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三零八章 宏图

乱清 第三零八章 宏图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晚上夫妻独处的时候,睿王福晋忍不住,用一种半撒娇、半抱怨的口吻说道:“王爷,你说,咱们和关三叔走得那么近,怎么第一个出来‘劝进’的,倒是恭六叔?”

论辈分,关卓凡比睿王长了一辈,但是他坚决不让睿王叫自己“三叔”,两人以“逸轩”和“老睿”互称,不过,睿王福晋年轻,称呼关卓凡,就是“三叔”了。

睿王看了妻子一眼,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呵呵”一笑,说道:“你的意思,这第一个出来‘劝进’的,该是我喽?”

睿王福晋轻轻的推了丈夫一下,依旧是那种半撒娇、半埋怨的口吻:“难道不是吗?这下子,风头可都给凤翔胡同抢过去了!”

“唉,你啊,真是头发长……”

“见识短!”睿王福晋抢白道,“你就不能有个新鲜点儿的说辞儿吗?”

“好,好,不说这个,不说这个!”

顿了一顿,睿王正容说道:“凤翔胡同上这个折子,可不是为了出风头,那是为了救命!”

“这个我晓得,救醇七叔嘛!可是,咱们……”

“第一个‘劝进’的,不可以是咱们。”

睿王福晋微愕,“为什么?”

“大伙儿眼里,”睿王说道,“我是逸轩的人,我来上这个折子,不过是自己人给自己人说话,虽无私亦有私,不值什么钱的。”

“瞧王爷你这话说的!你是关三叔的人不假,可是……你是亲王!又管着宗人府,又管着宗室银行,怎么能说……‘不值什么钱’呢?”

“宗室银行可不能说是我管着的……”

“好啦,好啦,”睿王福晋打断了睿王的话,“我晓得的,还有‘总办’嘛!可是,你到底是‘总裁’!”

睿王皱了皱眉,“唉,这个话头,都岔到哪里去啦?你可真是能打岔……”

“好,我不打岔了,你说。”

“我方才说的,”睿王说道,“只是其一;其二,也是更紧要的,我是远支亲贵,荣安继位的关节,却是在近支亲贵。”

睿王福晋秀眉微蹙,“这……”

“不懂了吧?”睿王说道,“本朝两百年来,帝系一脉相承,从未偏移,因此,大统的承继——包括挑选嗣皇帝,早就没有了远支亲贵说话的份儿,这一次,是逸轩硬把我们这班‘远支’拉进去的。”

睿王福晋眼睛一亮,说道:“那你还不多帮着关三叔一点儿?”

“怎么没帮?”睿王说道,“穆宗皇帝龙驭上宾的那一天,王公重臣集议军机处,我就说了,嗣皇帝之选,不但只能在近支亲贵中拣择,而且,‘只好划到仁宗一系,不能再往上走了’。”

“这……就叫帮了?”

睿王“嘿嘿”一笑,说道:“说你头发长……你还不服气!仁宗一系之内的‘载’字辈,屈指可数,扒拉来,扒拉去,这个也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最后,这个嗣皇帝的位子,不久只好去找你……嘿嘿,那位关三婶来坐了?”

“啊……”

睿王福晋恍然。

想了一想,欣然色喜,“哎哟,这么说,你可是替关三叔立了大功了!”

“‘大功’倒也谈不上,”睿王矜持的说道,“我说的这个话,其实也算不新鲜——台底下,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现在,摆到台面上罢了!其实,这个话,逸轩叫谁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的身份,却是最为合适的——嗯,你晓得为什么吗?”

睿王福晋娇媚的一笑,说道:“我哪儿晓得呀?我正等着王爷讲给我这个长头发的听呢!”

睿王“哈哈”一笑,得意洋洋的说道:“你一想就明白了——嗣皇帝只能在‘近支’中拣择,不就是将‘远支’从嗣皇帝的人选中排除了?所以,这个话,最好由‘远支’自个儿来说……”

“我明白了!”睿王福晋双手一拍,“‘远支’里边儿,王爷的爵位最高,资格最老,所以,最为合适!”

