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大丈夫 > 第976章 雁门关,咱们那嘎达

北宋大丈夫 第976章 雁门关,咱们那嘎达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2:26 来源:笔趣阁

七十华诞,盛世相伴。祝祖国繁荣昌盛。

……

朔州此刻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无数骑兵住了进来。

天气很冷,那些军士为了取暖就去砍树,可此地的树木稀少,为了争夺柴火还引发了几次火并,直至耶律洪基大发雷霆才住手。

耶律洪基自然是不冷的。

银色的木炭在无声燃烧着,没有丝毫味道。

屋里,两排文武官员左右站着,眼观鼻,鼻观心。

耶律洪基在喝茶。

他放下茶杯,看了一眼官员们,说道:“前出就是雁门,在这里,让朕想起了当年的杨业。此人扼守雁门代州,屡据王师,后来也没好下场。”

杨业当年的名气不小,所以他死后,民间有传言说他是被害死的,倒是让辽国这边惊诧莫名。

“宋人害死了杨业,后来又害死了狄青,诸卿由此想到了什么?”

耶律洪基经常游猎,肌肤看着发黑,但极为精神。

下面有官员说道:“陛下,由此可见宋人善于内斗。”

耶律洪基点头,轻蔑的道:“文武之争哪里都有,大辽也有,可谁会为了文武之争去弄死武将?还是唯一的帅才……这样的文官,朕有一个杀一个。”

一个武将说道:“陛下,可宋人那边弄死了狄青,那些文官还额手相庆呢!可见他们该灭。”

“可见南人的怯弱。”耶律洪基笑道:“朕若是有无敌勇士,只会信之重之。可南人却恨不能弄死他,从此大家都变成了平庸之辈,再无出头之人……可笑啊可笑。”

大家一想也是,不禁都笑了起来。

“陛下,这便是大辽的机会,此次可否南下?”

一个武将兴奋的道:“若是南下,臣愿为先锋,一路扫荡宋军。”

一个文官冷冷的道:“雁门在,代州在,如何破之?”

雁门和代州地形险要,在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驻军雁门,一战击溃野心勃勃的匈奴人,让其长久不敢窥探中原。

秦朝时,大将蒙恬从雁门出塞,北上攻击,一路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

汉朝时,飞将军李广也曾在雁门驻守。

到了大宋,早期时,杨业就驻守雁门,一战击溃辽军,声名赫赫,人称杨无敌。

这里是汉儿彰显武功的地方,只是大宋一直积弱,这才变成了异族耀武扬威的地方。

武将们默然,耶律洪基察觉到了暗流,就说道:“雁门扼守要冲,若是能拿下,宋人无险可守,大辽即可倾国南下……宋人如何挡?”

雁门一旦丢失,辽人大军倾泻而出,大宋再能阻挡。那样的局势比北方被突破还要危险。

武将们都兴奋了起来,有人说道:“陛下,臣愿意领军去攻打雁门。”

耶律洪基笑道:“朕亲率大军于此,就是为了看看宋人的胆略。若是有胆略,那便来对峙,让朕一窥宋人的武功。若是无胆略,那大辽自然予取予求,随心所欲的攻打各处。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就回去,下次再来。”

他说话时神态从容,把征伐说的和旅游一般的轻松,让群臣不禁心折。

“陛下英明。”

耶律洪基问道:“西夏那边如何了?”

“双方的游骑厮杀的很惨烈,一次次的增兵,一次次的死光……陛下,西夏人悍勇,宋人远远不敌。”

耶律洪基有些恼怒的道:“西夏人是悍勇,可大辽的勇士难道就胆怯了吗?传令前方,作战不力者,杀了领头的将领。”

这是怒了。

“陛下息怒。”

众人一阵劝慰,耶律洪基冷笑道:“西夏人只是小患。宋人……唯有宋人才是大辽的大患。”

他微微仰头,神色冰冷的道:“府州一战,大辽铁骑败北。雄州一战,依旧是败,丢尽了大辽的脸面。”

众人低头,耶律洪基看过去,讥诮的道:“若非是如此,朕此刻该在冰天雪地的林子里猎杀虎狼,而不是在此等候赵曙的应对……无能!”

茶杯粉碎,群臣束手而立。

耶律洪基起身,负手而立,“以半月为限,半月内赵曙没有应对,就试试攻打雁门代州,若是能夺了雁门,朕就亲帅大军出击,去汴梁找赵曙喝杯酒,哈哈哈哈!”

他在笑,可笑声却很冷。

“朕喜爱游猎,朕本以为大辽强盛,天下无敌,可没想到竟然两次败给了宋人。朕心神不安,只能带着大军来此。一是随时能征伐西夏,二是能攻打雁门……这便是一箭双雕……”

朔州距离西夏和辽国的主战场并不远,耶律洪基随时都能去增援。

而这里再往前就是雁门,若是能打下雁门,耶律洪基这位和平主义者将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倾国南下。

“陛下英明。”

群臣再度颂圣。

耶律洪基握着刀柄,闭上眼睛,喃喃的道:“大辽纵横世间无数年,朕再无遗憾,唯一的愿望就是夺了南人的花花世界,牧马金明池……诸卿,努力。”

……

骑兵在山路上缓缓而行,不时有战马嘶叫一声,或是有人咳嗽。

包拯六十多岁了,此刻的他,就算是赵曙亲自来了也认不出来。

一身棉衣大氅把他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外加一个棉帽……

若是后世人在此,一定会惊呼一声,“这不是咱们那嘎达冬天的穿戴模样吗?”

