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十七章 兵临城下

乱清 第二十七章 兵临城下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对上海周边府县镇不大熟悉的朋友,请参照作品相关中的《第一次上海战役攻防图》。)

攻打嘉定的,是李秀成的部将刘肇钧。他率领一支偏师从苏州出发,自西向东,经过昆山,在嘉定县一个叫陆家角地方做了战前的休整,随后九千人便直扑嘉定城。

城北和城西,本来有官军的营寨,驻有江宁将军都兴阿手下的两棚水勇,结果还未接敌,已经闻风溃散,一部分逃进了城内,另一部分则干脆开了小差。于是太平军没遇到任何阻碍,直薄城下,开始攻打西门和北门。

在太平军来说,并没有做围城的打算,而是乘锋恃锐,准备一鼓而下。这样的打法,以他们对垒上海官军的经验来说,本不算错,然而这一次,却遇到了决心抵抗的李恒嵩。

嘉定的守军,本来只有几百人,李恒嵩按照关卓凡的部署,负有协防嘉定之责,因此从南翔的营地带了一千八百人入城驻守。这里是上海的北线,如果守住了嘉定,则刘肇钧这一支长毛,等于局促一隅,不仅威胁不到上海,而且东面的宝山、吴淞,亦可以无忧。

李恒嵩预先已经将城守的任务做了分派,自己带来的兵,分守北门,西门,南门,而把知县熊兆周的兵派在东门,因为那里是太平军进攻的背向,压力最轻。

姜德那一营,一共七百人,是按关卓凡的建议特选出来的,每人都发了六个月的饷,有三百多支洋枪,剩下的基本也是持鸟枪,算是兵精饷足,斗志很盛,李恒嵩拿来当做预备队,要等太平军有所动作,才决定如何分配。

待到北门和西门接了敌,看出太平军的主攻方向,李恒嵩便把姜德的七百人一分为二,分上城墙拒敌,他自己则亲自在西门指挥。虽然城上的炮位年久失修,几门大炮并没给太平军带来太大的威胁,但这一回,绿营兵都打得不错。当太平军冲近城墙时,城上枪箭齐发,一连打退了太平军的三次冲锋。

等打到中午,太平军损伤了三百多号人,依然毫无进展。刘肇钧看出来了,这一次官军的斗志与从前大不一样,这样下去,要耽误“忠王”的大事!于是派了自己的侄子刘奇峰,带一千人,推了两门土炮,借着树木的掩护,悄悄地绕到城东,去打东门撞撞运气,自己则在西北两门督战,鼓噪而攻,吸引官军的注意力。至于南门,是特地让出来的,所谓“围城必阙”,留给官军逃跑用。

刘肇钧的这一试,运气好得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刘奇峰的两门炮,在东门一共只放了两炮,就有一发炮弹,直中女墙,飞溅而起的砖块,恰恰砸中在城上督战的知县熊兆周的额角。熊兆周当即被打倒,一命呜呼,于是他属下的几百兵立时溃散,大呼“长毛来啦”,争先逃下城墙。刘奇峰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上千太平军蚁附而上,短短一会功夫,东门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攻破了。

绿营兵打仗,占上风的时候还好,一俟逆风,士气就难以支撑,在城中跟长毛近战肉搏,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于是李恒嵩的部队也乱了,先是普通的营兵开始向城下逃窜,连带着冲动姜德那一营精锐也稳不住了。李恒嵩急得双目欲裂,势若疯虎一样大喊大叫,然而终究止不住溃兵的大潮,自己也被亲兵架弄着上了马,从太平军特意留出的南门逃出了嘉定城。

这一逃,便再也站不住,一直退到了南翔的营寨,才扎稳了阵脚。李恒嵩雄心勃勃之下,万万想不到第一仗就败得这样窝囊,可是熊兆周已经殉职,连出气的人都找不到一个,真是有万念俱灰之感。没法子,只得一边收拢溃兵,一边派人回上海报告。

