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四零章 第一名器

乱清 第一四零章 第一名器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六爷,”宝鋆说,“要设立‘外务部’的消息,你是晓得的吧?”

“嗯,听说过。”

宝鋆冷笑一声:“台面上,说什么,‘国家之间,折冲樽俎,一秉万国公法’,什么‘为求各国主掌交涉之衙门对等通连’,‘不致行文阻滞,言语龃龉,碍防邦交’,又什么‘昭布德信,保护侨客,敦睦邦谊’,乃议设‘外务部’——听听,说的比唱的好听!”

“似乎……也没说错什么。”

“那是台面上的话,其实,还不是冲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来的?”

恭王默然。

“不管‘顾问委员会’分了多少饼子出去,”宝鋆说,“明面儿上,与各国交涉这一块,总还是归总署管的,现在,设立了‘外务部’,还要总署做什用?

恭王无声地吁了口气。

动作虽小,还是落在了宝鋆的眼里,他对恭王的这个反应是满意的,轻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六爷,你退归藩邸之前,总署这一块,对博川和我,是有过交代的……”

恭王打断了他的话:“佩蘅,那不是什么‘交代’——只是……朋友之间的一个建议罢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不能人走了,还绑着你们的手脚——这不好。”

“不管怎么说,”宝鋆说道,“当时,你的将总署和顾委会‘合二为一’的计划,文博川是力赞其成的,谁知道……哼!”

“怎么?”

“六爷,说起来,之所以冒出个‘外务部’,同咱们这个‘二合一’的计划。其实大有关联——我从头说给你听。”

“你说。”

“‘二合一’的事儿,”宝鋆说,“前前后后,我催了文博川三、四次,要他面商于轩邸,可是。奇了怪了——每一次,他都推三阻四,总是说什么,‘总署目下冗员过多,贸然提出合并之议,徒令对方作难’,云云。”

顿了顿,“不晓得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怕总署和顾委会‘二合一’了,他这个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帽子。就戴不着了?哼,我还是‘总理大臣上行走’呢,我可没担心丢了乌纱帽啊。”

“博川不是恋栈名位的人,”恭王摇了摇头,“你们相交多年,这上面,你还不晓得他?我想,他说‘总署目下冗员过多。贸然提出合并之议,徒令对方作难’。未必是什么托词——”

说到这儿,恭王微微苦笑了一下:“总署所谓‘冗员’,确实是多了些。”

之所以说“所谓”,是因为这些“冗员”,原本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冗员”。“顾问委员会”成立之后,大肆侵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职权。总署的许多职官,无所事事,才变成了“冗员”。

“那能怪咱们吗?这个屎,是那边儿拉的,这个屁股。本来就该那边儿来擦……”

恭王大皱眉头:“佩蘅,你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自己不恶心,我还——”

宝鋆“嘿嘿”一笑,说道:“我是说,这个包袱,本来该叫那边儿来背的,就算要裁人,也要那边儿来做这个丑人,文博川倒好,嘟囔了几次‘冗员太多’,竟自己动手,开始裁人了!”

顿了顿,“六爷,你说,文博川这么干,不是……自废武功嘛!”

“博川也难啊,”恭王沉吟说道,“不这么做,不足以示人以诚——总署太大了,不主动裁小些,人家会想,‘合二为一’,到底是我吃了你,还是你吃了我?你们,居心到底何在啊?”

顿了顿,说道:“还有一点,咱们原先想的不是十分透彻——‘二合一’之后,这个新衙门,主其事者,该是谁呢?以博川的资历,难道能居郭筠仙之下?那边儿也不好意思呀!可是,如果倒了过来,文正、郭副,似乎……亦无是理,人家能干?——那不成了‘鸠占鹊巢’吗?”

“六爷,你是说,对‘二合一’之事,文博川犹豫不决,其实是为了……避嫌?”

