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十八章 他,一定还有阴谋!

乱清 第二十八章 他,一定还有阴谋!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弊曷胜言……”慈禧定住了神,沉吟了一下,问道,“都有……何弊呢?”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鲍湛霖担心,‘小宗入继大宗’,嗣皇帝继统之后,会有妄图悻进的小人,如前明张璁、桂萼之流,希旨承颜,阿世媚上,迷惑圣意,最终,改易成议,祸乱统绪,动摇国本。”

顿了顿,“则前明‘大礼议’故事,重演于本朝矣!”

慈禧心头一震,“‘大礼议’?”

“是,”关卓凡说道,“‘大礼议’,嗯,这其中之来龙去脉,不晓得太后……清不清楚?”

“‘大礼议’……”慈禧想了一想,“我大致是晓得的,不过,‘来龙去脉’,就谈不上有多清楚了,你说一说吧。”

“是。”

关卓凡应了一声,然后说道:“明宪宗生孝宗和兴献王,孝宗生武宗,兴献王生世宗,武宗无嗣,以堂弟世宗入继大统。”

顿了一顿,“世宗以小宗入继大宗,既继统,也承嗣,自然要以孝宗为‘皇考’,本生父兴献王为‘皇叔考’,本生母蒋氏为‘皇叔母’——这些,都是登基的时候说好了的。”

慈禧轻轻的“咦”了一声,说道:“这个情形,和咱们……倒是挺像的。”

关卓凡对慈禧的“挺像的”,未做评论,继续说道:“可是,三年之后,世宗从席书、张璁、桂萼之请,推翻前议,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改称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追谥兴献王‘献皇帝’,改称其‘皇考’,尊本生母蒋氏为‘章圣皇太后’,改称其‘圣母’,称武宗‘皇兄’,称庄肃皇后‘皇嫂’。”

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昭圣皇太后姓张,是孝宗的皇后,武宗的生母;庄肃皇后姓夏,是武宗的皇后。”

慈禧点了点头,“嗯,我明白了。”

我明白的,不仅仅是“大礼议”的来龙去脉,还有——你必定就是拿这个“大礼议”,唬住了“东边儿”那个老实头吧?

这个判断,倒是非常准确。

“鲍湛霖是不是说,”慈禧说道,“只有认了丽妞儿是文宗皇帝的‘血嗣’,请她继统承嗣,才是……除弊之道?”

慈禧尽力叫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自如”,可是,那股讥讽的意味,怎么压,也压不下去。

关卓凡不动声色,说道:“回太后,鲍湛霖的折子,只说了‘弊’,并没有说,如何‘除弊’。”

慈禧心想:这还用说吗?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鲍湛霖的折子,”关卓凡说道,“臣也带来了。另外,臣还带了一套《明史》,一套《宋史》,供太后参详。”

慈禧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关卓凡的用意。

《明史》,自然是要我把“大礼议”的“来龙去脉”,弄弄清楚,以示他关卓凡没有瞎说八道。

可是,《宋史》拿来做什么呢?

“《宋史》?”

“是,”关卓凡说道,“明朝有‘大礼议’,宋朝有‘濮议’,都是小宗入继大宗整出来的麻烦事儿,臣以为,可以放在一起,彼此参照。”

“‘濮议’?”

“是,‘濮议’。”

慈禧点了点头,无心再去问“濮议”是怎么回事儿了,反正,晚上有空儿,自己看就是了。

“这个事儿,”慈禧缓缓说道,“母后皇太后那儿,怎么看呢?”

这是顶紧要、顶紧要的一个问题。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鲍湛霖的折子里,有‘长幼倒置’、‘背恩逆伦’、‘骨肉惨变’等语,并且说,‘皆臣下所不忍言之事’,母后皇太后不晓得到底是指什么事儿,就在军机叫起的时候,问了出来。”

慈禧微感奇怪:这是我的问题的答案吗?

不过,她有没打断关卓凡的话。

“臣回母后皇太后说,”关卓凡继续说道,“‘大礼议’之后,世宗寻了个由头,将昭圣皇太后的两个兄弟,抓了起来,一个明正典刑,砍了脑袋;另一个,受刑不过,在狱中瘐毙了——鲍湛霖指的,大约就是这个了。”

慈禧脸色微变。

她随即想:杀掉“皇伯母”的兄弟,可以算是“骨肉惨变”,不过,斥之“长幼倒置”、“背恩逆伦”,会不会过了些?

世宗毕竟是皇帝,而“皇伯母”的兄弟,虽为椒房贵戚,可毕竟是臣子。

关卓凡马上就解答了她的疑惑。

“还有,昭圣皇太后为兄弟苦苦求情,最后,竟然在世宗面前……跪了下来。”

什么?!

慈禧脸色大变。

“臣说完了这句话,”关卓凡说道,“母后皇太后……愤激之极,以致……击案。”

“击案?”