正月十七日,上海战役正式打响,而嘉定在开战当天,便告陷落。

*

开战伊始,北线便失重镇,对于上海的百姓来说,这仿佛是在他们本已惴惴不安的心头,又投下了一块大石。但在关卓凡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

嘉定是迟早守不住的,没想到的是失守得这样快。自己会不会看错了李恒嵩呢?关卓凡心想。究竟是他战意不坚,还是指挥失当,抑或是别的原因?李恒嵩的战报,有些语焉不详,关卓凡已经派人再去相询。而他尤其关心的,是姜德的那一营,表现如何,现在受了多大的损失。

至于南翔该不该守,能不能守得住,这要等到李恒嵩回报之后,再做决定。南翔虽然是上海的北门户,但太平军一旦攻下南翔,就要直接面对租界的联军。以刘肇钧一支偏师来说,未必下得了这个决心。

不管怎么说,县衙内的电报房,还是立刻就忙碌起来,把北线的战况,通过向西和向南的两条电线,传送到丁世杰所驻扎的泗泾和华尔所驻扎的周浦。华尔所回复的电报,是南线暂无动静;而丁世杰的回复是,松江城外五里,已出现长毛的探马,而青浦县城外,暂无长毛踪迹,因此长毛主攻的方向,或为松江。

青浦在松江的北面,与松江相距不远,同为西线的两座重镇,其中自然又以松江尤重。从松江到上海的路线,是松江府——泗泾镇——七宝镇——上海。关卓凡之所以命令丁世杰将轩军的大本营推进到泗泾,是因为泗泾距青浦约十里,距松江也是十里,用来作为两城的支点,最为合适。

丁世杰的指挥所,是设在泗泾镇的镇公所内,旁边的一间屋子,就是电报房。而张勇的马队,在镇外的军营待命,八名专责通信的骑兵,则轮班往返十里外的松**浦二城,保证可以将最新的战情和来自上海的命令,随时传送。

丁世杰在电报里的判断没有错。到了下午四点的样子,李秀成发自杭州的大军,终于现身。松江城上,渐渐见到无数身穿黄衣的太平军,大致分了四路,携着各式车辆,从西面漫山遍野而来。再过一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顶巨大的黄色轿子,以三十二名雄壮的轿夫相抬,轿子周围,簇拥着身穿五色杂锦、面目狰狞的侍卫亲军——这是天下闻名的“犴轿”,忠王李秀成到了。

太平军到了离城五里的白沙岗,停住脚步,有条不紊地整军扎营,忙到傍晚,在松江城西连营四十余座,城上的守军见了,无不变色。

除了轩军以外,松江城内原有的守军,有知府贾益谦所辖的兵丁一千一百人,松江府海防同知刘郇膏率领的民团八百人。这一座堡垒,是否经得起巨浪冲刷?

协防松江的,是伊克桑的克字营,现在既然敌势已明,关卓凡便发电报给华尔,命令驻扎南线周浦的洋枪队,火速抽四百人,由福瑞斯特率领,乘小轮船自黄浦江上溯西行,支援松江,限晚十点前入城。而丁世杰亦向协防青浦的先字营中,急调了两哨兵,来充实松江的防御。

到了子夜,仍坐在签押房内的关卓凡,收到了丁世杰当天的最后一封电报:“福瑞斯特已到,职即入城,料天明将有恶战。”

关卓凡的手心沁出了汗——上海周围的九县一府,哪个城都可以丢,唯有松江城丢不得!松江到上海这一条线,是整个战区的中轴线,也是他的舍命要保住的战略线,他要用这一条线,将太平军汹涌的潮头,劈成两半。

这一夜,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无法入眠,就这样在签押房内枯坐到天明。

然而直到中午,泗泾依然没有电报传来。关卓凡焦急之下,正拟发电催问战况,却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

“忠王”李秀成本人,忽然又起驾回苏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