“大致如此吧——博川真不是以名位为念的人。”

宝鋆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了一丝讥讽的神情:“文博川不以名位为念,却升了协办大学士。”

“博川升了协办?”恭王真正吃惊了,“这个,我……却是不晓得。”

“六爷,你不晓得不奇怪,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上谕还没有明发呢。”

顿了顿,“是这么回事——倭艮峰不是去了吗,大学士的缺,就空了一个出来……”

恭王不禁“啊”了一声,说道:“是!我念不及此,真正是……迟钝了。”

宝鋆一笑:“六爷,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这不奇怪。”

“四个大学士,”恭王说道,“两殿两阁,以倭艮峰的文华殿居首。嗯,曾涤生转了文渊阁之后,他遗下的那个体仁阁,就一直空着,倭艮峰既去,两殿两阁,空了一殿一阁出来,这下子,可有好一番腾挪了。”

“是!”宝鋆说道,“我听到的消息是这样的——”

顿了顿,“曾涤生转文华殿——他先头的文渊阁的排序,虽在武英殿之后,但‘上头’说,曾涤生入阁的时间,比武英殿的朱建霞早,应为首辅;朱建霞就呆在武英殿上,不用挪窝。”

朱建霞即朱凤标,“建霞”是他的号。

恭王心中一震:“曾涤生……做了首辅了?”

“是。”

这就有名堂了。

两殿两阁的排序,殿前阁后,依次为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曾国藩入阁的时候,缺分是排名最后的体仁阁;朱凤标入阁,虽比曾国藩晚,却是接的原武英殿大学士贾桢的缺,曾、朱二人。并未循资迁转,因此,朱凤标入阁虽在曾国藩之后,排序却在曾国藩之前。

殿阁大学士为国家第一名器,“循资迁转”,并非定制。所以,这么安排,表面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然而,台面下,上下都有默喻:如此安排,其实是为了裁抑“湘系”的势力。

后来,曾国藩虽然迁转了文渊阁,排序却还是在朱凤标之后。

这一次,大学士位份腾挪。再一次不“循资迁转”,只是,风水轮流转,曾国藩反过来过了朱凤标的头了。

朱凤标会有意见吗?

当然不会,上一次,他已经白赚了曾国藩的便宜,这一次,不过是把白赚的便宜还回去。彼此扯平罢了。何况此人为官,最是小心谨慎。一句话不多说,一步路不多走,做到殿阁大学士,位极人臣,早已心满意足,“首辅”名器太重。真的加诸于身,孰知是祸是福?君不见倭艮峰殷鉴在前?

这样子最好,这样子最好。

恭王心想:裁抑“湘系”,虽然不能宣之于口,但不是朝廷一以贯之的政策吗?自己在台上也好。关卓凡在台上也好,没有任何实质区别呀,他现在这么做,是何用意呢?

“体仁阁和文渊阁呢?不能两个都空着吧?”

这句话刚出口,恭王就晓得自己问得多余了,文祥既然补了协办大学士,就说明两个协办大学士——瑞常和李鸿章,必然有一个补了殿阁大学士,这样,才能空一个协办大学士的缺出来。

只是,该由谁来补这个缺呢?

恭王一时想不出来。

要说殿阁大学士的资格,瑞常也好,李鸿章也罢,都不大够。

“自然不能都空着,”宝鋆一笑,“事实上,两个都没有空着。”

恭王一时没有会过意来来,待想明白了,不由又“啊”了一声:“瑞芝生和李少荃,都进殿阁大学士了?”

“是,瑞芝生补文渊阁,李少荃补体仁阁。”

瑞常和李鸿章,同时进殿阁大学士,对恭王的冲击,犹在曾国藩进文华殿大学士之上。因为,曾国藩进首辅,虽然意外,但他到底是有这个资格的——不解的,只是关卓凡此举的用意。

瑞常、李鸿章二人的资历,距殿阁大学士,总还有一段距离,其中一人补授殿阁大学士,尤可以“两个殿阁大学士同时空缺,太难看了,好像国家无人似的”之类说法譬解,两个人同时补授殿阁大学士,这——

“六爷,”宝鋆说,“你也觉得意外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眼珠子,可是快掉到下巴上了!可是,他们俩进殿阁大学士,有多少人欢喜鼓舞?”

“……怎么说?”

