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 第八十七章 时代的狂飙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八十七章 时代的狂飙

作者:gfan001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24 来源:笔趣阁

中华大剧院的舞厅外的阳台,少女惊鸿渺去。李哲才回过劲儿来,摇摇头,

“走吧!”李哲意兴索然。

“不进去了?”出来带队的侍从官李景林诧异的问道。

“不进去了,哪有时间陪这些人胡闹,出来散散心,解解闷,也就行了!”李哲大手一挥,当先一步带队离去。

身后,一个世界失去了色彩。

……

1912年就这样紧张繁忙的过去了,时间如梭,转眼间已经是1913年的中叶。

回首往昔,1913年的中国,比起1910年的变化堪称是翻天覆地,完全是换了一个世界,从教育交通化工以致社会上的精神面貌,都是全部焕然一新,大干快上的风潮统治了中国社会。1910年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若是隔了中间这几年再次来到中国,就会发现,这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最明显的变化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个1912年,中国累计从国外进口了钢材达两百多万吨,这其中,铁道用的钢轨就占了绝大部分,加上中国内部已经形成的钢铁生产力,供应中国的铁路和工程建设。

基层农业革命之后,国内乡间被释放出的剩余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交通建设工程吸收,成为中国规模扩大最快的一个工人阶层。超过两百万人的铁路工人和公路工人,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情的挥洒着汗水,以最大的热情改变着中国的地理面貌。

为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力。加快建设速度,整个中国的铁路线建设往往是一条铁路被分成了数十甚至上百个铁路段来建设。几乎是每一个月。都有一系列的铁路段宣布竣工。报喜的消息充斥着中国的媒体报纸,以至于最后人们都麻木了。

在这个过程中。新生的中国汽车产业立了大功,不知怎么地,天南海北的猛地一下冒出来的中国的十几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几乎是疯了一般的向外爆着工程用的重型卡车,吊车,推土机等,充斥在中国的乡野大地上,为交通铁路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至于,这些工程车的使用。让国内已经是渐渐上了规模,在全世界也数得上的中国石化集团的油都供不上。帝国不得不向南洋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大量进口成品油料,来供国内的汽车产业使用。

新生的中华帝国,有些方面一枝独秀的迅猛发展,有些方面却还需要水磨工夫来慢慢打磨,工业发展的不均衡由此可见一斑。

整个中国,工业化的进步是快速的,这个快速事实上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即使是有了美国和俄国的全力支持。各国列强也绝对想不到中国的工业发展能一夜之间进步到如此之快。在不知不觉间,中国隐蔽的成长速度,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列强的知觉之外的变数。

来自于李哲的随身空间运输的大量的基础工业机械立了大功。时空运输火力全开,。每天数十万吨的工业机械,各种三国时空甚至是现代时空生产的各种机床、重型机械如锻压机轧钢机辊压机什么的,大量充实到了生产一线。被短暂临时培训的旧时代的技术工人们经过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之后的摸索之后逐渐掌握,渐渐构成了中国重工业生产力的核心。

当然。这些机床和重型机械的工艺水平都是三四十年代的,结构粗糙。操作简单,否则,就是真的现代机械拿到这个时代,恐怕也很难使用,也只有这种陈旧而古老的旧式机械,才最适合这个年代。而且,由于,这个时代的电力基础设施普遍不敷用。以至于这些机械不得不大量的使用大型蒸汽机或者燃油机来直接作为动力,这个无疑又额外加重了交通运输产业的负担。

当然在几大工业区以及上海南京这样的地方,电力基础设施的铺设还是完成了的,工业和城市建设普遍用上了电力,每到夜晚,城市里的霓虹灯彻夜的闪烁,构成了时代最靓丽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

但,支撑这样规模的电力基础设施的,是无数巨型的火力发电厂在大型城市的郊外的乡野间肆虐,浓烟滚滚,遮蔽天空,破坏了原本的环境,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工业最普遍的一个景象。

在重工业的支撑下,中国民间的轻工业建设遍地开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金融体系整顿在1911年到1912年的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整顿,位于中华帝国中央金融管理机构—中央货币局成立,开始发行新的货币——中元。为了适应时代,货币形式以银元和纸钞混合的形式发行。

随后,原上海源丰润的资产重组,被整合为中国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华帝国银行,简称中行,位于中央货币局的管理之下。紧接着,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林立,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钢铁银行,中国的重工业所需的金融服务也纷纷崛起,随后开始对民间开放,大量的资金从这些银行涌入民间,让中国的私人企业发展,像忽如一夜春风来,遍野绽开。

投资小,见效最快的纺织产业发展最快,中国的小五金,化工,造纸,纺织,食品等几大主领域等都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丝绸服装行业更是一夜之间行销全世界。

不像原本这个时代的中国,以原料出口著称,主要出口放在了生丝棉花大豆等原料的生产上,现在的中华帝国,掌握了生产力的上层技术,开始走向了出口高利润的末端轻工业产品出口的道路。凭着低廉的原料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轻工业一经成长起来,还没有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就开始走出国门,追求国际贸易的高利润,挤压欧美轻工业的生存空间。

尤其是石化产业,垄断掌握了整个工业体系,从上游到末端几乎所有的产品完全由中国体系的企业垄断,凭着技术和工业标准,以中国石化集团的中国国营和私有企业在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是完全的碾压。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整个产业甚至开始向着海外投资,试图反过来吞并国外那可怜的本土化学工业。

1912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本运营走向成熟,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同时,也标志着中华帝国内部的金融体系整合过程正式结束。

中国经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以往其他国家用数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满清末年朝廷用几十年时间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各式各样的“洋务”人才,被一朝间一网打尽,这些人和远征军式的夜校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一起,开启了未来数十年整个世界随着中国一起狂飙突进的时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