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二二七章 打倒昨日之我

乱清 第二二七章 打倒昨日之我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吴可读愕然,“在京甘籍同人”?就是说,甘肃籍的京官,联合起来,委托张椿,来向自己……兴师问罪?

“就为了……这个折子?”

“什么‘就为了’?”张椿说道,“是‘正为了’——正为了这个折子!‘就为了’?——柳堂,你说的何其之轻巧!你晓不晓得,因为你这个折子,外边已经有了风声,要求轩邸‘暂退藩邸,以避嫌疑’?”

吴可读大吃一惊,脸色都变了:“怎么会?何至于此?我可是……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顿了一顿,“我这个折子,连‘留中’还是‘交议’,都还不晓得呢,怎么会……”

“柳堂!”张椿大声说道,“你还在做梦呢!你是被人当枪使了!”

吴可读呆了一呆,吃力的说道:“当……枪使?是……哪个?”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刘颂宇?”

“刘颂宇?”张椿一声冷笑,“刘某人,小角色耳!他不过是个跑腿的,不过是人家拿来煽风点火用的!”

“那是?……”

“刘颂宇的东家,是哪一位啊?”

“醇邸?”吴可读微微张大了嘴,有点儿喘不过气儿来的样子,“你是说,是醇邸,呃,要轩邸,呃,‘暂退藩邸,以避嫌疑’?”

“正是!”

吴可读怔住了,过了片刻,涩声说道:“这……为的什么呢?”

“为的什么?”张椿又是一声冷笑。UU小说,uu234“恭邸已经‘退归藩邸’了。如果。轩邸也‘退归藩邸’了,你想一想,中枢腾出了多大一块地方?哼哼,从今往后,这么大一块地方,该归谁占了?”

吴可读浑身一震:“你是说,醇邸,呃。竟是想……取轩邸而代之?”

“不然的话,刘颂宇上跳下窜,蹦得那么起劲,为的什么?”

顿了一顿,“你认识刘颂宇多少年了?他是什么人,你还不晓得?他是那种守正卫道之士吗?”

吴可读脑中一片混乱。

刘宝第还真不是什么“守正卫道之士”,他是典型的纵横策士一类人物,重利害,轻义理,讲霸道。不讲王道。刘宝第来找吴可读写这份折子的时候,吴可读还觉得奇怪。这一回,刘宝第怎么对继统、承嗣的“正道”如此执着?

这么说,女帝什么的,不过是太平湖拿来攻掉朝内北小街的……一个借口?

我真的……入了人家的毂中而不自知?

吴可读脑中,“嗡嗡”作响。

“其实,”张椿叹了口气,“继统、承嗣——不管嗣皇帝是男、是女,不都是人家的家务事?柳堂,你说你一个汉员,瞎搀和个什么劲儿呢?宝竹坡跳了出来,那是因为人家姓爱新觉罗!”

“家务事”、“瞎搀和”的说法,吴可读并不完全同意,再者说了,鲍湛霖不也是汉员吗?

不过,他无心就此和张椿展开辩驳,定了定神,说道:“茂谷,怎么会是……呃,在京甘籍同人,公推你来找我的呢?”

张椿“哼”了一声,说道:“问得好!”

顿了一顿,“我问你,甘肃的回乱,是哪个平定的?”

“左季高啊……”

话一出口,吴可读就知道张椿是什么意思了:“呃,左季高麾下,主力是……展克庵管带的……轩军。”

“饮水当思源!”张椿说道,“轩军拔甘肃于水火,现在,两个甘肃人,却勾连在一起,大讲什么‘大柄下替’,含沙射影,攻讦轩邸专擅,以致其难安其位!我倒要请教,这算是什么?”

“这……”

吴可读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我再请教,”张椿咄咄逼人,“展克庵目下在做什么事情?”

“在新疆啊,呃,‘总理各营事务’……”

“展克庵及其所部,”张椿朗声说道,“为西征之干城!”

顿了一顿,“柳堂,你想过没有,如果轩邸果然‘暂归藩邸’,展克庵及其所部,将会怎么样?”

吴可读背上的冷汗出来了!

“这,这……”

“假若军心动摇,”张椿说道,“西征大业,竟因此半途而废——”

说到这儿,盯着吴可读的眼睛,一字一顿:“柳堂,你岂非千古——”

“罪人”两个字,终究没有说出来,叹了口气,改口说道:“岂非致千古之憾?”

