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带着青山穿越 > 第十五章 众思量举兵伐金

带着青山穿越 第十五章 众思量举兵伐金

作者:漆黑血海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3:30 来源:笔趣阁

那位仙君的手段,虽是惊鸿一瞥,但凭其乘鹤穿云之能,其本事就可见一斑。

杨铁心、郭啸天两人知晓,今日他们能各率领一部宋军,与金军酣畅厮杀,上展心中报国之志,下慰祖宗先人荣光,皆因那位仙君之故。

所以,他们对李天生最是感激涕零。

见到探子呈上的白羽,又闻其言语,心中一动,有所猜测,忍不住问询。

营帐内,其他将领与杨铁心、郭啸天共事多年,对其口中推崇备至的李天生,也是有所耳闻,神交已久。

但究竟是否如传言所言,却抱有怀疑。

入戒备森严的金贼皇庭如无物,取狗皇帝性命,又在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全身而退,让人传递消息。

虽众将心中迫切,希冀此事万真,但听起来,委实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心有侥幸,也是竖耳倾听,

“不错!那位李仙君虽是江湖中人,但本官与其有过几回接触,并非不知轻重的莽客,虽寡言少语,但知轻重,明事理,心怀大宋天下,其自有一番风骨,不会妄言,凭其本事,那金贼皇宫不说来去自如,也是拦他不住,此事看来是千真万确。”

韩胄手指轻敲桌角,望着摆放整齐的洁白羽毛和明显价值非凡的玉佩,脑筋飞速转动,他心中震颤、吃惊,不亚于帐下诸将领。

不过,他历经宦海沉浮,心思深沉,老谋深算,很快就恢复心神,仔细思量,对探子所报之事,韩胄同样将信将疑,但在看到那两件信物后,疑窦顿消。

平心而论,虽与李天生相看两厌,但其本事,韩胄还是十分倾佩。

哗~~!

话音未落,整个营帐哗然一片,众将领议论纷纷,震惊之余,或神情激动,或面色兴奋,或摩拳擦掌,或低头沉思。

有将领生性多疑、谨慎,欲韩胄三思后行,再派探子,确定事情真假。

却被韩胄一句“南宋皇宫,白鹤飞羽,正是此人”给顶了回去。

顿时,整个营帐霎时一静,落针可闻。

能担当北伐重任,帐中诸人皆执掌一方兵权,位高权重,自然知晓不少朝中辛秘。

这数年,每逢七月十五,官家所居的皇宫,就如临大敌,第二天,皇帝也总要罢朝。

“南宋皇宫,白鹤飞羽!”

然,纸包不住火,皇帝家中无小事,渐渐地,一则流言,在临安上层社会流传,众多有关系的官宦人家,也知晓了一些事情: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个江洋大盗,会莫名地出现在官家寝殿,来去无踪,神不知,鬼不觉地只留下几根鹤羽和皇帝的一撮头发。

此事,至今依旧被临安上层世家暗地里议论、猜测,未成想,今日困扰众将多年的疑团,得以解开,真相大白,只是消息来的太过措不及防,直令帐中纵血沙场的诸将,都一时怔愣。

“那搅得官家头疼欲裂,寝食难安的飞贼,竟是李天生,李仙君?”

若说场中最受震撼之人,莫不如杨铁心和郭啸天二人。

他们虽是忠义之后,但早年流落江湖,又与李天生有过接触,听过李天生天下第一的名头,是以震惊过后,反倒最先平静下来。

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心中莫名地还有点小兴奋。

两人心中虽有忠君报国之念,但其先祖早年的遭遇,使之心中对当今宋帝并无愚忠之念,虽魄力地采纳北伐之策,但更多是迫于朝中压力。

恩!如今还要加上一点,还有来自李天生每年定时的恐吓和逼迫。

实则宋帝胆小懦弱,喜好奢靡。

这一点不仅杨郭两人心知肚明,帐中其他人也都心中有数。

因此,大多数人心中都隐隐有点儿小爽。

不过,对于李天生这位大佬刺杀金国皇帝一事,众将领再无异议。

转而,身子颤抖,一个个兴奋地脸红脖子粗,青筋暴露,口干舌燥,心中激动地恨不得立刻杀到中都。

金贼狗皇帝身死,大金必定大乱,坐镇中军的完颜洪烈绝对要撤军,返回大金都城,争夺皇位。

否则,他那几个兄弟绝对好好“招待”他,这个被金国皇帝器重,将其余皇子比到尘埃里的“好兄弟”。

而从探子来报,到完颜洪烈作出反应的时间差,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破敌良机。

场中都是行兵做战的狐狸,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出列:

“末将辛弃疾请战!”

“末将杨铁心请战!”

“末将郭啸天请战!”

“末将毕在遇请战!”

……

对于帐中诸将前所未有的“热情”,韩胄心绪澎湃,自是理解,这种错过了,比发现自己跟猪睡一晚,还要悔恨的事情;抓住了就是泼天功劳、不仅能中大奖,还名垂青史的事情。

哪怕是他都拒绝不了!