睿王又“哈哈”一笑,捋了捋胡子,“孺子可教也!——嗯,还有,我的年纪,也是最大的。”

睿王福晋眼波流转,话中有话,“王爷年纪虽然大,可是……后生小子都比不了呢!”

睿王哈哈大笑,真正得意了:“这个,我可真就当之无愧了!”

睿王福晋斜乜了睿王一眼,脸上的笑容,愈加的娇媚了。”

睿王轻轻咳嗽了一声,“说回正事儿——‘只好划到仁宗一系,不能再往上走了’,由我来说,是合适的,这是因为,我是‘远支’;不过,第一个出来‘劝进’的,我就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这个,同样因为我是‘远支’——这个道理,你懂吗?”

睿王福晋笑道:“王爷的话,跟绕口令似的,不过,我听懂了——‘劝进’嘛,最合适的,应该是‘近支’的!”

“不错!说到底,我这个‘远支’的,只好敲一敲边鼓;说到‘劝进’,‘上头’真正看重的,还得是‘近支’——凤翔胡同,那可是‘近支’的头一号!”

顿了顿,“因此,很该他出这个风头。”

“那——”睿王福晋说道,“也只好如此了。不过,既然恭六叔已经递了折子,那咱们是不是就该——”

睿王摇了摇头,“还没到时候。”

“还没到时候?”

睿王一笑,“是啊!你恭六叔、醇七叔后边儿,还有钟八叔、孚九叔呢!”

“啊?还得等他们两个?”

“最好是这样,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们两个,始终不上这个折子——不过,应该不至于的。”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等到醇七叔的处置下来——我估计,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

*

睿王的判断很准。

第二天一早,上谕明发,醇王的处置下来了:

革去一切爵职,回府读书思过,未奉明诏,“跬步不许出府门”。

另,家产发回。

朝野上下,再一次轰动了,人们的意外和激动溢于言表,都说,这真是“如天之仁”!

拿前惇亲王奕誴做个对比:

论所作所为,奕譞——已经“革去一切爵职”,不能再称“醇郡王”、“醇王”、“醇邸”,甚至,连“醇七”都不能叫了——其罪十倍于奕誴,奕誴是黜出玉牒,成了一个平头老百姓,奕譞呢,只是“革去一切爵职”,就是说,他还在玉牒,还保留了宗室的身份。

奕誴是真正的“圈禁”,只不过圈禁的地点,不在宗人府,而是在烧酒胡同的原惇亲王府——朝廷在其中一角,隔出来很小的一个院子,围以高墙,作为他的监所。

奕誴的家产,大半都被抄没,包括烧酒胡同的府邸——他的妻儿,不能再居住其中;留给他们的,只是家产的一小部分,以为生计之必需。

奕譞虽然“跬步不许出府门”,却没有“圈禁”的说法,太平湖畔的原醇郡王府,还是他自己的。

还有,“家产发还”,朝廷一个子儿也没有拿他的!

事实上,睿王、曹毓瑛带队“查看家产”,本就没有将那些“家产”搬走“入库”,不过是登记造册、贴上封条——统统原地未动。所谓“发还家产”,派两个人过去,将这些封条撕了下来,就可以了。

上谕之中,甚至连“不许会客”、“不许交接外臣”的话都没有。

总括言之,奕譞顶多算是“软禁”,且是“软禁”在自己的家里,他依旧可以关起门来,做他的“七爷”。

还有,大伙儿都留意到,上谕中,关于奕譞的行为,几乎照搬恭王代他上递的那个折子,什么“鬼魅上身”,“如颠似痴”,最终“丧心病狂”;什么“日夜痛悔”,“彻骨掏髓”,“剜心裂肺”,“泪尽泣血”;什么“痛定思痛,灵台明澈,尽晓昨日之非是矣”!

不过,“劝进”荣安公主的那一部分,上谕之中,并未提及。

大伙儿都明白,“上头”当然不至于找不到人另撰一篇辞意俱佳的谕旨,之所以要做这个“文抄公”,是要清楚表明,“上头”接受了恭六两兄弟的说辞,“下台阶”了。

“矫诏造逆”四字,由始至终,未在上谕中出现。

不过,也有极少数心思深刻的人,不无怀疑:“上头”做这个“文抄公”,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层考量——万一,将来彼此又有什么地方不对付了,这就是一支“我当初受了你的蒙蔽”的伏笔?

