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八四章 火候到了,机会来了!

乱清 第一八四章 火候到了,机会来了!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硬”,不消说了,轩军的战力,“湘系”也好,“曾系”也罢,自认不及;“软”,关卓凡主要把功夫做在了曾国藩父子本人身上。顶点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几年来,关卓凡不断对曾氏父子本人假以辞色曾国藩的相位,不断上升,期间更后来居上,越过朱凤标,终于成了首辅;曾纪泽呢,先是卑辞厚币,罗致幕中,主持广方言馆,继而“破除成法”,委以驻英公使之重任,曾刚资既浅,年纪又轻,却一日之间,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国家重臣,真正叫朝野侧目。

至于凡和曾国藩见面,关卓凡必有破格的礼遇,以及各种“生活上的照料”,譬如,替他找洋医生、治眼疾、配眼镜,就更不必说了。

碍于老帅的面子,“曾系”就有不满,也只好暂时咽在肚子里了。

另外,关卓凡的手段,算是温水煮青蛙,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枝而干,不急不躁,步步为营,始终未曾触及“曾系”最核心的地盘江宁。赵景贤明明署理了两江总督,却不赴江宁本任,始终在上海、扬州一带晃悠,颇有点儿“惹不起躲得起”的意思。

虽然,赵景贤坐镇扬州,整顿两淮盐务,其实是对湘系势力另一种形式的削弱,可是,双方毕竟不算针尖对麦芒,矛盾的冲突,也就不至于达到一个大爆发的程度。

但赵景贤不能一直不赴江宁本任,两淮盐务的整顿,已经告一段落;江宁治安的整顿,必须提上日程,不然,再拖了下去,江宁这块人文荟萃、经济繁庶之地,真的就要成为法外之地、割据之地了。

可是,若行马新贻故事,则不蹈“刺马案”之覆辙也几希!

如之奈何?

江宁的治安,必须得到彻底的整顿,赵景贤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关卓凡要借赵景贤真除江督、赴任江宁的由头,在不生大的波澜的前提下,将“湘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根据地”,连根拔除,彻底消除在全中国推行政令一统之障碍。

办得到吗?

嗯,火候到了!机会也来了!

火候到了有三:

一,两宫皇太后撤帘,洪绪皇帝践祚,关卓凡正式垄断了中央政权。

二,轩军的扩编,经已完成,并藉备战对法战争之机,重新部署,对外的攻守,对内的控制,都形成了更佳的战略态势。同时,各省绿营的整编,皆由轩军一手经理,目下,除了个别偏远省份,其余绝大多数,都已初步完成了。

与此对应的是,湘军、淮军以及其他杂牌军队,十之**,都已裁撤。

关卓凡已经实现了对中国的军事力量的绝对控制。

三,新疆的收复,使关卓凡的声望,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用兵新疆之前,朝廷内部,不是没有争议的,虽然没有到原时空“塞防”、“海防”之争的程度,但是,明里暗里反对的人,其实相当不少。

有人说,新疆“既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以百万计,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即是说,新疆就收了回来,也是个赔钱货“漏卮”,维持新疆的花费,远远大于能够从新疆得到的好处。

非只如此,在“内有非我族类,外有强邻窥伺”的情况下,“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因此,何苦“出塞万里,靡耗无数”?

况且,“新疆非我腹心,失之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因此,“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

另外,“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国家兴作、洋务海军,岂非善之又善?”

持以上论点的人,不见得都真心认为“新疆万里穷荒,得之何益于事”,但是,他们几乎每一个都认为,新疆太远了,这一仗难打!

高宗平准、平回,花了多大的气力?那还是大清最鼎盛的时候!而且,实话实说,平准、平回,最后收功,多少也有一点儿运气的成分,个中曲折反复,官军吃了不止一次的大亏,甚至有差一点儿就全军覆没的时候!

干隆朝家底儿厚,经得起折腾,周围也没有真正敢浑水摸鱼的;现在可不一样,国家刚刚恢复元气,还不好和干隆盛世比,放眼周边,更加是强邻环伺尤其是那个俄罗斯,狼子野心,非止一日了!

一句话:输不起。

还有,姑且不论输赢,单是战事迁延,就受不了了新疆遥远苦寒,万里转输,军费多少倍于内地?时间一长,国家财政,必然吃不住劲儿;同时,也必然给俄罗斯之流以干涉的藉口。

可是,不好明着对西征大军的战力、后勤表示怀疑西征大军的主力,是轩军展东禄部;后勤,更是由轩亲王亲自提调,于是,只好拼命贬低新疆的战略价值,希望朝廷可以因此而三思后行。

认为“这一仗难打”的人,不止于国内,国际上,对中国政府收复新疆持悲观态度的,亦为数不少,其中之最“悲观”者,要数俄罗斯人。莫斯科朝野上下,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收复新疆的那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这是俄罗斯在暗地里积极支持阿古柏的最重要的原因。

谁能够想得到,不过一年时间,偌大一个新疆,就干净利落的拿了下来了呢?

国内,原本的疑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倒的歌功颂德;国际上,对中国政府和中**队的“再认识”正在发酵这个,暂且容后再表。

总之,轩亲王的声望,如日中天。

以上谓之“火候”。

机会呢?

自然是指黄翼升、张平安勾连李世忠余孽,有不逞之图。

虽然,关卓凡对曾国藩说,“‘四大金刚’供出来张平安的名字后,我就打电报给赵竹生,这个案子,到此为止,不要再查下去了”,但事实上,这个案子,台面上由两淮盐政衙门出面,实际上却是军调处主办的,说是“不要再查下去了”,可是,该掌握的证据,一样没少,什么也没耽误,唯一的区别,不过在于这些证据,拿出来还是不拿出来?以及什么时候拿出来?

一句话,“引而不发”罢了。

这一层,曾国藩自己,未必就不是心知肚明的。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