“先说瑞芝生——”宝鋆说道,“在京的蒙古人,都高兴坏了!倭艮峰出缺,实在是摧折了关内蒙古人的一根柱石,在京的籍隶蒙古的朝臣,伯王以下,都颇为不安。瑞芝生进殿阁大学士,可谓喜出意外,可见——朝廷对蒙古优礼不替!”

顿了顿,“对于掌国的轩邸,在京蒙臣,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呢!”

倭仁和瑞常,都是蒙古人。

“啊……”

由瑞芝生而曾涤生,恭王隐隐明白了:关卓凡为什么会给曾国藩那么大的面子了。

有此可及彼,“李少荃进殿阁大学士,大约……也是这个道理吧?”

“着啊!”宝鋆说道,“李少荃进殿阁大学士,仿佛瑞芝生,也是意外之喜,跟着李少荃起家的那拨人,个个以手加额,对轩邸,亦仿佛在京的蒙古人,感激涕零——这也不消说的了。”

恭王心底,突然之间,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沮丧感。

“这样一来,”宝鋆说,“两个协办大学士都空了出来,一片坦途,文博川乃得从从容容入阁——以后见面,该称呼‘文中堂’喽!”

恭王没有去管宝鋆话中无法掩饰的酸意,定了定神,说道:“还有一个协办大学士的空儿,这……也要填上吗?”

“不,”宝鋆说,“‘上头’说的很明白,这个协办大学士,要‘挂’了起来,留待‘勋臣’。”

“‘勋臣’?那是谁?”

“六爷请想一想,目下,哪里正在用兵啊?”

“啊……左季高!”

“正是!”宝鋆一哂,“这其实是吊了根胡萝卜在前头,以‘左骡子’的脾气,还不拼了命的往前冲?更何况——李少荃都已经进了殿阁大学士了!”

左宗棠对李鸿章的不服气、不对付,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鸿章既然跑在了前头,左宗棠自然要“奋起直追”。

“可是,”恭王沉吟说道,“就算左季高入了阁,较之殿阁大学士,这协办大学士,还是低了一级啊,左季高大约……还是不会怎么服气的吧。”

“没关系,”宝鋆说道,“‘上头’已经说了,新疆拿下来之后,整个西北靖定,其功几可比拟平定洪杨,朝廷必不吝‘封侯之赏’——就是说,到时候,左季高的爵位,一定是个侯爵,不要说李少荃的伯爵比不了,说不定,还会直追曾涤生呢!”

顿了顿,“如此一来,在内阁里的位置,是李少荃高;爵位呢,却是左季高高,两个人就扯平了——六爷,你瞧瞧,人家这算计!”

恭王那股莫名的沮丧感,突然间变得异常强烈了。

这个人,如此手段!如此……羽翼!

今后,还怎么……跟他争?拿什么……跟他争?

唉!

宝鋆的话,还没有说完。

“‘上头’大张旗鼓的‘预设赏格’,”他微微冷笑,“推重左季高,除为西北的军事打气之外,其实还有这么一层意思——西北靖定,那是左季高一个人的功劳吗?左某帐下,第一得用的,是轩军的展东禄部,整个局面,亦靠轩邸在枢府‘指挥机宜’,还有——”

顿了顿,“万里之外,‘辎重子药无匮’,‘军士身后无虞’,‘乃得奋力向前,不稍踌躇瞻顾’,这筹措军费、保证军备,不都是他关逸轩的功劳吗?——所以,‘花花轿子人抬人’,抬左季高,就是抬关逸轩!”

恭王的沮丧感,更加强烈了。

一个疑问出现在脑海中:补授协办大学士之前,文祥自己,知不知道这个消息?如果知道,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会不会……有意瞒着自己?

文祥确实不是一个“以名位为念”的人,可是,大学士——这是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极峰功名,正色立朝、公忠体国之如文祥,在“大学士”三个字面前,也未必就不动心啊。

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某些事情,恭王突然觉得有点拿不准了。

(四千一百字大章奉上)

*(未完待续。)

ps: 说明一下:昨天的二更,第一三九章《国手布局》,狮子在后台是准时于17:00发布的,不过,可能是因为起点刚刚启用了新版的后台,衔接方面出了点小问题,直到19:45才在前台显示出来,事出意外,并非狮子食言而肥,各位书友担待则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