杞人忧天者,只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真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恩诏”!之前,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大波澜带来的煞气甚至杀气,都被冲淡了许多,朝野上下,一时之间,颂圣之声盈耳,祥和之气大盛。

就在当天,钟郡王奕诒、孚郡王奕譓“步武”他们的六哥,先后上折,“沥陈愚衷”,吁请立荣安公主为帝。

次日,睿亲王仁寿、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诂、庄亲王奕仁三位亲王,分别上折“劝进”,请“荣安固伦长公主”,“早正大宝,以副天下臣民之望”。

闸门打开了。

接着,贝勒载治、镇国公载详、贝勒载漪,先后上折“劝进”。

载治是隐志郡王的嗣子,宣宗一系;载详是老惠亲王的世子,仁宗一系;载漪是端王的嗣子,仁宗一系。

这三位,之前穆宗升遐、军机处会议的时候,都露过脸的,都属于睿王说的“只好划到仁宗一系,不能再往上走了”的范畴,是“近支”中的“近支”,距帝系的距离,都较睿王、伯王、庄王为近。

不过,他们的身份,比不得钟王和孚王两兄弟,睿、伯、庄三王,无意排在他们之后,于是,这三个“载”字辈的“劝进”的动作,就慢了半拍。

接着,肃亲王华丰、怡亲王载敦、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上折“劝进”。

至此,各旗旗主亲王,都表了态了。

劝进的风潮,并没有就此打住。

奏折依旧雪片般飞来,最终,几乎所有有爵衔的宗室,即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的,都“上表劝进”了。

不管是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一个个,都唯恐落于人后。

闲散宗室没有专折言事的权力,想“劝进”的,就找门子,托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代奏”。

宗室之外的朝臣,倒是十分“安静”。

并非没有人愿意“劝进”——刚好相反,许多人看着宗室们“纷纷劝进”,心里痒的像跑着十几只小耗子,有的人,艳羡的眼睛都红了。

可是,“上头”已经辗转递下话来:这是“天子之家”的事情,不姓爱新觉罗的,就不要凑热闹了。

这个话,暗含着的逻辑是:有资格“劝进”,就有资格“反对”;我不想你有“反对”的资格,也就不给你“劝进”的资格。

这个话,是文祥、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几位军机大臣传出来的,应该确实是“上头”的意思。

至此,即便眼神最不好的人,也看出来了:大局已定。

*

这两天,轩亲王府的人,一个个喜气洋洋的,人们私下底都说,眼瞅着咱们“南边儿”的那位福晋,就要做皇帝了!眼瞅着咱们王爷,就是“皇夫”了!到时候,“皇夫”二字后头,不加个“摄政王”,也得加个“议政王”、“辅政王”什么的吧!

荣安公主府在理藩院胡同,敦柔公主府在小苏州胡同,理藩院胡同在南,小苏州胡同在北,因此,轩亲王府里的人,私下底,习惯称荣安公主为“南边儿”,敦柔公主为“北边儿”。

这个,嘿嘿,和“东边儿”、“西边儿”什么的,异曲同工啊。

不过,同盈府的喜气不大合拍的是,这两天,轩亲王却似乎有些沉默。

这可有点儿奇怪。

外头的局面,拿王爷说过的一句话,那可是“不是小好,是大好”——“一片大好”啊!

怎么,王爷却好像……反倒上了心事?

下人们的观察,大致是准确的。

按理,关卓凡费了无数心力,最终拿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应该举手加额、举杯庆祝才对,可是,他的心,却放不下来。

他的宏图之中,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还少着一块拼图,没有这块拼图,这副宏图,就算不得完美,就会留下严重的隐忧。

他能够拿到这一块拼图吗?

实话实说,关卓凡并没有百分百的信心。

有一个事儿,他一直在本能的回避着,现在,终于避无可避了。

他抬起头,望向东南方向。

那是天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