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叛贼 > 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见

大叛贼 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见

作者:夜深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4:05 来源:笔趣阁

董铭的这道奏折措词激烈,字语中虽有些过处,但拳拳之心却显于其中。这也是朱怡成看完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把军机处这几位找来的原因。

廖焕之在来前早就想过此事了,对于朱怡成询问他的态度倒也不觉得奇怪,当即侃侃而谈起来。不过廖焕之的话中却空洞无物,说了一大堆东拉西扯的话后却不点重点,听到后来朱怡成没好气地摆了摆手,廖焕之才停了下来。

“廖卿,你的意思是这董铭虽有过激之处,却有为民之心?让朕不要下罪于其人?”

“皇爷英明!”廖焕之回道。

朱怡成又问:“那廖卿对于董铭所提之事又有何看法?”

“回皇爷,农为国本,商为国策,其两者皆不可缺,臣以为董铭此言只限于一地,未见大局,思虑中难免有所偏差。但臣又以为,董铭所虑也当考虑一二,所谓世间万物都分阴阳,只有阴阳平衡,方能混元一体,国事同样也是如此,臣以为国策固然重要,国本乃国家基础,需当重视才是……。”

朱怡成缓缓点头,他算明白廖焕之的意思了,这老家伙分明是打着和稀泥的手段,说了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却没下任何决定的话。

想到这,朱怡成有些不舒服,廖焕之为人谨慎,这朱怡成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他的能力也不差,再归于大明后这些年战战兢兢,为大明做了不少事。大明有如今的气象,廖焕之作为首席军机自然是功不可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廖焕之性格中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在军机处正式成立之后,一开始廖焕之还是很有担当的,但后来先是邬思道退出军机,之后又是史贻直入军机为值,紧接着又是大明还都等各种事,这廖焕之自然也有了些他的想法。

说句实话,随着任期将到,廖焕之心中早就有了退意,现在处事但凡求稳,只想着安安稳稳退下去,随后享受富贵荣华罢了。对于他的小心思朱怡成自然是看得清楚,同时也有些生气。不过仔细想想,廖焕之这么做也是韬光养晦,以为自保罢了。

念其往日辛苦,朱怡成也不好说什么,他朱怡成不是朱元璋,对于功臣还是有几分照顾的,如廖焕之就这样安然退下,日后史书评论起来倒也是一段君臣佳话,所以朱怡成也没打算责备他的意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 军机处的紧要是天下皆知的? 作为军机大臣尤其是首席军机大臣必须要有魄力能担当,廖焕之这么继续下去对于军机处的运作和朝廷施政并没有什么好处。

暂时把这事放到一旁,朱怡成把目光投向了孙嘉淦,询问孙嘉淦对此事的看法。

相比廖焕之? 孙嘉淦倒是旗帜鲜明地支持董铭,他直接指出目前不仅是光州一地,随着商贸的发展,尤其是科学院的各项先进技术的运用,眼下大明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比如说江南,由于丝绸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导致民间把农田大片改成桑田,以种桑养蚕以谋取利益。而蒸汽机在纺织业的运用,山东、江北包括中原等地出现了不少布厂,这些布厂对于棉花的需求也不断放大,导致此类作物的价格上升,从而使得民间产生董铭奏折中所说的情况发生。

此外,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也吸纳了大量百姓参入。这些包括其他各类工厂的不断兴建,使得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在数千年来,士农工商各司其职,普通老百姓都是靠着土地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都是如此。

可现在这一切已经开始打破了,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格局产生突变,再加上农业在工商业影响下遭受的冲击,隐隐有失衡的担忧。

这点也是董铭之所以写这份奏折的真正原因,历来都是无农不稳,如果农业发生问题,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孙嘉淦同样也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提出建议朝廷固然要重视工商业,但更需重视农业,绝对不能让农业出现问题。

“臣以为董铭此言切中实际,所虑乃是我大明天下,朝中有董铭这样的臣子是我大明之幸,陛下之幸!还请皇爷为我大明永固着想,下旨严令各地不得擅自毁农,约束工商,严惩一二,召告天下,以确国本!”

