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YY鹿鼎记 > 卷三 第九章 君之论

YY鹿鼎记 卷三 第九章 君之论

作者:陈阿斗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12 来源:笔趣阁

卷三第九章君之论

次日一早,我便安排双儿和文娟带着当初从五台山派回来送信的那五名波斯丫头去找陆高轩,跟他一起出城迎接佳音她们。她们临行前,我还专门把文娟叫到一旁,要她接到那些同佳音一同回来的那批波斯女子后,直接带着她们去吴应雄送我的那个园子里。

这些女子可不能再让小莲见到了,一下子又多出一二十名美貌女子,小莲岂不又要生出什么想法来。

接着让小莲取出了顺治交给我的那本四十二章经,还有从三郎教徒身上搜来假三太子给吴应雄写的那封信来,用包裹仔细裹了,放入怀内。

又从钱老本送来的那一堆洋玩意儿里,挑了好些个精巧漂亮的物事,连同那只战船模型,一同装入马车,兴冲冲的赶到皇宫。

宫门当值的侍卫一见到我,呼呼啦啦的围上来,大拍马屁,这些侍卫们说话听着就是让人舒坦,我象财神一样给他们派发了银票,更是引来一片赞叹之声。同他们寒暄一番,便指着车上诸多物事,说道:“这是我送给皇上的东西,你们检查吧。”

哪个胆边生毛的侍卫也不敢查我的东西,早有巴结的侍卫从下人手中接过马鞭,赶着车进入宫门。来到上书房,皇上却没在这里,小太监说今日大起,百官上朝,我一想得,等着吧,便命人将物品抬到屋里,那侍卫卸了东西。又领了我二十两银子的赏钱,赶着车欢天喜地地出去了。

派了一名小太监去等着,只要一下朝就禀报皇上我在上书房等候。自己则在上书房里转来转去,直等了个把时辰,也没见散朝,便叫过门外的小太监,问他何事今日大起。小太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是有几个省遭了灾。看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当皇帝对这种事情最操心,一旦出现灾情,就要及时赈粮免捐,以免激出民变来。看来当个皇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整天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没个清静的日子。像我现在这样多好。想做事了就去做事,不想做事就找个地方躲起来做我的富家翁,享不尽的艳福。

这时忽听到门外有急促的腿步声,跟康熙的时间久了,他地腿步声老远我就能听出来,急忙走出屋去,便见到康熙大步走了过来,我刚要跪下行礼。康熙紧走一步,托住我的臂膀,道:“别跪了,屋里说。”

我知他急着打听顺治地情况,便随他进入屋内,反身将门掩了。走入内室,这才跪下,扣道:“皇上大喜,我见到他老人家了。”康熙身子一颤,上得前来,蹲下身子,抓住的的双手,手心里满是汗,说道:“他果然健在……他现在好么?他真的出家做了和尚?他在哪里。”

看着他焦急的提出这一连串问题,我站起身来。说道:“你别着急。坐下来听我慢慢说,老皇爷好着呢。”

康熙平静了一下。说道:“你别卖关子,快快说来。”

于是我把在五台山去见顺治的事情,从头到尾跟他讲了一遍,讲到凶险处,康熙听得紧张不已,好容易讲完,康熙道:“真是惊险,父皇他现在可安全?”我说道:“目前来说是安全的,老皇爷在少林寺,有十八罗汉保驾,寺外有瑞栋守护,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说完取出怀中包裹,交到康熙手上,康熙拿出四十二章经,翻开来看,看到第一页顺治写地永不加赋四个字,眼圈顿时便红了。好一阵康熙放下经书,拿起杨启隆写的那封信,才看了片刻,便用力将信往桌上一拍,怒道:“好个吴应雄,竟敢勾结反贼,对我父皇不轨,这不是公然造反么。”

我一听大喜,心想机会来了,他吴应雄敢扣着老子的女人不放,我这就去把他家给抄了,忙说道:“皇上,吴应雄这么做摆明了是想造反,奴才这就点兵去将他拿了。”康熙想了想,道:“拿他总要有个理由,父皇在世的事情又不能张扬。”我说道:“那怎么办,总不能便宜了他。”

康熙道:“自然不会让他好过,他们父子这两年已露反意,早晚要将他们除去。只是目前来说还不是时候,我若拿了吴应雄,吴三桂搞不好立时就会造反。”我说道:“他要是敢造反,皇上正好将他灭了。”康熙笑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吴三桂打了一辈子的仗,手中强将无数,真打起来胜负难料。再者说,兵祸一起,糟殃的还是老百姓,近日四川和青海又出现灾情,现在忍他,也是无奈。”

