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四十七章 丽妞儿的万斤重担

乱清 第四十七章 丽妞儿的万斤重担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关卓凡心念电转,脑海之中,慈禧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皇帝亲政之前,皇太后“垂帘听政”,按照慈禧自个儿默定的“规矩”,皇帝十八岁才能亲政,荣安今年十五岁,还有三年才到十八岁,现在登基,三年之后才能亲政,则这三年,既由皇太后“垂帘听政”,穆宗时期的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格局,就可以自动延续下去了。

如是,圣母皇太后不但还是圣母皇太后,而且,还是黄幔之后的那个圣母皇太后。

关卓凡心里,轻轻一笑。

我就知道,你是不会如此轻易的投降和放弃的!

好!寸土必争,死局腹中还想走出仙着,你果然不愧为叶赫那拉.杏贞,果然不愧为执掌帝国最高权力的圣母皇太后,果然不愧为……我的女人。

好,好得很。

应该说,慈禧的算盘,打的还是挺响亮的。

皇帝“大婚”之后,即有了亲政的资格,但并非必须马上亲政,这个,前头有圣祖的例子——十一岁大婚,十四岁亲政。所以,虽然荣安已经“大婚”,但如果仿圣祖故事,登基之后,搁上个两、三年再亲政,考诸“祖制”,并非说不过去。

更重要的是,虽然皇帝十八岁才“大婚”明显是过晚了,本朝更没有皇帝年满十八才能亲政的规矩,可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对于穆宗何时亲政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大伙儿都默认为十八岁了。

如果随便抓过一个亲贵重臣,问他,为什么单单穆宗毅皇帝十八岁才能亲政?他略一深思,必定张口结舌——是啊,为什么呢?

这个事儿,咱们先放一放,先说回荣安公主——不管穆宗年满十八才能亲政的“标准”是怎么出来的,反正,如果拿这个“标准”去套荣安公主的话,她登基之后,确实还得再过三年,才能亲政。

这些,就是慈禧那句“丽妞儿今年十五岁,还有三年,才到十八岁——这三年,该怎么办呢”的“理论根据”了。

而且,慈禧说这句话的时候,那个语气,让人觉得,皇帝十八岁才能亲政,根本就是一个自古以来天经地义、从不存在任何疑义的事情。

哼,哼,哼。

“回太后,”关卓凡从容说道,“这三年,到底该怎么办——”

说到这儿,他也故意的停了一下。

慈禧的心,也提了起来。

“臣以为,”关卓凡继续说道,“这不是臣下可以置喙的事情,一切都要恭请两位皇太后宸衷独断。”

慈禧大松了一口气,脸上不由就露出了笑意:“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先听一听你的看法的。”

“统嗣大事,无分巨细,一切出于圣裁,臣没有任何自己的看法。”

慈禧心中,暗暗的骂了句:“虚伪!滑头!”

面儿上,自然还是一派从容温熙,“你这么说,是你谨守本分,不过,论私,丽妞儿是你的福晋,夫妻连心;论公,你是掌国的大臣,‘天子无私事’,咱们还是要商量着办。”

“臣……恭聆慈谕。”

慈禧沉吟了一下,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丽妞儿这孩子,什么都好——心眼儿好,人也聪明,就是又一点……没读过什么书,唉!”

好,来了。

“亲政——”慈禧秀眉微蹙,“别的不说,总要能看折子!丽妞儿眼下……我怕,她还看不了折子吧?”

说实话,目下的荣安公主,能不能看折子,关卓凡也不知道,反正没有试过。慈禧指荣安“没读过什么书”,却基本算是事实,清朝对于皇子的教育的重视,为历朝历代之冠,但皇女的教育,就没有人管了。

不过,俺们荣安公主,在宫里的时候,是跟出身诗书大家的慧妃,很恶补过小半年的文化知识滴;“釐降”迄今,在丽贵太妃的主张下,更是一直课读未断。如今的水准,虽然还不能和丽贵太妃心目中“北边儿”那位“假想敌”——敦柔公主相提并论,不过,较之拜慧妃为师之前,如今的丽妞儿,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啦。

这些情况,慈禧并不知道——也不能现在就跟慈禧说,不然,像极了关卓凡早早儿的就布下了局,处心积虑的拿自己的老婆,谋嗣皇帝的位子。

特别是荣安公主拜慧妃为师的时候,刚刚明发了指婚的懿旨,离正式“釐降”,还有好几个月;穆宗毅皇帝的龙体,更加还是好好儿的——那个时候,你就替你未过门儿的媳妇儿盯着太和殿的那张宝座了?