孙嘉淦最后慷慨激昂地说了这一番话,说完后他朝着朱怡成行了一礼,这才坐了回去。

“孙大人的话我不敢苟同。”孙嘉淦的话音刚落,还没等朱怡成开口,坐在孙嘉淦身旁的何显祖就说话了。

何显祖起身,先朝着朱怡成行了一礼,随后转向孙嘉淦道:“孙大人刚才所说无农不稳,此话何某赞同,但孙大人不要忘记还有两句话,那就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至于国本之言,郎仁宝也曾说过:招揽天下富商已实国本的话。而我大明自复兴后,以农为基,以商为脉,以工为兴!此次而定国策。”

扫视一圈,何显祖道:“前明时期,天下年岁多少数?想来诸位都知晓,满清之时最盛年岁才几何?而如今年岁又是多少?诸位身为军机,自然更是清楚!这些岁入从何而来?其税又从何而得?难道靠的是农?”

何显祖这话说的没错,前明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才几百万两,碰到天灾**之时这收入更少。说前明是如何亡的,有说亡于党争,有说亡于流寇,也有说亡于满清。而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却是因为财政问题,国家财政的崩溃导致各项问题的暴露,最终使得前明轰然倒塌。

而现在,大明在朱怡成手里采取了新的国策,眼下大明的财政收入达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高度,全年岁收超过了二亿五千万,这个数字要放在以前是任凭谁都不会相信的。

而且这个数字依旧在不断上升,随着北美也就是新明的开拓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期,大明本土对于新明的投资逐渐减少,反而新明依靠出产和资源今后会给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至于南洋这边,吕宋的拿下,也使得大明从南洋获得了一片海外领土和财源,接下来就是柔佛,一旦再拿下柔佛,那么整个南海就成了大明的后花园,从而成为大明更一处源源不断的聚宝盆。

何显祖之前久在海外,在琉球之时他不仅肩负任务,同时也是负责琉球贸易和大明对外开拓商贸的负责人,对此他非常清楚这里面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何显祖表现出了和孙嘉淦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大明现在的国策绝对不能改变,不仅不能改变更要加强对工商的扶持,至于农业方面虽然重要,却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董铭奏折中所写完全是危言耸听。

“何大人!”孙嘉淦顿时坐不住了,当即起身道:“何大人所言虽是事实,可何大人可知一点,如无农的话这天下又如何稳妥?但凡历朝历代,这天下之所以动乱是何原因?不就是因为老百姓没了饭吃?如果一味逐利,忽视农桑,就算有再多的金银又有何用?难道金银就能当饭吃不成?何大人别忘了,如今我大明封锁清廷,正是我大明的封锁清廷拿着银子都买不到物资,这不就是证明了这点么?”

何显祖顿时哈哈一笑,反问道:“按孙大人所说,那么如果清廷能买到物资呢?这金银不就有用了?再者,如今我大明海外沃土何止千里?海贸昌盛,每年由海外运来的粮食难道还少?以其之利换其之需,这不就是为商之道?更是平衡之道!”

“但如今地方毁田改桑种棉已成风气,这粮食在地方价格一涨再涨,普通百姓又如何承受得起?一旦长此以往,地方必乱!”

“我倒不这么认为,朝廷又没让他们这么做,更未要求他们毁田改种,如何种地不是百姓自己的事?再者,世人逐利,这样做也不奇怪,什么能带来利益他们就种什么,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或许过些日子老百姓觉得种粮食更赚钱说不定就全部复田种粮了,难道到那时候你孙大人又要开始忧心工商不稳,年岁锐减的麻烦了?”

随着何显祖和孙嘉淦两人你一句我一言,很快对话就带上了明显的火药味。两人各持一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个称对方不顾国本不顾百姓死活,而另一个称对方只是看到农业的重要却未看见工商带来的好处。

谁都不服谁,谁也说不了谁,这两人分辨到最后居然忘记了场合,当着朱怡成的面吵了起来。

瞧着他们争吵的样子,还有不断入耳得那些话,朱怡成倒也没制止他们的争吵,从一旁廖焕之有些无奈的表情,朱怡成猜出这份奏折之所以军机处没有初批,恐怕也是因为意见不同,一直未能统一有极大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