说到这里,康熙顿了一顿,接着道:“不过咱确实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我一听又来了精神,说道:“皇上有什么好主意。”康熙道:“你把这信拿给他。”我一惊,说道:“皇上,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康熙道:“我就是要你去敲打敲打他,让他明白,什么都别想逃过咱的眼睛。”我点头道:“我明白了,你这是敲山震虎啊。”

康熙道:“把信给他,由着他辩解去,咱们就这么瞧着,看他还玩什么花样。”我说道:“皇上,万一他狗急跳墙,真地造反了呢?”康熙道:“他不敢,他老子也不敢。吴三桂准备好多年了,为什么他一直没有造反呢,其实他是怕。”我奇道:“吴三桂害怕?”康熙点头道:“不错,吴三桂是个聪明人,当年他助我兴龙入关,那是他看准了清强明弱,这才降了我大清。如今我大清国力日盛,比当年的大明更不知强了多少倍,吴三桂虽有反意,却没有了当年的那个胆子。”

我说道:“我听说吴三桂当年造反,不是为了一个叫陈圆圆的女人么?”康熙哈哈大笑,说道:“似他这种人,虽说好色,可在自己前途面前,便是有一百个陈圆圆,也不会改变他的心意的。那些只不过是民间百姓地谣传罢了。”

听康熙这么一番分析,我放下心来,从他手中接过信,放入怀中,笑道:“把信送给吴应雄,奴才可又要发上一笔了。”康熙笑了起来,说道:“你办事有功,我就是要让你发财。”我说道:“皇上你放心,这次不管他吴应雄给多少银子,我一概不留,全交出来,拿去赈灾。”康熙很高兴,说道:“亏你有这份心,我还正为此事发愁呢,那你自己岂不是太吃亏了些。”

我忙道:“我自己吃点亏不算什么,有皇上罩着,不愁没有发财的机会。皇上,你叫我派人出海采购阿片,奴才自作主张,贩了些茶叶丝绸出海,很是得了一些好处。”康熙笑道:“外面那些物事,都是你从海外弄回来的吧。”说着走出内室。

我跟在他后面,说道:“什么都逃不过皇上的眼睛,我瞧着洋人做的东西新奇,便拿来孝敬皇上。”

康熙一件件拿在手里把玩,说道:“不错,你小子发财还知道想着我。”我说道:“奴才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自然不敢忘了皇上。这一趟出海赚了十几万两银子,奴才也全部拿出来赈灾。”

康熙吃了一惊,说道:“这么多?”我得意的说道:“这还是采购完阿片剩下的。”康熙忙道:“你派人出海都贩了什么东西?”我说道:“只有茶叶和丝绸。”康熙道:“这怎么可能,我只道洋人一直想买咱们的东西,价钱出地挺高,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地利润。”

我说道:“正因为洋人想买咱们不卖,所以价钱才高,皇上,跟洋人通商,这个是发财的一条好办法啊。”康熙想了想,摇头道:“小宝,我登基以来,一直都在考虑这些问题,银子多了固然是好事,可粮食才是国之根本呀,就象这次青海四川受灾,咱们拿出银子去赈济。怎么赈呢,一是打开粮库派粮食,二是去两江这些富裕地地方采购,可若是这些地方也没粮食了怎么办?你银子再多,去哪里买?”

我犹豫道:“从洋人手里买?”康熙呵呵笑了,说道:“先不说运一船粮食要花多少运费,若是洋人看准了咱们的弱点,象咱们卖茶叶一样把粮食价格提高了几买倍,你还买不买呢?”我摇摇头,说道:“我宁愿饿死也不让洋人敲咱们的竹杠。”康熙道:“所以,赚钱固然是好事,却也不可荒废根本。”

我说道:“咱们和洋人做买卖,跟种地有什么关系?”康熙道:“前些年咱们大清实行禁海政策,虽说现在已允许渔民下海,那也只是允许他们打渔维持一家的生计,出海通商却是一向明令禁止的。你想想看,和洋人做买么有这么高的利润,谁还会安心种地,山东、江浙、两广的农业肯定会受到影响,小宝,这几个省可是咱们大清的粮仓啊,这些地区一乱,大清之根基就会动摇。再者说,有这么高利润的yin*,各地官员也必会参与其中,到时官*商*勾*结,会滋生出多少**来。”

听到这里,我方心悦诚服,说道:“皇上明见万里,奴才想的太简单了。”康熙呵呵一笑,说道:“你也是为咱们大清好,我不来怪你。”说到这里,康熙停了一下,接着道:“小宝,青海种植阿片的事,我看就停了吧。”

[奉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