棉大衣,棉帽,可惜包拯没把手袖在袖子里,否则和后世东北那地方的老大爷差不多。

天气真的冷,包拯吸吸鼻子,觉得浑身暖和,就对身边的官员说道:“这衣裳虽然看着笨重,可穿着却暖和,比官服好。”

官员笑道:“是啊!不过包相您穿着这身大氅,看着威武不凡……归信侯一片孝心,您这便好生享用吧。”

包拯和沈安情同父子,此次北行到了大名府之后,天气急转直下,沈安就弄了这一套衣裳出来。可包拯却觉得太难看,有损颜面,于是不肯穿。

后来沈安使出了激将法,说什么‘包公您若是不穿,这便是还想着续弦……’

老包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前面有过两任妻子,可都去了。

六十多啊!

这岁数在此时就是长寿,换算在后世的话,大抵就是八十岁的模样。

这样的人还要找女人?

老包的脸挂不住了,一路追杀,可最后还是穿上了这身保暖神器。

“暖和。”

包拯摸摸棉帽,上面有两个小耳朵,若是放下来,就能在下巴那里扣上,整张脸就只露出口眼鼻。

他觉得这帽子很新奇,却不知道在沈安的眼中,他此刻就和一个老农差不多。

“安北,某可不穿这等东西,丑。”

曹佾一脸的坚毅,只是身体在发抖。

回身看去,将士们都身穿棉衣,带着棉帽,喜笑颜开的模样,大抵是大宋军队里难得一见的景象。

“随便你。”

沈安也穿了棉大衣,此刻觉得浑身暖和,就只想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

“啊嘁!”

曹佾打个喷嚏,吸吸鼻子,说道:“以往冬日里行军,将士们总是怨声载道,一路要病倒不少人。可如今有了棉袍棉帽,这些都不是事……安北,仅凭着这个,你就是大功。”

“值几条腿?”

沈安在看着这个天地。

前方距离雁门不远了,山路不算是崎岖,可周围都是灰扑扑的。

入眼所见的植被不是绿色,和那些泥土石头混杂在一起,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让沈安想起了北方。

“啊嘁!”

曹佾有些顶不住了,但依旧在装好汉。

“安北,据闻耶律洪基就在朔州,你说他会不会攻打雁门?”

在半路时,斥候就送来了这个消息,大家的心中都是一紧。

那可是耶律洪基啊!

这厮一年到头就喜欢四处游猎,可如今他却突然出现在了雁门之外,让人不禁要猜测他的用意。

“朔州距离西夏很近,耶律洪基驻军在那里,一方面可以攻打雁门,若是不成,还可以攻打西夏,这便是一举两得……”

沈安悠然神往的道:“若是能和耶律洪基喝喝酒,想来会很惬意。”

他来到这个时代,遇到了不少历史名人。大宋的就不说了,可异族的名人却见得不多。

唯一有名的就是梁皇后了吧。

那个女人……

沈安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萧观音。

后世传闻萧观音是个才女,后来被冤屈而死,让人扼腕叹息。

可惜那个女人不可能跟着来,否则他还真想去见见。

“辽人败了两次,一次府州,一次雄州,两次都是你在。耶律洪基看到你,第一个念头怕是会令人杀了你。”

曹佾吸吸鼻子,觉得浑身发冷。

“雁门来人了。”

前方有人在叫喊,接着一队骑兵就迎了过来。

“张举见过包相。”

一个将领恭谨的行礼。

包拯点头,“辛苦了。”

张举抬头,见到包拯的装扮,特别是那顶棉帽后,嘴角不禁抽搐着。

这是包相?怎么像是一个老农呢?

包拯还不知道别人对这个行头的看法,他威严的道:“前面带路。”

“是。”

张举很恭谨,可包拯却觉得不大对,就问身边的官员,“老夫这身可是不妥吗?”

官员忍笑道:‘极为妥当。’

包拯看了后面的沈安一眼,突然觉得不对劲。

“包相……”

一个随行的小吏想拍老包的马屁却寻不到机会,此刻见众人都装傻,不肯指出包拯像是老农的模样,就冒死说道:“您这身穿着,看着就像是……老农。”

“老农?”包拯笑道:“极好。”

他嘴里说着极好,可额头上的青筋却蹦跳着。

他不歧视老农,可身为三司使,此行的最高官员,他必须要保持威严,否则如何御下?

怪不得前面那些地方的官员见到自己时都神色古怪,想来都是在忍笑吧。

沈安那个小子……

……

从一号到七号,都是双倍月票,恳请诸位书友把保底月票投给大丈夫,投给爵士。长假爵士依旧不休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