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八十九章 不读金庸误一生

明末屠夫 第八十九章 不读金庸误一生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杨炯见前来禀报的亲兵神色焦虑,估计十之**不是什么好消息,便大声喝道,“慌什么慌?天塌不下来!我在陪各位长者拉家常,有事等会再说!”

见大当家发火了,前来报信的亲兵便止住了步子,不敢再靠近。

这些老者活了一把年纪,都是人精,见杨炯这边有事,继续寒暄几句后,便推说农事紧张,一齐告辞了。

杨炯送了几步后,便示意刚才那名亲兵上前说事。

“大当家,我是前哨百人队的亲兵,一大早,百夫长就派我们靠近常宁县城去打探消息。小的们一靠近,发现县城周边已经没有苗民了,城门也洞开着。我们大着胆子进城打探,才知道在昨日,县城就已经被苗民攻破了!”

杨炯心道不好,眯着眼睛看向报信的亲兵,冷声说道,“你们还打探到什么消息?”

“驻守的亲兵第五百人队,除了还剩下几个重伤的,其余全都战死。苗民破城后,在县城里大肆劫掠,县衙的府库,还有不少大户人家都被抢了。他们为了泄愤,还把战死的百夫长周威的脑袋给割下带走了!”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杨炯长吸了一口气,下令,“立即开拔,去常宁县城!”

……

到了县城,满目疮痍。城墙根下的滚石檑木,城墙上的血迹斑点,还有被毁掉的城门,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发生过的激烈战斗。入城之后,不少房屋街道也被损毁,一路走过,不少房屋里都传出凄厉的哭喊声。

杨炯派弓箭兵千人队收拾阵亡兄弟们,还有民壮的尸骸,清理毁坏的建筑,着手恢复城里的秩序。除此之外,杨炯又派人去寻找县衙的官吏,想着尽快恢复政务的运行。但折腾好久,竟然只找到幸存的县丞和几个衙役。

看着浑身破破烂烂,还没有从惊吓中恢复过来的县丞,杨炯温言安慰道,“知县估计是遇害了,你现在就要担起父母官的担子来,尽快把这县城给安定下来。”

破烂瘦削的老县丞,仰头看向杨炯,喏喏称是。

想了想,杨炯又说道,“这样,我给你五十个亲兵归你调遣。你先派人去安定百姓,就说,虎山军来了,不仅要保境安民,而且还要给大伙一个交代。另外,你抓紧把县里的损失,包括官府的损失,还有民间的损失,都尽快统计出来。”

县丞继续喏喏称是。

杨炯叹了一口气,挥手示意县丞离去。待县丞走后,杨炯立即吩咐亲兵队派人去衡州府送信,要求多运些粮食过来。县城被劫掠了,不管是金银珠宝,还是粮食布匹,估计都被苗民一扫而空了。

初步安排好县城里的事,杨炯便出城在城外选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准备筑营立垒。城里没有什么粮食,若是把队伍驻扎在城里,万一苗民杀个回马枪,就成了瓮中之鳖。在城外立营,便进退自如得多。

其他兄弟们都在忙活,杨炯牵着黑风,站在一个小山坡上,静静琢磨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在杨炯看来,不管之前是什么误会导致的这场战事,但县城被攻陷劫掠,自己的一个亲兵百人队全军覆没,这是铁的事实。若是自己不作出回应,不给老百姓,不给兄弟们一个过得去的交代,虎山军在衡州府这块地面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将荡然无存。

杨炯不担心自己没有决心,没有能力给出这种交代,而是担心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加剧苗汉之间的对立仇杀。自本朝立国以来,随着承平已久,不少缺田少地的汉民,纷纷搬迁到原来属于苗民的山地丘陵地带,一点点压缩苗民的生存空间。某种程度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是生存的抗争,是你死我亡的斗争。

对于这一点,杨炯是审慎的,也是清醒的。

杨炯把新任的亲兵队千夫长陈龙,叫了过来,问道,“百夫长周威守城阵亡,如今身首异处。你看该如何处理?”

