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十五章 开疆拓土,重整河山,此其时矣!

“海晏”、“河清”二舰,虽然可以“游弋香河之上”,不过,机动性依旧是有限的九英寸大炮、液压升降装置、“炮房”,以及水线装甲带,所有这些,全都是铁制,加在一起,依旧太重。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海晏”、“河清”既没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也不适合参加低烈度的冲突他们是香河上的终极杀器,主要的作用,就是威慑,如果“海晏”、“河清”真投入实战了,就意味着“和平努力”彻底失败,必须“终极解决”了。

这种情形,既非关卓凡所乐见,发生的概率也不算大。

因此,“海晏”、“河清”的身边,还需要“带刀护卫”有快速反应的能力,适合参加低烈度的冲突。

于是,就有了“六只较小的船”的其余四只,“镇东”、“镇南”、“镇西”、“镇北”。

这四位的船型、尺寸,同“海晏”、“河清”,基本是一样的,同样是木身、铁肋,同样是“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区别在于

第一,无水线装甲带防护。

第二,主炮小许多,舰艏置一门五英寸后装滑膛炮和“伏波号”的侧舷炮是同一个型号的。

第三,液压升降装置、“炮房”什么的,自然也是没有的。

炮小、无装甲、无“炮房”,也没有液压升降装置等累赘,相同的动力驱动下,“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的航速,自然就远远超过了“海晏”、“河清”。

当然,所谓“炮小”,是相对于“海晏”、“河清”的九英寸巨炮来说的,对于越南人来说,五英寸后装滑膛炮,依旧是“巨炮”。

一句话,“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位,是真正意义上“浅水炮艇”。

“海晏”、“河清”呢,可说是“浅水重炮艇”。

另外,眼尖的越南人,譬如阮知方,还在这六条炮艇上头,发现了一样前所未见的东西。

左右两舷,各有一门形状奇特的“小炮”。

五根细细的“炮管”每一根单独拎出来,较之普通的枪管,要粗一些,可也粗不了多少攒在一起,架在一个下宽、上窄的圆锥状的“炮架”上。

这是什么东东?是枪?还是炮?

这个……既是枪,也是炮。

事实上,这是加特林机关枪的“海军版”。

关卓凡认为,不同海上作战,内河作战的舰艇,常常会遇到小船、小艇的袭扰,包括亚洲国家应对西方较先进舰只时最爱用的“火攻”,因此,最好能配备一种专门对付小船、小艇袭扰的武器。

当然,蒸汽动力成熟之后,拿小艇装载易燃物、顺风顺水漂向敌舰的“火攻”,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不过,“海晏”、“河清”的情形比较特殊速度慢,机动性差,理论上,不能完全免于“火攻”的威胁。

遇到小船袭扰或者“火攻”,九英寸的后装滑膛炮,根本就是“大炮打蚊子”,不但费效比太低,而且,也可能根本打不着人家发现敌踪的时候,敌人已经进入射击死角了。

这时候,就只能依靠步枪了,可是,步枪或许挡得住有乘员的小船,但是,对于没有乘员的“火船”,步枪子弹的停止作用,就很有限了。

所以,最好有一种武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不仅能对小船上的乘员进行毁灭性的杀伤,还能对船体本身造成根本性的破坏迅速破损,入水沉没,或者,沉没之前,便已四分五裂。

理所当然就想到了加特林机枪。

不过,直接把加特林机枪搬上舰艇,似乎也不大合适。

第一,加特林机枪毕竟是以步兵为目标的武器,弹丸的口径,更“适合”人体,对于船体来说,略嫌不足,要击沉一只小船,必定要耗费过多的子弹,费效比较低。

俺拿来造金属定装弹的黄铜,可都是很宝贵的呀。

第二,在中法爆发大规模冲突之前,加特林机枪都属“高度机密”之列,顺化离法国人太近了,过早叫法国人见识到了这种武器,中法两家正式开打的时候,说不定就没有那么“惊喜”了。

因此,关卓凡需要一种“海军版”的加特林。

一,子弹的口径要加大,足以轻松穿透小型木船的船壳。

二,用不着一分钟四百发那么变态一分钟两百发,甚至一分钟一百发都够用只要子弹口径足够大。

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门“速射炮”出现了。

这个“加特林机炮”,在靶场上的表现,还是过得去的,不过,既没有参加过实战,也没有参加过正经的演习,只能算是个试验品,还不能算是“列装”,到底好不好用,谁也说不好,包括穿越过来的关亲王。

关卓凡的记忆中,原时空占统治地位的速射炮,是哈奇开斯,加特林在速射炮的领域,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这个,嗯,希望有了俺的加持,本时空,“加特林机炮”会取原时空的哈奇开斯而代之吧!

毕竟,到目前为止,哈奇开斯先生还没有把他的速射炮弄出来呢。

唐钦差、瑞国公、四位大学士,都登上了“海晏号”。

该请六位贵人呆在哪里呢?

“海晏号”上的舰长室,极其逼仄,只有一张窄床,一张小小的方桌,连一张椅子也没有,多一个人,都塞不下。

那么

各位大人,请上“炮房”吧!

呃?

“炮房”的“房顶”是平的,边缘一圈围栏,此处于“海晏号”来说,相当于大舰的舰桥,既是指挥塔,也是望台,嘿嘿,这可不就是领导们呆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脚底,九英寸巨炮一声怒吼,整间“炮房”剧烈震颤,硝烟随即自下而上,扑面而来,哎,那是何等酸爽的滋味呀!

本来呢,原是要叫越南人尝一尝这个酸爽滋味的炮艇进入河口,犹如入港,原该鸣放空炮为礼的,后来仔细一想,算了这么一炮轰了出来,越南人十有**会产生误会不说,站在“炮房”上的贵人们,也是十有**受不了的。

四位大学士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另外,并非个个如阮中堂那样,带过兵,打过仗,万一一不小心,将哪位大学士吓出个三长两短,可就难看了。

就是不放炮,“炮房”上的客人也是够紧张的了,唐景崧留意到,“海晏号”进入顺安河口的时候,瑞国公两只手紧紧的抓着栏杆,指节都捏白了,脸上的表情,也很可观眯着眼,蹙着眉,嘴巴微微张开,上下两排的牙齿,不断的轻轻的相互撞击着。

唐景崧有些好奇:这位瑞国公,不是说挺“洋派”的吗?好像还有人说,他是个秘密“在教”的?既然“洋派”,洋玩意儿就应该见得多了,这条“海晏号”,也算是一件“洋玩意儿”,何至于紧张到这个程度?

“镇东”、“镇南”打头,“海晏”、“河清”居中,“镇西”、“镇北”殿后,六条炮艇,迤逦而入顺安河口。

一入河口,光景为之一变,唐景崧心中大赞:别的不说,风景是真美!

一江澄碧,如鉴如镜,两岸的树木葱茏,掩隐其中的寺庙、亭阁,稍远处的山黛,以及头顶的蓝天、白云,都倒映其中,清晰历历。

“赴京之道十八曲,山青水绿如画里”嗯,倒不算是吹牛呢!

还有,不晓得是不是心理作用,似乎,河面上,真的飘着淡淡的幽香?

前两年在越南的时候,唐景崧就听人说过,香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上游长满了繁密的石菖蒲,顺流而下,将整条河都“染香”了。

如此大好河山,却在一班颟顸君臣手上,明珠蒙尘,支离破碎,实在可惜!

唐景崧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他想起了离京之前,辅政王对他说的话:

“开疆拓土,重整河山,此其时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