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九十二章 不和命运较劲

明末屠夫 第九十二章 不和命运较劲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看到面前从苗乡交涉回来的信使,杨炯顿时心头升起一股无法遏制的愤怒。

林大木身上的衣服被撕扯得破破烂烂,一张脸肿得像个猪头,不仅到处是青淤,还有不少的血迹,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左耳竟然被割掉了,还在渗着血水的伤口令人目不忍睹。

杨炯有过被拒绝的心理准备,但却没有被羞辱的心理准备。派人去鹰岩寨交涉,本意是不想看到轻开战端,导致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杨炯的灵魂来自后世,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对苗乡,对苗族,既没有偏见,更没有仇恨。

然而,后世的见识和感情,终归被**裸打脸了。

杨炯耐着性子问道,“什么情况?怎么这样?”

第一次见到在衡州府掀起风浪,家喻户晓的杨大当家,林大木一时还没有从惊奇之中走出来。在林大木看来,声名远播的杨大当家,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后生,虽然个子远较一般人高大,但俊朗的面容却显得有些稚嫩,还有那披散的长发,更是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不过,林大木以自己差当老了的见识来看,这个杨大当家并不是传说中那个暴戾嗜血的人,反而应该是一个随和亲和的人。

这样的一个年轻后生,怎么就落草为寇了?还有,这么一个随和亲和的人,是如何驱使一众土匪贼寇,先后攻打了衡山县城和衡州府城?林大木浮想翩翩,一时有些失神。

见林大木不答,杨炯以为他是被殴打后听力受损,便又问了一遍。

这次,林大木反应过来了,抱拳作揖,小心翼翼答道,“回将军的话,小的叫林大木,是常宁县的一个衙役,此番受县丞大人之命,前往苗乡交涉。小的先是在附近相熟的苗乡,找了一个苗人向导。”

说到这里,林大木转头看了一眼石头,又继续说道,“小的们走了一天半,才到了鹰岩寨。小的要特别禀报清楚,鹰岩寨地形非常险要,整个寨子就是建在一座悬崖峭壁上,跟周围的山林没有相连的路。就是在一片谷地里,突然升起的悬崖峭壁,要进寨子,基本都是靠藤条和梯子……”

“……进寨之后,一个叫麻狗的寨主便接见了我。待我说出大当家的条件后,他便用酒碗砸我,接着又过来踢我打我,还先后踢打了两次。后来,他又说要给大当家一点颜色看看,让你知道他麻狗寨主的厉害,就让手下的武士把我耳朵给割去了一个……”

林大木的述说,脉络清楚,重点分明,因为一路上他都在想着如何回复交涉使命的事。交涉没谈成,耳朵也没了,还差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林大木是满心的憋屈和愤怒。想着麻狗的猖狂自大,还有那些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羞辱,林大木就想着,一定要把事情给杨大当家说清楚了,还要把鹰岩寨的情况给特别说明,好让杨大当家给自己出口恶气。

林大木一说完,不待杨炯说话,在帐内的胡素开口了,“狗日的,竟敢打我们虎山军的信使,还敢割耳朵?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听胡素这么一嚷,杨炯挥手便止住了,轻声说道,“发泄没有用,应对才是正经。咱们先不扯别的,得想着如何进剿。,林大木,你说鹰岩寨地势险要,那再给我细细说一遍。”

……

鹰岩寨麻狗寨主痛打官府的信使,还割掉了信使的左耳,这件事,像风一般,很快就传遍了苗乡。

之所以传得这么快,一方面是事情重大,因为如此对待信使,可能会引发官府的报复行动,这必然会对未来整个苗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另外,也跟麻狗主动派人去其他苗寨联络有关。

麻狗是行为举止粗鲁不假,但心眼并不傻,相反还很聪明。打了官府的信使,还这般羞辱人家,这个事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派人去其他苗寨联络,不仅仅是告诉大伙,麻狗寨主很硬气,没给苗乡丢脸,更重要的是预警,告诉其他苗寨要早作准备,必要时要像上回攻打常宁一样,整个苗乡要团结起来,聚兵在一起。

对于麻狗的此番行为,各方反应不一。

有叫好的,说麻狗替苗乡出了气,长了脸,不愧是威武雄壮的苗家汉子。

也有疑虑的,觉得麻狗没必要如此咄咄逼人,本就抢劫了常宁县,还这般羞辱得罪官府,万一官府铁了心,要实施报复怎么办。

一时间,苗乡这块平静的土地,在接连抢劫县城和羞辱官差之后,舆情沸腾了起来。

黑牛寨的石寨主和女儿三妹子也在讨论这件事。

石寨主问道,“三妹子,你看麻狗这般,是像上回一样,声威大涨,得个大便宜,还是会吃个大亏?”

三妹子托着香腮,看向远处的群山,轻轻叹了一口气,幽幽回道,“这个,现在还看不出来。即便羞辱了官差,倒也糟糕不到哪里去。咱们抢劫了常宁,就已经得罪了官府。至于官府的报复,迟早会来,或大或小罢了。”

石寨主又迟疑地问道,“怎么个或大或小法?”