陈龙不假思索回道,“冤有头,债有主。哪些人攻打常宁,谁杀了周威,我们就找谁算这笔账。”

盯着面前这个标志性的大鼻子看了一会,杨炯下令,“这样,其一,你派人把苗民为何攻打常宁的原因给查出来。其二,一个亲兵百人队,还有临时征发的民壮和衙役,竟然不到一个上午就破城了。这里边,一般的苗民做不到,肯定有一伙实力不容小觑的对手。你去把这个也给我查清楚。”

陈龙应诺而去。

接着,杨炯又把刀盾兵千夫长杨真给叫了过来。杨真,是在何家冲练兵时招入的,勉强也算得上是虎头山的老人了。这次,之所以六个营指挥使还缺编三个,就是给这些带出来的千夫长预留的。

杨炯语气凝重地说道,“杨真,这次刀盾兵就带出来你们一个千人队,本想着是一场救援战。但是依现在形势看,弄不好就是一场进剿战了。你是千夫长,心里要有数。”

杨真听罢,想了想,回道,“大当家,若是进剿,这战就有得打了,而且也难打得多。苗民悍勇,且多依山而居,一般建有山寨,易守难攻。还有,进山的路也难走,林密山高,陡峭难行,容易被苗民设伏。”

没想到这么短时间里,杨真能说出这般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话来。这让杨炯有些刮目相看。顿了一下,杨炯问道,“杨真,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杨真显得有些尴尬,“大当家,我就是苗民。”

杨炯目瞪口呆。

见杨炯如此表情,杨真连忙解释道,“大当家,我是熟苗,是熟苗哩!苗民在湖广,在贵州,到处都有,不过有生苗和熟苗之分。我是熟苗,说的是汉话,写的是汉字,就只会说一点点的苗话了。”

听了杨真的解释,杨炯这才放下心来。只要是人,就会受到阶级立场和民族成分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阶级感情和民族感情。刚才一听杨真说自己是苗民,杨炯还真是有些惊疑不定,担心杨真反对或阻挠进剿的事。

杨炯想了想,既然都是战阵上同生共死的兄弟,便也不试探,直接追问,“杨真,若是我不得已要进剿苗疆,你站在那一边?”

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杨真低头想了好一会,才抬头看向杨炯,认真回道,“大当家,我站在你这一边!”

杨炯又问,“为何?”

杨真回道,“大当家,我刚才说的,就是我的心里话。打小,我家里就穷,从来就没吃过饱饭。进了虎头山,我才感觉活得像个人样!”

“……第一次吃饱饭,是在虎头山。第一次见到二十两银子,也是在虎头山。家里爹娘拿到银子,当场就哭了,哭完之后就说,孩子,这安家银,也是卖命钱,你收了钱,就得给人家卖命。”

“……打下衡州城后,我靠着自己积蓄的饷银,在衡州城买了一处宅子,把爹娘,还有兄弟姐妹,都接进了城里。大当家你放心,我心里是明白的,谁对我好,我就给谁卖命!”

杨炯听了,很是心酸,为杨真,也为自己。仅仅只是为了卑微地活着,仅仅只是为了让家人稍微过得好点,但对杨真和自己来说,都显得这么艰难,这般奢侈,甚至需要面对灵魂和良知的拷问。在杨真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难以言表的苦涩,但他也只能默默承受,根本没法回头。

杨炯拍了拍杨真的肩膀,轻声说道,“咱们兄弟间,有什么事情,说开就好了。你若是为难,我就不让你随队进剿了;你若是反对,咱们兄弟之间也好聚好散。反正,你不要多想,我是不会对不起自家兄弟的。”

杨真听了这番话,双眼变红,鼻子发酸,后退一步,举起手来,大声说道,“我杨真一生,誓死效忠追随大当家。若是没有做到,天打雷劈,永世不得翻身!”

杨炯目光炯炯看着杨真,咬着腮帮子,然后大声说道,“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咱们虎头山的兄弟们,就靠着手里的斧头,砍出一片天地来!”

……

到了晚上,陈龙进帐复命。

“大当家,小的多方打探核实,大致把苗民为何攻打常宁的原因给弄明白了。”

杨炯习惯性看向那个标志性的大鼻子,饶有兴趣说道,“唔,这么快?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前几日,附近有个叫黑牛寨的生苗苗寨,寨主的女儿要出嫁了,便带着几个武士进城打制首饰。结果,遇上了城里富商黄员外的儿子。这黄家小子,一见人家姑娘长得漂亮,又穿着苗族的服饰,便跟着人家姑娘。”

“……后来,被这个苗家姑娘的武士呵斥了几句,双方便打了起来。黄员外是地头蛇,自然占了上风。结果,姑娘回去后,便把事情告诉了家里,在县城被欺负的事情也传开了。”

“……这个姑娘预备要嫁的,是另一个很有实力的生苗苗寨的寨主家。一听马上就要过门的媳妇被欺负了,男方家里就发帖召集了常宁附近的所有生苗苗寨……”

“……黄员外家被灭门,那闯祸的小子也被杀了,尸体还被带走了……”

漂亮的苗家姑娘,陪同的武士,争执,灭门,一个姑娘引发的惊天血案。

故事如此狗血,杨炯不由叹道,“唉!不读金庸误一生呀!老头,少女,小孩,这都是武侠世界里惹不起的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