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二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

乱清 第一二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内务府?”

宝鋆的眉毛,微微一挑,随即落了下来,脸色跟着一沉,“怎么,是琦佑托的你?他那个人,做人做事,顾头不顾尾,能做个员外郎,就很不错了!还想往上爬?”

他以为是琦佑想升官,托宝燏来撞自己的木钟。

“嘿!”宝燏说道,“升官——哪个不想?你瞧不上人家,人家自个儿,可是觉的自个儿不错呢!”

顿了顿,“不过,不是为什么升官的事儿——内务府现在这个样子,就升了官儿,也没有什么用处!”

宝鋆的眉头,皱起来了。

恭王退归藩邸,几位“内务府大臣”中,宝鋆就算是“首席大臣”了,照宝燏这个说法,内务府好像很不堪的样子?这不是打他这个该管的“正堂”的脸吗?

同时,宝鋆也有点儿好奇:在内务府当差,哪怕只是一个苏拉,也会被视为天下一等一的肥缺,怎么在宝燏嘴里,竟变成了“也没有什么用处”呢?

宝燏觑了觑老哥的脸色,说道:“其实,也不能说是琦佑拜托的我——或者说,不止他一个人——嗐,跟你实说了吧!昨儿个,我见了好几个内务府的人,琦佑只是其中一个,打头儿的,是老文!”

“老文”就是文锡,在安德海一案中,曾经露过脸儿的。

文锡是内务府的堂郎中,除了几位内务府大臣,整个内务府,就数到他了。而且,因为内务府大臣大多是兼职,真正管事儿的就一、两位,文锡在内务府的实际地位,其实比排名较后的内务府大臣,还要重要。

堂郎中打头,几个人一块儿出面“拜托”宝燏,阵势不小啊。

宝鋆飞快的转着念头:自己一做了这个劳什子的内大臣,文锡他们就找上了宝燏——想干什么呢?

“我现在身上也没什么别的紧要差使,”宝鋆说道,“过内务府的时间,多得很——喏,今天进宫,整个上午,差不多都呆在内务府,文锡他们有话,不会自个儿当面儿跟我说?倒要鬼鬼祟祟的,拐着弯儿托你来跟我说?”

宝燏一声冷笑,“他们倒想‘自个儿当面儿’跟你说——可惜不敢啊!现在的宝大人,跟以前不一样了!那脸扳的——嘿,包拯再世,海瑞重生!”

宝鋆装做听不懂他话中的讥讽之意,“得了,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有什么话,你就赶紧说吧!”

说罢,端起茶碗,慢慢的抿了口茶。

“好,我说!”

顿了一顿,宝燏尽量用一种自以为十分诚恳的语气说道,“大哥,内务府的人,日子过得太苦了!”

宝鋆嘴里的茶,没来得及咽下去,差点儿喷了出来。

他咳嗽了两声,放下茶碗,用手指点了点宝燏,“这个话,你就搁在我这儿好了,千万别拿到外头去说,不然,人家听了——”

说着,收回手,指了指自己的头,“以为你这里头坏掉了!”

顿了顿,毫不掩饰脸上讥讽的笑容,“内务府的人日子过的苦?——果真如此,天底下就没有甜日子了!”

宝燏急道:“我说的是真话!内务府的日子好过,那是以前!自从这位上了台——”

说到这儿,伸出一个巴掌,大拇指和小指勾曲起,中间三指竖起,“内务府的日子,就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宝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宝燏还待说话,宝鋆做了个“禁言”的手势,然后平静的说道:“天时冷了,花厅地方大、寒气重,换个地方说话——去书房吧!”

宝燏愣了一愣,随即明白了老哥的意思,不由大喜:有门儿!

进了书房,落座,重新上茶。

侍女一退出房去,宝燏迫不及待的说道,“大哥,‘国宾馆’的事儿,你是晓得的吧?”

宝鋆皱了皱眉,过了一会儿,确定侍女走开了,才说道:“你是说……钓鱼台?”

“是啊。”

宝鋆点了点头,“嗯,我晓得。”

“国宾馆”是一件“新鲜事物”。

以前,对于“天朝”来说,只有“贡使”,没有什么“国宾”。“贡使”来朝,统统塞到“四夷馆”去住;而既无国宾,便不需要什么“国宾馆”。

这套嗑,唠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终于唠不下去了。

中外交通、华洋往来,日益频繁,除了普通商人和外交使节,终于有更高级别的洋人进入中国了——譬如,之前的“美利坚访华代表团”。

一、两个“更高级别”的洋人,还可以请他去本国的公使馆挤挤,一、两百人,如之奈何?

譬如,“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拢共两百余人,一个小小的美国公使馆,就算两、三个人摞一块儿,也是塞不下的。更何况,“代表团”中,“副国主”以下,尽为大军机、大将军、尚书、提督一类的大官,如此委屈贵宾,岂是待客之道?

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那一次,是将客人分散到各闲置的王公府邸之中,这样做,住是住的舒服了,可是,对于整个代表团来说,活动起来,未免大不方便,因此,“分散接待”,只是条权宜之计,只能偶一为之。

事实上,在筹备接待“美利坚访华代表团”的时候,修建一座可以容纳数百、乃至上千客人的“国宾馆”的计划,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最后,经彼时的轩郡王亲自踏勘,这座“国宾馆”,定址于海淀玉渊潭的钓鱼台。

钓鱼台肇基于金朝,以金章宗“春月钓鱼之地”而得名;元朝,宰相廉希宪于此构堂池上,绕池植柳,亭台楼榭,初具规模;明朝,皇亲李伟以钓鱼台为别墅,大肆扩建,极一时之盛;本朝高宗,始命其水为“玉渊潭”,临水修筑行宫,御笔“钓鱼台”匾额,至此,“钓鱼台”之名,才算真正确定了下来。

轩郡王以为,这个钓鱼台,地方既大,风景又好,周围也没有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关防容易,非常适合拿来做“国宾馆”之用。

还有,高宗修建的行宫,虽然大半已经闲荒,但是底子毕竟还在,有这些亭台楼榭打底儿,这座“国宾馆”修起来,事半功倍,能省不少钱。

“这个‘国宾馆’,”宝燏说道,“也算是一件‘大工’了——”

咽了口唾沫,“大哥,你晓不晓得,办这桩差使的,是哪个衙门?”

宝鋆眼中波光一闪,他已经隐约猜到老弟今日上门的目的了。

“好像是什么——”他做出思索的样子,“嗯,‘颐和园工程局’吧。”

宝燏眼睛一瞪,“什么‘好像’?大哥,人家的‘大工’都快收尾了,你还在这里哼哼哈哈,打马虎眼儿!”

“你这话奇!”宝鋆说道,“你也说了——那是人家的‘大工’,收不收尾,干我什么事儿?轮得到我来打不打马虎眼儿吗?”

“怎么不干你的事儿?”宝燏急了,“你是内务府大臣!——这件‘大工’,难道不是本该由内务府来办的吗?”

“哪个说本该由内务府办的?”宝鋆说道,“‘国宾馆’是政府的工程,不是皇家的工程,内务府是皇家的总管,不是政府的总管,为什么一定要交给内务府来办?”

宝燏一愣,这一层,他可是没有想过。

憋了一会儿,想出道道来了。

“嗐!什么政府不政府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啥不是皇家的?不过一个老大,一个老二,都一个爹,有什么区别?”

顿了顿,“果真照你说的,‘国宾馆’是什么政府的工程,那这桩差使,就该交给工部去办——请问,那个‘颐和园工程局’,是工部的吗?”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