慈禧的声音,微微发颤。

“是,击案。”

“东边儿”拍桌子?

在军机“叫起”的时候?

在煌煌朝堂之上?

这个,可真是,可真是……

“方才,”关卓凡说道,“太后问我,‘这个事儿,母后皇太后,怎么看’,事实上,母后皇太后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荣安当立’或者‘荣安不当立’,不过,臣察言观色,揣摩慈意,母后皇太后的……意思,其实……再清楚不过了。”

慈禧默然。

过了一会儿,她涩然说道:“别的人呢?都是……这么个意思吗?”

关卓凡微微一笑,“自然是有不同看法的——朴庵就是其中一个。”

慈禧眼中,波光一闪。

“鲍湛霖之后,朴庵也上了个折子,”关卓凡说道,“题目叫做‘为明申统嗣大道以抚舆情以安人心以固国本伏乞睿断事’。”

这个题目好长,慈禧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问道:“嗯,他都说了些什么?”

“朴庵说,”关卓凡说道,“宝廷的‘为文宗显皇帝血嗣未绝仰祈睿鉴事’一折,流毒于外,坊间物议沸腾,人心动摇,亟需睿断,明申继统承嗣之大道,庶几人心欣悦,天下乂安,不然,国本动摇,诚恐天下解体,国亡无日——嗯,大约就是这些吧。”

顿了顿,“这份折子,臣也带来了。”

不晓得你还带了多少折子过来?

“听着……似乎也有那么点儿道理,”慈禧淡淡的说道,“方才,我还在说,老七‘昏聩’什么的呢。”

说罢,自嘲的笑了一笑。

“朴庵还有更大的手笔呢!”关卓凡的话,也是淡淡的,“待一会儿,臣一一向太后回明。”

慈禧不说话了。

“朴庵的折子递上去后,”关卓凡说道,“有一个叫吴可读的御史,也上了一个折子——”

顿了顿,“他说,前明武宗宾天之时,世宗虚岁已经十五,进京之后,他和昭圣皇太后才算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虽为近亲,其实素无感情。”

再顿一顿,“咱们呢,只要从‘载’字辈中,择一年纪极少、尚在襁褓之中者,立为嗣皇帝,则嗣皇帝打小就在深宫之中,由皇太后亲自将养,孺慕依依,膝下承欢,母子情深,将来,嗣皇帝视皇太后,自然就比自己的‘本生母’还要亲,怎么也不会闹出‘大礼议’的事情来的。”

慈禧精神大振:这和自己想的,不是如出一辙吗?

这个吴可读,不晓得是个什么人物?之前对他,怎么没有什么印象?

因为这个折子,实在太对自己的胃口了,慈禧反倒不肯说“听着似乎也有那么点儿道理”之类的话了。

她告诫自己:沉住气,沉住气!

“这个吴可读,”慈禧闲闲的说道,“我没有什么印象,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年纪很不小了,”关卓凡说道,“都上了五十了,脾气嘛,可称‘憨直’,不过,脑筋并不死板,某些事情上,譬如洋务,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开通。”

慈禧奇怪了:这个吴可读,自然是反对荣安继统承嗣的,可看关卓凡的样子,对他,竟是颇为欣赏?

他对反对荣安继统承嗣的一方,好像……并没有什么打压的意思啊?

难道……

她轻轻“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吴某的折子,臣也带来了。”

慈禧点了点头。

“两派意见,壁垒分明,”关卓凡继续说道,“如此一来,嗣皇帝之立,就只好付诸公议了。奉皇太后懿旨,近支亲贵、远支亲王、军机大臣、在京的大学士和各部正堂、左都御史等一品大员,齐聚内阁大堂,召开王大臣会议,议立嗣皇帝。”

慈禧微微一凛,“‘王大臣会议’?”

“是。”

顿了顿,关卓凡说道:“宝廷、吴可读二人,奉特旨与会。”

“哦……”

宝廷、吴可读二人,何以“奉特旨”与会,不言自明,不过——

“鲍湛霖呢?”

“两派意见,”关卓凡一笑,“各出一人,以为代表,就可以了,用不着尽数与会,内阁大堂也装不下那么多人。”

说是“各出一人”,可是,上折反对荣安继位的,还有个老七,他是“近支亲贵”,自然是要与会的,如此一来,反对、赞成,竟是个二对一的局面了。

则“那边儿”——慈安、关卓凡一方,不是吃亏了吗?

慈禧愈发奇怪了。

难道,我所料不确,他并无意叫自己的老婆来做这个嗣皇帝?

不,不。

如果他真的无意叫自己的老婆做嗣皇帝,宝廷的折子递上来的时候,就该驳回的。就算宝廷之前有“拥戴之功”,为照顾其颜面,不“痛驳”其“荒唐”,至少也该给个“应毋庸议”的批复的。

他,一定还有阴谋!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