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影视先锋 > 59:三十年河东

影视先锋 59:三十年河东

作者:龙升云霄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1:05 来源:笔趣阁

泛港航空...

“克华,第一次坐飞机啊?”

商务舱内,林耀拿着一份杂志,看着有些坐立不安的袁克华。

“是第一次坐。”

袁克华打量着四周,有些不安的说道:“总觉得这东西不安全。”

“放心吧,飞机的事故率比汽车和火车少很多,坐飞机出事的几率比中彩票还低。”

“我不是那个意思。”袁克华侧着身子,小声道:“这东西窗户都是封死的,只要门口守着两个当差的,你说这往哪跑?”

林耀楞了一下,没想到袁克华是这个反应。

或许,这才是一个罪犯在飞机上的正常反应吧。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之后,你自己就开始患得患失,路上走着,听到警笛声会下意识的躲闪,看到当差的会情不自禁的想要绕路。

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下意识的心里行为,他这个当卧底的都没注意到,看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安心吧,飞机降落就到港岛了,那边对你来说是新世界,不会有认识你的人,也不会有你认识的人,比申城还要安全。”林耀简单的劝慰几句,等到空姐过来的时候,跟空姐要了条毯子,准备一路睡到港岛。

闭着眼睛,听着音乐。

林耀放松自己企图入睡的同时,也在想着这次的港岛之行。

港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常驻人口都有七百多万,非常住人口就更多了。

这样一个芝麻大的地方,却有大小社团数百家,社团份子更是高达几十万。

林耀东给他的联系号码,就是和联胜一个叫吉米的人。

吉米,原名李家源,和联胜头目之一。

他的干爹,正是这一届的龙头乐少,势力遍布多个区域,在港岛的诸多社团中,和联胜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劲的,号称兄弟五万。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水分,能拉出来几千人就顶天了,剩下的二五仔不提也罢。

吉米这个人,据说很有商业头脑,实力排名在和联胜中非常靠前,属于那种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堂主级人物。

不过最让林耀感兴趣的是,和联胜,吉米,乐少这些名字,在他脑海中有些印象。

这个印象,肯定不是来自前身,而是他带来的记忆。

经历过赵公子的事情后,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他想的那么单调,很可能是多个影视剧的混合世界。

前世,他跟港岛八竿子都打不到,能让他有印象的只能是影视片了。

当然,林耀也不是神,他对破冰行动很了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他刚看过,而且唰了几遍所以记忆深刻。

吉米与和联胜这边,他的记忆就非常模糊了,只有个大致印象。

至于是不是跟他想的一样,他现在也不能完全肯定,还得亲自见到吉米几人之后才能断定。

想着想着,林耀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先生,飞机到港岛了。”

迷迷糊糊中,林耀从睡梦中醒来,发现飞机已经降落机场跑道。

往窗外看看,外面的广告牌上写着:“欢迎来到港岛。”

“克华,几点了?”

林耀揉了揉脸,躺在座位上打了个哈切。

袁克华看了看手表,回答道:“下午四点半,比预计到达时间早了二十分钟。”

林耀微微点头,从座位上站起来,吩咐道:“叫上张彪,我们去元朗。”

出了站口,林耀一边拦出租,一边又道:“屯门的青龙物流公司,是帮我们运货的合伙人,在这边他们会为我们搞定武器。”

“和联胜是什么样子,吉米是什么人,我们一点都不清楚,再加上我们是来抢食吃的,没有武器不保险。”

“有武器最好,心里踏实。”

袁克华整了整皮夹克,他是个不怕事的人,所谓的过江龙就是这种。

幸好现在是21世纪了,换成七八十年代,袁克华这种来自内陆的猛人,不知道扫了多少社团的场子。

大圈的名字,谁听了不瑟瑟发抖,尤其是八十年代,年年评选的十大通缉犯中,基本都是漂洋过海来的亡命徒。

“我们这次过来是求财,不是求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许给我动枪,不然惹出麻烦会很难办。”

“当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是有不开眼的惹到我们,我们无所谓的。”

“明白了耀哥。”

张彪与袁克华点了点头,跟着林耀上了出租车。

“老表,去屯门。”

上了车,林耀以粤语跟司机打着招呼。

司机看了眼后视镜,粤语是港岛的主要交流用语,会说粤语的不是港岛本地人就是从汉东来的。

林耀的粤语很正规,但是跟港岛这边稍微有些差别,港岛人讲粤语会有懒音,这是渐渐发展来的本土特色,林耀没有这种口音,应该是汉东过来的家乡人。

“老表,你们从哪来呀。”

“东山,听没听说过?”

“当然听说过,我六九年出生,八三年跟家人来的港岛,当时已经记得事了。后来在这边扎下根之后,家人还带我回去探过几次亲,我在老家那边还有个舅舅在。”

“说起来,这几年老家的变化蛮大的,九几年的时候我舅舅家穷的叮当响,每次回去都要给他们带好多旧衣服。”

“现在可好,家里有两栋楼哦,每月光靠收租就够吃海鲜饭了。”

“我还是那个我,老家却不是以前的老家了,这些年我已经不回去了,省的他们说三道四。”

司机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很健谈,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更是一阵唏嘘。

这也难怪,八几年与九十年代初,老家那边的工资跟这边相差百倍。

一个工厂的熟练工,一个月才拿三四十块,换成这边起码有两三千。

当年,谁要在这边有个亲戚,那是值得大肆夸赞的幸事。

如果亲戚给力,年底寄回去三五百港币,全家人更是能过个肥年,说话都比平时大声。

只可惜,随着老家的快速腾飞,这种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前几年,更是闹出个笑话,说八十年代,一位申城少女向往港岛生活,游过海峡来到这边谋生。

少女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皮肉生意。

等到年老色衰之时,终于在这边买下了一个四十多平的房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结果呢,申城大开发,当三四十岁的少女返回家乡时,站在她面前的兄弟姐妹们,人人都是千万富翁。

而她,只是个住在四十平蜗居内,年老色衰的廉价技女。

你能想到,当时的少女得有多崩溃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外如是。

ps:

推一本朋友的书《一出场就无敌了》,这是一个打不动,锤不烂,甩不掉的肉盾流仙术士崛起横行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