三妹子笃定地回道,“大么,就是官军进剿苗乡,把鹰岩寨,黑牛寨,这些引发上回攻打常宁的罪魁祸首给连根拔起,特别是鹰岩寨这种发起联络的,更是要杀一儆百。小么,估摸着会断绝跟苗乡的贸易,不让盐、铁器、丝绸等货物进入苗乡,还会不允许苗人进城。”

一听这话,石寨主跳将起来,大声说道,“铁器,丝绸,一时进不来,这倒是没有大碍。可是盐这东西,没有盐,却是万万不行的呀。就是咱们家,也没有多少的存盐,更何况一般的人家!”

三妹子又叹了一口气,颇为自责地说道,“阿爹,我去过汉人的城里。这次的事,虽是因我而起,但我确实没想过去攻打县城,还把县城给抢劫了。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哪怕咱们苗乡地处偏远,群山环绕,易守难攻,但得罪了官府,终归不智呀!”

话说到这里,石寨主也没法接话了,事已至此,后悔和抱怨都无济于事。时间无法回溯,事情难以挽回。父女俩只得愁容满面,相对唏嘘。

……

既然被逼得必须进剿,杨炯也只得全力以赴了。除了督促加紧训练外,杨炯还通过闫胖子的知府衙门,发布了一系列的政令。

其一,不允许向苗乡流入粮食,铁器,盐,违令者,罚没家产,主事人处斩。

其二,让整编完备的各营,分驻府城和各个县城,防止苗人主动出击。

其三,悬赏进入过苗乡的商贩货郎,来虎山军告知各个苗寨的方位及情况。

得知救援不及,常宁县城被苗人攻陷,杨炯不得不驻军准备进剿苗乡,杨西施很是担心。不同于一般的市井百姓,过往虽不光彩的经历,让杨西施见识过很多的达官贵人,还有富商豪杰。从这些人的嘴里,杨西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苗疆的事,这让她并不看好杨炯的进剿决定。

苗民性情彪悍尚武,吃苦耐劳,加之居于山林,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不是可以轻易征服的。若是容易征剿,那么之前的衡州卫,早就动手了,但事实却是,每回都是苗民作乱之后,这才有出师征讨的。如此事实,就简单直白说明了进剿苗乡的艰难不易和得不偿失。

杨西施决定派人去劝说杨炯,但在人选的问题上,却又犹豫不决。

惠姑,是自己一手买回来的,本想着给炯儿作媳妇的,好早点开枝散叶,一家子平平安安过点小日子。不成想,炯儿先是落草为寇,后又攻城陷地,如今竟然成了衡州府的一方势力了。这一下,在杨西施看来,惠姑性子柔弱,没有手段,就不太适合做正经的儿媳了。

新过门的小妾秦氏,远不及惠姑的贴心和亲近,平素除了招呼请安外,就是呆在她的偏院里,写写画画,弹弹唱唱的,很少和自己说话。在杨西施看来,这个秦氏,若不是因为自己是杨炯的亲娘,她可能话都不愿意跟自己说一句的。即便杨西施不喜,但她也承认,较之惠姑,秦氏在容貌身段,才华见识,还有出身家世上,都是远远超越的。

思忖再三,杨西施还是决定,让秦氏去一趟常宁,因为只有秦氏,才有可能把杨西施的顾虑和建议给杨炯说清楚。

被叫去跟前,听杨西施一说完,秦素素便点头答应了。

之所以愿意奔波一趟,是因为这在秦素素看来,进剿苗乡的事,是涉及到杨炯,甚至整个虎山军生死存亡的大事。虎山军又不是正经的朝廷官军,其实根本就没有守护一方百姓的义务,完全没有必要劳师动众,得不偿失,冒着巨大风险地去进剿苗乡。

打赢了,苗乡土地贫瘠,产出有限,战利品也不会太多。打输了,不仅伤亡抚恤惊人,而且还会伤了军心士气,有可能让周边的势力蠢蠢欲动。迄今为止,地方上的士绅豪强之所以没有跳出来兴风作浪,不光是因为杨炯做事有分寸,更是因为虎山军至今未曾一败。

若是虎山军在战阵上不再百战百胜,这必定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出现未知的挑战者。

“娘,我一定将你的话带给夫君,把利弊陈清,还请娘放心!”

秦素素说这个话的时候,想的却是昨日回去省亲的场景。在杨西施的安排下,有一众的亲兵护送,还带了好多的贵重礼物,秦素素回了一趟娘家秦府。当初被三娃劈掉的大门已经被换掉了,门口站的是虎山军的亲兵,在院子里,父亲,娘亲,大哥,大嫂,还有二嫂,一家人都在等着自己。

吃过省亲回门的酒席,父亲还在书房,专门给自己说了一阵子的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希望自己不要抱怨小妾的身份,不要抱怨被家里连累了,而是要认清现实,好好生活,争取在杨家占个一席之地。

“闺女呀,为父从贫寒学子,到仕宦一方,纵观一生,都是发愤图强,从不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杨家强娶你作小妾,虽是屈辱,却又未尝不是一个机缘。我看杨炯此人,却如你大哥所言,每每都是失策。”

“……如此,反倒说明杨炯的不凡,或者身负大机缘……”

“……总之,为父就愿我家闺女,自重自强,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即便命运遭遇不公或者不顺,都能心态平常,应对自如,不怨天尤人,不和命运较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