张椿的话,虽然没说全,但“千古罪人”四个字,已经在重重的撞击着吴可读的心房,他张口结舌,两只手也微微的抖了起来。

“新疆回乱复炽,”张椿冷冷说道,“‘金瓯无缺’什么的,不必提了,几百万两白银的洋债,也打了水漂!非但如此——”

微微一顿,“新疆若回乱复炽,乱局绝不会仅止于新疆境内,一定会外溢至甘肃!甘肃重陷水火,到时侯,哼,不晓得哪个来救甘肃人呢?”

吴可读浑身一颤,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惊恐的神情。

“这一切,都拜你吴柳堂如椽大笔之赐!你说,如何能不激动甘籍同人的公愤?”

说到这儿,张椿竖起一根手指,向半空中虚点了一点,“现在,你晓得为什么在京甘籍同人,公推我来找你了吧?”

吴可读的身子,颓然的往下一顿,颤声说道:“茂谷,你别再说了,这件事情,是我做的……不对!”

张椿叹了口气,说道:“柳堂,这件事情,你确实是太欠考虑!”

顿了一顿,“有些事情,你本来多少应该想到些的,念不及此。唉!”

又顿一顿。“不过。另有些事情,你却未必晓得——轩邸对甘肃的好处,可不止于平定回乱!”

吴可读抬起头来,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张椿。

“西征大军进兵新疆,”张椿说道,“甘肃就成了大后方,若换了第二个人主持其事,甘肃既然是大后方。那么,拿甘肃支差、支粮,石头里榨出油来,天经地义!可是,甘肃本来就地僻民穷,又经回乱连年蹂躏,真拿甘肃这么折腾,甘肃人的日子,还怎么过?多少人得逃荒?多少人得上吊?”

顿了一顿,张椿冷笑说道:“换了别个。只要能打胜仗就好,甘肃人的死活。不过‘些些小节’,何足道哉?”

“可是,甘肃、北京,信件往来,有没有哪个同乡,向你抱怨过,以西征大军支差、支粮为苦的?”

吴可读仔细想了一想,轻轻的“啊”了一声,说道:“还真是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怎么回事?”张椿双手抱拳,虚虚的拱了拱手,“这就是轩邸的德政了!——西征大军,根本就不在甘肃本地征粮!也根本不要甘肃出劳役,根本不抓甘肃人的差!”

“啊?……”

“我是兵部车驾司的郎中,”张椿说道,“西征大军的辎重、给养如何办理,我是清楚不过的。”

顿了一顿,“西征大军的军粮,全部采买于外地——蒙古、宁夏、甚至俄罗斯国!然后辗转数千里,费无数人力、物力,运到新疆前线,西征大军,从始至终,没白支甘肃的一斤粮食!”

“啊……”

“还有,军兴浩繁,络绎于道,然而,甘肃非但未被其害,反而大蒙其利——你晓得是怎么回事吗?”

“呃……请教!”

“甘肃人的好处,”“张椿说道,“就在‘络绎于道’这四个字上面了!”

顿了一顿,“军粮转运,除了采买自俄罗斯国的,其余不论蒙地还是宁夏,都要经甘肃才能运抵新疆前线,关于运力,左季高原先的计划,是‘半官半民’,但轩邸一力主张,‘以民为主,以官为辅’,甚至,‘尽可全数仰赖民力’,官府只负责管理和安防。”

“这个‘民力’,不是白抓差,不是服劳役,正正好相反,轩邸反复强调,一定要‘公平交易’,‘现银交易’;官府制定的脚价,一定要有足够的吸引力——非但要‘破除定制’,甚至可以高于市价!”

“结果你猜怎么着?原先的定制,甘肃等地转运军粮,每百里每百斤给脚价银二钱,轩邸以为,这个价格‘不温不火,不汤不水’,不利于‘激发民力’,乃拍板做出如下修订:‘关内转解粮饷、军装、军火,****脚价,无论雇佣车驼骡马,酌定百斤百里给银四钱;关外****,百斤百里,给银五钱。’”

吴可读呆了一呆,说道:“就是说……翻了一番有多?”

“正是!”

顿了一顿,“还有,轩邸一再叮嘱左季高,‘欲筹军食,先筹民食,乃为不竭之源’,甚至,‘大约官与民交涉之件,总须官肯吃亏,但不可太亏耳’。”

“总而言之——轩邸说,‘咱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才会对咱们好!’”

吴可读心中,气血翻涌。

“轩邸还说过,”张椿说道,“‘军粮运输,何以不宜‘官办’?总是吏治未清,若‘官办’运输,必然会有胥吏在其中借机生利,压榨百姓,西北刚刚平定下来,这么瞎折腾,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大乱之后,百业凋敝,生计维艰,不晓得有多少甘肃百姓,就靠着拿西征大军的‘脚价银’,养活了一家子老小,渡过了难关?”

