是独一份儿”

顿了顿,划重点:“而且,清漪园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探海灯杆’,只在修颐和园的时候,才折腾出这个花样来。”

“是啊,”敦柔公主说道,“乾隆爷那会儿,哪儿有‘水月灯’这回事儿呢?”

说完,微微透了口气,向两旁看去。

画廊宛转,粉墙如带,向东、西两个方向,远远的延展开去。

敦柔公主默默地目测了一下距离,又回想了一下从玉澜堂走到这里的路径,心里头有谱了。

“乐寿堂的规制,似乎……比玉澜堂要大一些?”

慈禧微微一怔,随即坦然说道:“大不少呢!”

顿了一顿,“玉澜堂前后四进,不过,只有一路;乐寿堂虽然前后两进,却一共三路这就比玉澜堂大了。”

再顿一顿,“还有,乐寿堂的进深,超过玉澜堂,乐寿堂的两进,抵得上玉澜堂的三进,譬如‘永寿斋’,南通东跨院,西连乐寿堂后殿哦,过来的路上,你见到了吧?”

“是,女儿见到了。”

“永寿斋本身,”慈禧说道,“其实是一个二进的院子,因此,乐寿堂到底算是两进抑或三进,还不大好说呢。”

顿了顿,“永寿斋在东边儿,西边儿,就是‘扬仁风’清漪园的时候,‘扬仁风’也是两进的,一进是乾隆爷的寝宫‘乐安和’,二进是花园;修颐和园嘛,‘乐安和’就不必恢复了,花园的规制,便扩大了一倍,目下,整个‘扬仁风’,就是一个花园迟一点儿,我带你去逛一逛。”

“谢皇额娘。”

“唉,其实呢,”慈禧说道,“当初我的意思,是你‘东边儿’皇额娘住乐寿堂,我去住玉澜堂,可是,她死活不肯,说她喜欢看水,住玉澜堂,站在窗户边儿,望出去,就是好大一片水,住乐寿堂,还得走出大门,才看得见水,所以,一定要住玉澜堂。”

顿了顿,“她也许是客气,可是,态度坚决的很,我没有法子,拗不过她,只好照她的意思办了。”

慈禧的口是心非,敦柔当然听的出来,不过,她只是以为,“东边儿”为人谦和,乃将颐和园里最好、最大的居停让给了“西边儿”,绝对想不到的是,两宫皇太后如此分配寝宫,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慈禧带着一个“小的”,因此,需要更大的居住空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