那真是——其心可诛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关卓凡确实已经在盯着太和殿的那张宝座了,不过,荣安公主的“进修”,却不是他的首尾,那是他丈母娘替自个儿的女儿着急,怕她嫁了过去,被女婿的另外一个老婆给比下去了,所以,“临阵擦枪,不快也光”。

于是,关卓凡只能含含糊糊的答了声:“是。”

“说起看折子,”慈禧说道,“还真不是认字儿就行了!想当初——”

顿了顿,“辛酉年的时候,我如果不是已经替文宗皇帝看了两年折子,根本就不会晓得,该怎么跟肃顺、载垣、端华他们斗?什么都不懂,什么门儿都摸不着,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垂帘听政’什么的,那更加是不必指望了!”

这倒是实情。

“太后睿智天授,”关卓凡说道,“岂是臣下可比?”

慈禧轻轻一笑,“得,你别在这儿瞎吹捧了。”

顿了顿,“不过,和你轩亲王虽然不能比,在女人中间,我大约还算是聪明的——这个,大约也不算自吹自擂。”

“太后天纵英明,臣如何能够……”

“得,得!”

关卓凡只好住口。

“另外,”慈禧啜了口茶,缓缓说道,“我到底年纪大些,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儿,都要多些——丽妞儿不会比我笨,可是,到底年轻!小人儿才十五岁,一登基,就亲政,万斤重担,一下子就全搁在了肩膊上,泰山压顶的,叫她怎么吃的消呢?”

“呃……是。”

“看折子是一码事儿,”慈禧说道,“见军机又是另一码事!”

顿了顿,“哼,你们这班人,哪一个是好应付的?‘上头’一句话说错了,你们在下头,嘴上不说,肚子里偷笑——”

关卓凡颇为狼狈,“臣等万万不敢!臣……”

“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们?”

关卓凡只好把下面的话咽回去了。

“我脸皮厚,”慈禧说道,“你们笑话,我可以不在乎,丽妞儿可不行!她一个小女孩儿家家的,脸皮儿薄,可不能由得你们取笑!”

嘿,这口气,好像……十月怀胎,生下荣安公主的,不是永和宫的那位,是您圣母皇太后呀!

还有,由头到尾,死死扣住荣安公主“小人儿”、“小女孩儿家家的”,翻来覆去一个字——小!

潜台词就是:你还没有亲政的资格。

“除了见军机,”慈禧继续说道,“别的大臣——入觐的、陛见的、陛辞的……也多!”

顿了一顿,“特别是外省督抚入觐!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李鸿章那一拨儿……见这班人,比见军机,还要麻烦!军机好歹都是自己人,笑话也就笑话了,他们那班人……哼,那是一句话都不能说错的!不然,岂不就叫‘外头’小觑了朝廷?”

“呃……”

“呃”归“呃”,慈禧说的,确实是有道理,接见陛见、陛辞的督抚,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朝堂之上,君臣对晤,虽然大多都是套话,可是,语气吞吐、关节出入,都有讲究,一个拿捏不当,入觐的督抚,以及盯着是次入觐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套话之外,也要有实在的内容。

督抚入京,正常情况下,和君主的会面,只有陛见、陛辞,按照仪制,这两次会面的时间,都不能太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该了解的情况了解清楚,该交代的事项交代明白,通过被接见人,充分遂行君主的意志,并和被接见人建立和维持必要的感情——通通都是学问。

这些,不像朝政的决策,可以委诸军机——话得从你自己嘴里说出去,别人是替代不了的。

当然,实际的情形,也没有慈禧说的那么严重,陛见、陛辞的时候,“上头”有一、两句话说的不怎么到位,不算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外头”的人,也不至于因为一、两句话,就敢“藐视圣躬”。

不过,错话说多了,可就另说了。

两宫垂帘,说错话的,一般都是“东边儿”那位,慈禧自己,那是很少会说错话的。慈安呢,也很有自知之明,两宫皇太后同时接见陛见、陛辞的大员的时候,话大多由慈禧来说。

可是,如果宝座之上,黄幔之后,只有母后皇太后一人——譬如慈禧生病,或者像现在这样,“出巡”,“出居”,慈安就避无可避,逃无可逃了。

如是,母后皇太后就深以为苦了。

反正,慈禧说来说去,言下之意,都是荣安登基即亲政,火候还嫌不足呀。

“我觉得吧,”慈禧说道,“总该替丽妞儿找个帮手才好。”

帮手?这个说法有趣,想来,就是您圣母皇太后喽?

“你看,”慈禧闲闲的说道,“你加个‘摄政王’的头衔——这三年,就由你来摄政,如何?”

什么?!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