“你以为西征大军一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都花在了大头兵们的身上?其实,其中好大一块,都落在了甘肃!”

“还有,关于转运,左季高提出,‘易长运为短运’,即,军粮不是由采买地一气运到巴里坤、古城等前线,而是在中途的肃州、玉门、安西等地,分别设立仓廒,用接力的方式,一站一站,‘数起数卸’。最终运抵前线。”

“轩邸立即照准——柳堂。你晓得这个方案。对甘肃又有什么好处?”

“呃……还是要请教!”

“‘短运’的目的,”张椿说道,“是为了保证军粮运输之万全,不过,因为起卸次数多了,脚价钱自然增多!另外,仓廒附近,要有相应配套。如开厂店、打井、积草储薪,以备人员、驮马打尖歇息,并更换车驾,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啊……我明白了!”吴可读说道,“‘肉烂在碗里’——这些钱,到底都落进甘肃的口袋了!”

“着啊!不晓得多少地方的市面,就是因为这个,才恢复了过来呢!”

吴可读怔了片刻,说道:“如此。甘肃确实大蒙其利!不过……呃,‘脚价钱’翻了一倍不止。又修了许多仓廒,开了许多厂店,还有打井、积草、储薪什么的,这西征的军费,不就……”

“哈,你不晓得轩邸的算盘!”张椿笑着,微微摇头,“脚价的费用,确实是增加了,可是,军粮在运输过程中的耗损,却大大减少了,一出一入,总的算下来,是赚是亏,难说的很呢!”

“最重要的是,甘肃甫经大乱,难道不要办赈济?‘脚价银’提高了,办赈济的钱,便可以少花许多!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就是左手交到右手的事情,对于甘肃老百姓来说,可就不同了!‘脚价银’都是明码实价,朝廷拨一两银子,老百姓就拿十钱银子,如果是办赈济呢?嘿嘿!”

这个不必张椿再说什么,吴可读也可以默喻了:如果是办赈济,朝廷拨一两银子,到了老百姓手里,能有五钱就很不错了。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

内心深处,对关卓凡,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此,也就愈加后悔自己的轻率。

怎么办呢?

张椿还在给他背左宗棠拍给关卓凡的电报:“左季高说,‘驮户闻风踵至,奋勇争先,风沙不阻,寒酷不避,运道畅通,络绎不绝,军食无忧矣!’”

顿了一顿,“这真正叫……‘一家便宜,两家着数’!不对,应该叫做‘一家便宜,三家着数’!三家——西征、甘肃、朝廷!”

“嗯……确实如此。”

“柳堂,轩邸真正是国家砥柱、社稷基石!这个‘国本’,那个‘国本’,我看,哼哼,真正的‘国本’,在朝内北小街!”

居然把“国本”……放到了朝内北小街?

这个说法,吴可读无论如何不能附和,只好不赞一词。

“柳堂,”张椿看着吴可读,“我再说句犯忌的话——可也是大实在话!其实,‘上头’坐着哪一位,近支也好、远支也罢,男也好、女也罢,有什么所谓?关键是,执掌中枢的,必须是轩邸!”

这个说法,吴可读虽然还是不好明白附和,但是,心里却不能不认同,于是,不由自主,微微的点了点头。

“柳堂,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啊!”

吴可读呆了一呆,说道:“那,怎么办好呢?折子已经递了进去,太平湖那边儿,我也堵不住人家的嘴……”

“先别管什么太平湖了,”张椿说道,“已经有消息,过不了几天,就要召集‘王大臣会议’,据说,宝竹坡奉特旨与会,我看,你既然上了这个折子,为示‘一秉至公’之义,多半也会有特旨,叫你也与会的……”

“啊?”

吴可读心中,猛地一跳。

“柳堂,会议之上,你——”

说到这儿,张椿紧盯着吴可读的眼睛,打住了。

“你要我……‘打倒昨日之我’?”

张椿不说话。

默然半响,吴可读微微摇了摇头,涩声说道:“我不会再就立女帝一事发声,可是,也不能倒转了过来,说昧心话啊!——立女帝,无论如何,我还是不赞成的!我可以不再发声反对,可是,我不能改口赞附啊!如是,天下人何以目我?”

顿了一顿,“还有,刘颂宇虽然有诱我入毂之嫌,可是,这个毂,毕竟是我自己乐意进去的,也不大能怪刘颂宇,几十年的朋友,我也不能够——”

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满脸痛苦为难之色。

张椿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柳堂,并不是要你‘打倒昨日之我’的……”

(四千六百字大章奉上)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