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八章 脑洞大开

乱清 第一八八章 脑洞大开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补实缺,那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而且,愈往上走,位子愈少,提督、总兵,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全中国拢在一起,也就那么些个位子,都是为领兵的方面大员准备的,普通的将弁,提督衔的补上提督的实缺,总兵衔的补上总兵的实缺,根是不可能的事情。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得已求其次,“降级递补”,提督衔的补副将、参将的缺,总兵衔的补参将、游击的缺。可是,副将从二品、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算是“大员”,同提督、总兵一样,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也都是有数的,就算“降级递补”,能补上的,亦十中无一,真补上了,都得算祖坟冒青烟。

于是,提督衔的补都司、守备的缺,总兵衔的补守备、千总的缺的情形,也出现了。

不论怎么“降级递补”,不论缺分同衔级相差多远,只要补上了,就该以手加额;更多的人,由始至终,什么实缺也补不上,头上戴着红顶子、蓝顶子,拿到手的,还是一份大头兵的薪饷。

如果在裁撤之列,则所谓的提督衔,其实还不如在役的大头兵人家好歹还有一份干饷可拿,您呢,裁撤之后,除了头上的亮红顶子,就啥也没有了。

裁军,一般是“裁兵不裁将”,不过,这个“将”,指的是已经补上了实缺的“将”,没补上实缺的,只好领足欠饷,外加两个月的“恩饷”,卷铺盖走人了。

这些红顶子、蓝顶子,绝大多数,都是种田人出身,除了农活,别无所长,可是,江宁这地方,并不用你来种田,“正经生业”,其实并不容易,坐吃山空之后,只好“流落江湖”了。

已经补上实缺的,朝廷要想法子安置。

曾国藩将湘军水师改头换面为长江水师,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安插有功将弁”,则长江水师的人浮于事,可以想见;而这班“有功将弁”,视长江水师为自己的“养老院”,不思进取、军纪败坏,也就“理所当然”了。

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安插一部分,还有不少已经补上了实缺的,实在没有合适的位子安置,只好同没有补上实缺的,一体裁撤。

对于这班人来说,朝廷就有补偿,也等于打碎了饭碗,离开军营的时候,心里头就是憋着一股子怨气的。

等到彭玉麟弹章一上,黄翼升以下,长江水师的“将”,几有一半,被迫去职,个个怨声载道。这些人在辖区呆了几年,都成了地道的“地头蛇”,三山五岳,黑道白道,皆有勾连,能量很大,一旦加入怨望朝廷的队伍,江宁的治安,便迅速的变坏了。

不过,曾国藩之所以说,“事情的难办,就难在这里”,并非指这些“散兵游勇”的所谓“能量”,朝廷如果狠下心来,散兵游勇之跳踉,毕竟是鸡蛋碰石头;说一千,道一万,“事情的难办”,还是难在他们头上的顶戴,叫朝廷投鼠忌器,下不得重手去。

“事情确实难办,”关卓凡说道,“不过,难办是难办,并非不可办,既已晓得症结所在,便可对症下药了。”

顿了顿,“症结有二:第一,宦囊已空,莫说‘近乡情怯’,就是返乡的盘缠,都凑不出来;第二,以顶戴、功名为怙恃,以为朝廷的刑典,不能加于己身,两下里一凑,自然而然,开始明目张胆的骚扰地方、找‘快钱’,于是,作奸犯科,种种不法,横行无忌。”

曾国藩默然片刻,缓缓点了点头:“是。”

“我既然觉得,”关卓凡说道,“留居江宁的湘籍将弁士卒,流落江湖之种种情形,某种程度上,可以比附旗人,就从‘八旗改革’之‘买断旗龄’上头,生出了一个主意来。”

买断旗龄?

曾国藩心头一跳。

“买断旗龄之后,”关卓凡说道,“旗籍虽然保留,那份饿不死、吃不饱的钱粮,却没有了;同时,既有了生业的许可,又有了生业的资本,两下里一凑,但凡是个人,就不能不努力生业!”

这……

“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关卓凡微微提高了声音,“我想,这班散兵游勇,如果有了立身、生业的本钱,同时,没了免于刑责的‘护身符’,总不成,还会、还敢,继续为非作歹、无所顾忌?”

曾国藩心头,大大一跳,“王爷的意思……”

“毋庸讳言,”关卓凡说道,“这班湘籍将弁,既已裁撤的裁撤、去职的去职,就绝无再补缺的可能了,则头上的顶戴、身上的功名,除了见官不拜之外,再没有任何正经的用处了”

微微一顿,“既如此,倒不如仿‘买断旗龄’例,由朝廷拿出一笔钱来,将之‘赎’了回来,如此,这班流落异乡江湖的湘籍将弁,兜里既有了钱,便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朝廷呢,也不用再苦恼于要不要将其绳之于法了!如是,公私两便,水清河晏,江宁……真正好叫‘江宁’了!”

真正是匪夷所思啊!

在此之前,只有个人向朝廷“捐官”的,哪里有倒转了过来,朝廷向个人“赎官”的?

这也罢了,关键是,此事若成,诚如轩亲王之所言,“水清河晏”、“江宁真正好叫江宁了”,可是

湘系扎在江宁的根子,也从此给拔掉了。

一时间,曾国藩心潮起伏,说不出话来。

见曾国藩不说话,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就当这班人还在役,嗯,再裁一回军‘二次裁军’就是了。”

二次裁军?

“王爷,”曾国藩吃力的说道,“撤勇发遣,规矩是结清欠饷之外,再发两个月的恩饷,事到如今,自然没有什么欠饷可言,如果比照两个月恩饷的标准……呃,‘赎官’,我怕此辈,呃,未必餍足……”

补不上实缺的,只能照普通兵勇的标准支饷,一个月不过四、五两银子,两个月亦不过八两、十两这已经是普通绿营的一倍有多了较之平洪杨战事结束之时,湘军将弁靠抢掠鼓起来的腰包,实在算不了什么,这么几两银子,就想将人家的顶戴“赎”了回来,并且将其送回老家,这个,不太现实吧?

关卓凡哈哈一笑,“涤翁想到哪里去了?我说‘二次裁军’,不过一个譬喻,哪里能真比照撤勇发遣的规矩呢?”

顿了顿,“我初步的想法是,最高的提督一衔,五千两银子,然后,三百两一级,等而下之,最低的……嗯,我也不确定是哪一级,总之,九品十八级,最低的一级,不少于三百两!”

曾国藩大吃一惊,“王爷,这可是一笔……数啊!”

“是!”关卓凡点了点头,“我大致算过一笔账,朝廷要‘回赎’的顶戴,总有一千几百的数目,拢在一起,大约要花费……两百万两银子吧!”

曾国藩微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的心情,极其复杂,十分内疚,十分不安。

内疚的是,湘军裁撤多年之后,还在给朝廷制造大麻烦,增添大负担;不安的是,逼朝廷掏出两百万两银子的数来“赎官”,湘系、包括他本人,必为朝野所深讥,到时候,朝廷也好,地方也罢,湘系、特别是他的“曾系”,还能抬得起头来吗?

“湘系扎在江宁的根子,从此拔掉了”,反倒不是他目下关注的重点了。

别人不说,最爱闹意气的左宗棠,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攻讦自己的好机会的,必然冷嘲热讽,无所不用其极。

曾国藩是最爱惜羽毛、最忧谗畏讥的一个人,一想到左季高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头就开始疼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