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猛卒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动员

猛卒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动员

作者:高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1:08 来源:笔趣阁

按照郭宋的计划,首先组建民团后备军,由九原、丰安两县百姓中,十七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子组成,一些特殊的人物可以排除,比如县里的官员等等。

按照县丞王辽提供的数据,大概能召集到三千八百余名符合条件的男子。

装备由军队提供,主要是皮甲、头盔、长矛和战刀,但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搬运各种兵甲武器上城,如果形势危急,他们也将投入战斗。

然后年轻妇女组成后勤队,她们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一日三餐的饭食以及照顾护理伤兵。

有士兵的全力相助以及满城百姓的拼命抢收,男女老幼全部上阵,终于在第三天晚上将城外的麦子全部抢收完毕,这时,唐军斥候用信鹰发来了最明确的情报,薛延陀大军已杀到百里之外,约有两万余人。

九原县敲响了紧急警报。

四更时分,九原县城门紧闭,五千五百名士兵已全部就位,枕戈以待,不过此时士兵都裹着毛毯靠在城墙上沉沉入睡,连日的抢收麦子已让他们筋疲力尽,他们需要用沉睡来恢复体力。

城外的旷野里,一百多个身影在悄悄的忙碌着,他们在撒布蒺藜刺以及挖坑布刺,唐军以及百姓已不再出城,把城外的风险留给了薛延陀人。

‘呜呜’城头上的号角声长长吹响。

东方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九原县城开始苏醒了,刚从收麦疲惫中稍稍恢复的军民又一次碌起来。

一队队民夫用肩挑手扛,用毛驴驮运,将各种作战物资送上城头,一捆捆的箭矢,大量滚木石,九原县南面数十里外有一座大青山,以盛产青石而出名,城墙以及百姓们的房屋大多是用大青山的青石修葺,在县城的西南角就有一座青石废料场,那些都是建城和修造房屋废弃的石料,大多数十斤一块,像一座小山似的堆放在一起。

现在这些青石废料却成了守城的最好武器,一辆辆牛车和骡车满载着石块向东西城头送去。

城头下面五六十斤的大石已堆积成山,民团士兵格外忙碌,梁武嘶哑着声音大喊:“间距不要太大,稳一点,慢一点!”

东西两侧的甬道上,各站了两百多名青壮民团,他们用传递的方式,将一块块大石搬运上城头。

远处,数十名妇女赶着驴车,将热腾腾的早饭送来了。

士兵们站在城头上,尤其西城头是防御重点,相对于民团青壮而言,作战士兵则更需要保存体力。

目前九原县一共有五千五百名唐军士兵,加上青壮民团三千八百人,可投入战争的士兵也高达九千余人,加上有城池为依托,唐军居高临下,两军对垒,尽管人数比对方少一半,但并不落于下风。

从灵州带来的三千士兵都是郭宋挑选的精锐将士,而且旅帅一级的将领,全部换成郭宋的心腹,也就是他从安西带回来的七十五名士兵,他们都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战斗意志更为顽强。

而民团青壮则由灵州的豪门子弟担任底层将领,如梁文、梁驹儿、郭亮、林晖等人,他们虽然大多武艺高强,但毕竟没有经历过实战,不能把他们放在作战第一线。

城头上层层叠叠码放着泥土袋,地上也垫着泥袋,虽然显得有点脏乱,但城池的防御能力却提高很多。

在一处泥土堆前,郭宋和十几名将领正在看一名士兵的发明创造。

“卑职昨晚就在想,如果能从泥土袋缝隙里一矛刺出去,城墙外面的敌军士兵措不及防,就会被一矛刺穿,令他们防不胜防。”

“可是缝隙太小,长矛刺进去不方便!”李乐在一旁道。

郭宋想了想笑道:“办法可以有两个,一个是泥土袋之间的缝隙拉大一点,这个办法最简单易行,另一个办法则是中间塞一段木筒,把松树中间掏空了就可以使用。”

镇将马蔚道:“把树干掏空这个活不容易,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做不了那么多,我倒有一个办法,用两片圆瓦上下一扣,中间就有一个圆孔了,而圆瓦还比较长,又坚固不怕压,我看城内家家户户房顶上都有。”

郭宋大喜,这个办法不错,比自己想的办法更便利可靠,他立刻对薛长寿道:“去找谢县令,征集一批圆瓦来。”

郭宋又下令奖赏这个发明矛刺孔的士兵十两银子,并记功一转。

.........

就在唐军积极防御的同一时刻,两万薛延陀大军也杀到了九原城二十里外,正如郭宋的猜测,朔方军恢复到近三万人,使薛延陀生出了忌惮,不敢再轻易南下。

这个时候,他们的目光便转到了远离灵州的丰州身上,虽然丰州大部分是荒芜之地,但这里毕竟有两座县城,有近一万五千居民,年轻女子有四五千人,还有家家户户积累的财物。

虽然从前他们看不上丰州,但现在好东西已经捞不到了,丰州的肉虽少,但骨头上的二两肉也可以啃一啃,他们等不到明年春天,估计丰州的麦子已经成熟,薛延陀的两万掳掠大军便出发了。

按照薛延陀人的惯例,主将必然是薛部落的贵族,而副将则是延陀部的贵族,这支薛延陀大军也毫不例外地采用了惯例,主将叫薛察柯,副将则叫延陀漫山。

薛察柯年约三十岁,身材极为高大雄壮,身高近两米,使一根六十斤重的狼牙棒,号称薛延陀第一勇士,官封万夫长。

薛察柯性格比较暴烈,所以薛延陀大酋长又派了一个性格稳重的万夫长给他当副将,延陀漫山遇事就比他冷静得多。

“延陀将军,我感觉有点不对头!”

薛察柯用马鞭一指两边的麦田道:“你看麦子已经收了,会不会对方知道我们杀来了?”

延陀漫山翻身下马,在路边一块麦田里找到一株麦穗,他仔细观察片刻,对薛察柯道:“将军说对了,对方很可能知道我们到来。”

“怎么看出来?”

延陀漫山走上前把麦穗交给薛察柯,“麦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大概才九成熟,这里的农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还有满地的麦穗。”

他指着两边麦田道:“可见他们收割麦子是多么仓促,应该是发现我们到来了。”

薛察柯冷冷哼了一声,“我倒很感激他们替我把麦子都收割好了。”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从前方疾奔而至,抱拳禀报道:“启禀将军,城头发现很多唐军士兵,大约有几千人。”

薛察柯一下子愣住了,他和延陀漫山面面相觑,“怎么会,不是说丰州没有什么守军吗?”

延陀漫山也很吃惊,半晌道:“应该是唐军刚刚才增兵,灵州的兵力大增,丰州不可能再继续不设防。”

“他们几时增兵我不关心,但现在是我们麻烦了,明显误判了对手,我们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也没有携带足够的粮食,这一战该怎么打?”

薛察柯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显然,薛延陀长老会那帮老家伙误判了形势,他们只想把丰州的人口、财产和粮食掳掠到薛延陀部落,却没有想过唐军已经在丰州增兵了。

延陀漫山叹口气道:“还是我们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薛察柯极为恼火道:“那现在怎么办?我们辛辛苦苦杀到这里,就这样回去?”

延陀漫山想了想道:“现在就回去也不现实,我建议还是先去看看,对方究竟有多强的实力?如果容易攻城,我们就攻打城池,如果攻城伤亡太大,那我们就撤军回去!”

薛察柯也知道这是比较好的建议,他只得点点头,“那就这样决定吧!先看一看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