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七二章 浑身冒汗的陛见

乱清 第一七二章 浑身冒汗的陛见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皇帝已转了话头,“你的身子骨儿还好吗?闹不闹病啊?”

年高勋臣陛见之时,皇帝问询健康状况,也算例牌节目。

曾国藩定了定神,“还好去年冬天闹过一阵子病,开了春,就慢慢儿的好了;今年还没有闹过什么大病。”

“嗯,”皇帝说道,“你是有了春秋的人,入了冬,天时冷,要善自保养。”

“是,谢皇上眷注。”

“你的眼疾,”皇帝说道,“现在怎么样了呢?”

“也还好,”曾国藩说道,“眼镜配的很好,打那之后,就能够自个儿看书、看塘报了,眼疾也没有进一步的加重。”

顿了顿,“说起来,这个事儿,臣要好好儿谢一谢轩亲王呢。”

曾国藩由两江调任直隶,途径上海的时候,赵景贤请了一位叫做菲尔普斯的洋医生,替他仔细检查了眼疾,并将相关数据打电报告知北京。曾国藩抵埠后,关卓凡亲手将两副配好的眼镜一副老花镜、一副近视镜交给了他。

关卓凡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皇帝替他说了:“这是他应该做的同僚之间,彼此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这个话,曾国藩就不晓得该怎么回了。

很明显的,这个话,皇帝不仅是以皇帝的身份说的,还是以轩亲王妻子的身份说的只有“自家人”才能替“自家人”说什么“这是他应该做的”一类的话。

“对了,”皇帝继续说道,“直隶总督衙门,现在用的什么灯火呢?嗯,我是说,还是在用蜡烛吗?”

曾国藩微微一怔,“是,还是蜡烛。”

“你的眼睛不好,”皇帝摇了摇头,“蜡烛的光不够亮,该换煤油灯或是煤气灯了!”

顿了顿,“我在‘潜邸’的时候,花厅,装了煤气灯;书房、寝卧,添了煤油灯,都比蜡烛,要亮的多了!宫里头,干清宫、养心殿一类地方,也打算‘换灯’了,我看,你的直隶总督衙门,也很该照此办理。”

“这……”

曾国藩犹豫了一下,“是,臣遵旨。”

“你是最早办开洋务的人,”皇帝说道,“自个儿的日常起居,却躲着洋物件儿,这是何何苦来哉?”

“这,臣……”

曾国藩踌躇着,正想着该怎么跟皇帝解释,皇帝已微微一笑,说道:“你的苦心,我都明白,不过,现在的情形,跟前几年比,已经不大一样了,说怪话的人,也没有那么多了,洋物件儿,只要有用、好用,该用起来,还是要用起来,不然,咱们办洋务,到底为的什么呢?”

“是……皇上圣明。”

这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曾国藩是中国最早力推洋务的重臣,但他的生活起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洋派”,不吃洋餐,不喝洋酒,生了病,不会去看洋医生。

这一点,和恭王、文祥、宝等人,大不相同。

较之关卓凡,就更加天差地别了。

这一来,是曾国藩理学大家的“惯性”使然,二来,大约是出于这样一种奇异的矛盾心理:我推行洋务,完全是为了国家,其中,自己是没有任何私心私意的。我若受了洋风熏染,则无私亦有私,推行洋务,就理不直、气不壮了。

这就是皇帝说的曾国藩的“苦心”。

这个情形,有点像民国肇始,有那倡导恋爱自由的,自己却老老实实接受包办婚姻;又如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对人的潜意识的影响,实际生活中,弗氏却循规蹈矩,私德极谨极慎,生怕予人话柄。

“你是打两江调直隶的,”皇帝说道,“两江、直隶的情形,你都很熟悉,嗯,我有些好奇,你说,江南的蚕丝业,直隶这边儿,能不能也做了起来呢?”

曾国藩大大一愣,这个问题,他可是从来没有想过。

“回皇上,”曾国藩很谨慎的说道,“术业有专攻,臣对蚕丝之道,所知有限,不敢妄下断言。”

顿了顿,“不过,臣以为,直隶、两江的水土、天时,相差甚远,在直隶养蚕、缫丝,只怕相当的不容易。”

“也是。”皇帝点了点头,“不过,我记得,左宗棠关于陕甘善后的折子里曾经提过,他有意在陕甘推行蚕桑,我想,水土、天时上头,陕甘之于两江,较直隶之于两江,差别更大,如果陕甘能够推行蚕桑,直隶是不是也能够效法呢?”

曾国藩又是一愣。

左宗棠要在陕甘推行蚕桑,这个事儿,曾国藩是知道的,不过,他并不以其为然,他也不大清楚,一年多过去了,左宗棠的奇思妙想,到底成事了没有?

不过,虽不甚以为然,但他身为直隶总督,自也不好在陛见的时候,公开批评另一位总督的施政。

“回皇上,”曾国藩说道,“陕甘贫瘠,不比直隶,更不比两江,且偷种罂粟者甚众,如果蚕桑真的能够行之于陕甘,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

他的话说的委婉,但皇帝听懂了:陕甘推行蚕桑,就算成功,也是事倍功半;品质亦不可能同江南的蚕丝相提并论。不过,因为“陕甘贫瘠”,多一样生发,“无论如何”,总是好的;至少,多了一个取代“偷种罂粟”的选择。

言下之意很清楚:他对左宗棠在陕甘推行桑蚕的计划,是不大以为然的。

由此,也间接表明了自己对于在直隶发展蚕丝业的态度:亦不以为然。

皇帝微微一笑,“嗯,这是老成谋国的想法。”

然后,就不再说话了。

于是,“带班”的轩亲王跪安,曾国藩晓得,陛见已毕,于是跪下,免冠磕头,站起身来后,戴上大帽子,跟着关卓凡,退出了东暖阁。

出了明殿,一阵冷风吹来,曾国藩不由打了一个寒颤,这才发现,自己的内衣,隐隐生潮不晓得是因为东暖阁内太暖和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方才奏对的时候,不知不觉,前胸后背,都微微见汗了。

他暗暗的舒了口气。

关卓凡陪着曾国藩,一起回到军机处,文祥、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几位大军机,纷纷上前见礼,他们几个于曾国藩,都算晚辈,人人长揖为礼。其中,郭嵩焘和曾国藩是故交,不过,不计登基大典那一天,此番曾氏入京,郭、曾二人也是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一番周旋。

关卓凡请曾国藩“升炕”,曾国藩慢吞吞的说道:“内阁是我的本差,陛见之后,总要先过去打个招唿,然后,才好回军机处领王爷的训。”

“既如此,”关卓凡沉吟了一下,“涤翁从内阁出来之后,也不必回军机处了晚上,奉屈涤翁到我朝内北小街的家里,用个便饭,到时候,我再向涤翁请教。”

曾国藩心中一动,但对于关卓凡的这个安排,亦不算意外,答了声“是”。

“迟一点,”关卓凡说道,“我叫人把名刺和帖子送到贤良寺。”

“名刺就不敢当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转头对许庚身说道:“星叔,麻烦你到对面说一声,叫他们备一乘软轿,送涤翁过内阁。”

对面,是军机章京直庐。

“好!”

许庚身应了一声,掀帘出门。

曾国藩颇觉不安,“轿子更不敢当了太僭越了。”

“涤翁是赐了‘紫禁城骑马’的,”关卓凡说道,“分所应当,有什么僭越的?军机处到内阁,距离不算近,大冬天儿的,涤翁又是有了春秋的人就这么定了吧!”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