就好比被如来佛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终于窥测到一丝成功脱困并绊倒哪个胖和尚的机会,若是不狠狠抓住,给他屁股上来个七八刀,都对不起自己这些年的“憋屈”。

于是,韩胄抓住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密谋后,整个军营,如同机器一般,开始井然有序地行动起来。

营帐内,待属下按计划,下去安排、布置后

里面忽然一阵静寂,只有呼哧的呼吸声,显示里面尚有人在。

韩胄微微调整一下,因为方才与属下探讨歼敌方案而过于激烈的情绪,手指颤巍地拿起桌上的羽毛和玉佩,神色复杂,眼中有思绪翻涌:

五年前,七月十五

他与李天生初次会晤,场面不快,但那位江湖上声名鹊起的李仙君,除了给韩胄举荐人才,送上《武穆遗书》的消息外,还留下了至今令其印象深刻的话:

韩相只管放手一搏,后顾之忧自会有解

于是,当夜,南宋皇宫纷乱,整个临安灯火通明。

四年前,七月十五

同样的书房,同样的桌前,韩胄与李天生相对而坐,一段对话就此而开:

韩:阁下既然能自由出入皇宫大内,何必北上中都,割了那金贼皇帝的狗头,搅动时局,引得金国鞑子相争,消磨实力。

李:取金国皇帝的人头不难,但如今,金人势大,金皇第八子完颜洪烈又是后起之秀,此人奸诈,坐镇中都,颇有魄力,擒贼灭王之计虽妙,但时机未至,不过,韩相疲敌之计,甚妙。

……

于是,当夜,南宋皇宫纷乱一片,皇帝咆哮,雷霆大怒,各处戒严。

短暂三日,大金三位手握重权的将领,死于家中。

金国哗然,在另外两位朝中重臣家中,搜出密谋暗杀将领的“证据”,相互倒台。

各皇子的势力一时各有损伤,拉开内斗序幕。

三年前,七月十五

临安,酒楼

李天生自韩胄腰间拿走一件玉佩,作为信物。当夜,南宋皇宫,戒备更胜以往,有刺客闯入,顺走皇帝寝室一件珍藏的瑰宝,打昏数十位大内高手,一时纷乱。

其后数日,斩杀宋廷主和派大小贪污官吏,一十三位。

同年同月,大金北部,草原接壤之地,五位久经沙场的边域守将,接连被暗杀,边疆震荡,蒙古与大金战场一触即发。

两年前,七月十五

李天生扔给韩胄两本外家功的秘籍,在围得密不透风的皇帝寝殿,留下一幅五两银子的《江山社稷图》,以物易物,自大内宝库中拿走自己的交换物品《清明上河图》。

同年,大金南下使者中途被杀,现场发现蒙古的弯刀和布料碎片,中都数位军部中流砥柱般的存在,被蒙古武士暗杀。

大金和蒙古本就紧张的局势,再难缓和,爆发激烈的战争。

一年前,七月十五

李天生再临韩府,留给韩胄一张纸张,其上言明,要其小心提防吴曦等人,暗做准备,谨防内患,以备不时之需。

当夜,如回自家一般,李天生轻车熟路地绕过关卡,躲过数千名天子近卫的视线和巡查,识破宋帝暗度陈仓之计,在其床头留下一尾锦鲤,换得一件玉器,飘然而去。随后,宋帝大发雷霆后,一切归于沉寂。

同年,大金两位皇子先后于府内暴毙,矛头直指大金皇帝第八子完颜洪烈。

同年初,宋兵伐金,与蒙古成南北夹击之势,此事一出,如火上浇油,金廷顿时内忧外患的形势更为严峻。

…………

呜~~!

军营出征时,吹奏的号角声突兀地响起,高亢激昂,凌厉嘹亮,将营帐中,沉思的韩胄惊醒,心神归位,戴盔披甲,执剑持枪。

韩胄跨步出营,站在帐外,望着指挥有度的将领,令行一致,有条不紊,匆忙却不见慌乱,步调整齐划一的士兵,嘴角荡漾一抹笑意。

他是个聪明人,能凭借着各方线索和蛛丝马迹,推断出自己的境遇,若无李天生的助力,这次开禧北伐,恐怕他就要陷入将帅乏人,被叛徒出卖,被政敌弹劾,最终以败局收场的险境。

连回返大宋后,他的下场都好不了多少。

故而,韩胄第一次,对李天生萌生出谢意。

“众兄弟一起随我,赴前线,伐金人,血溅轩辕,复我大宋河山!”

“伐金人,复河山!”

“伐金人,复河山!”

“伐金人,复河山!”

……

看着眼前浩荡的精兵强将,韩胄心潮澎湃,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地带着部队,出营,分队、列阵。

老而弥坚,正当盛年,这感觉前所未有的“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