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四十一章 淮右布衣

明末屠夫 第四十一章 淮右布衣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收到何举人的拜帖,杨炯很是诧异。四十多岁还考进士?是情怀还是上进?嗯,非凡之人,这得见一见。

于是,杨炯很有兴趣地接待了何举人。

虽然主动来访,但何举人显得不卑不亢,穿着青衫,戴着方巾,穿着布鞋,一副读书人之间相互走动的模样。待下人把礼盒放下离开后,何举人才开口打招呼,“大当家,又是见面了!”

杨炯拱手回礼,“故人来访,欢迎欢迎!”

这话不是客套。从喝喜酒时第一次见面,到抢劫何家,再到两人密谋抢劫其他人,何举人给杨炯留下的都是一副明白人的印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白人知道自己是什么,做什么,要什么,一般情况下都好相处,好交易。

吩咐亲兵奉上茶水,两人开始说起话来。

“大当家天资卓绝,这才多长时间呀,就从虎头山里边走出来,还打下了县城。厉害,厉害!”何举人姿态很低,开场就是恭维。

“都是兄弟们不怕死,才侥幸打下县城。这一路走来,多亏有举人鼎力相助,不然,虎头山哪能有如今这份局面。”入乡随俗,杨炯也跟着恭维。

“大当家如此说话,我可是不敢当,不敢当。不过,今日我前来叨扰,一来,是故人相逢,过来走动走动。二来,也是想一解心中之惑。”何举人向来看人说话。在他印象里,杨炯虽然是个土匪头子,也很年轻,但以面相观心术,认为杨炯还是一个心性坦荡,厚道守信的人。所以,便直接开口了。

“举人有什么话,或是什么疑问,尽管直说。”

“大当家,你是要割据一方么?”何举人直视杨炯,缓缓说道。

对何举人的郑重有些不解,不过杨炯没有逃避,径直回答,“是的!”

“国朝定鼎两百多年,乃天下之正朔,天下子民皆奉之。大当家为何,为何如此胆大妄为?”即使相信杨炯的心性和人品,何举人最后的问话还是有些心虚忐忑,眼神也闪烁了几下。

被当面这么质问,杨炯没有生气,苦笑几下,拿起茶盏喝了一口,才回答道,“举人讲的,我都同意。至于胆大妄为,我也认了。”

见杨炯如此光棍,何举人竟然书生意气爆发了,马上恨铁不成钢般责备起来,“多行不义必自毙!大当家可是要好自为之,不能执迷不悟呀!占山为王,官府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是攻占城池,割据一方,朝廷对这种乱子,向来都是不手软的!你还是赶紧收拾收拾,回虎头山吧!”

何举人越说越起劲,仿佛像教训自家儿子一般,说得唾沫横飞,胡须跟着抖得厉害。

杨炯没有打断何举人的兴致,一边着茶水,一边虚心受教,不时还点头附和。

“……自古,民不与官斗。官府,朝廷,它根深叶茂,家大业大,不是一般老百姓撼动得了的,也就是世家豪族才能掰掰手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是百姓,地就是朝廷官府。人法地,就是老百姓得遵守朝廷律令,按照朝廷的法度行事,这是世间的大道,违背不得哩……”

听到此处,杨炯更是点头不已,心中暗道靠,这比百家讲坛的那些教授水平还高哩!谁说古代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来着?

等何举人说完,杨炯更是虚心地给他续上茶水。

见杨炯竟不反驳,还给接连他续茶水,何举人很是诧异,“大当家,刚才我是说得急了点,不过也是为你好。相识一场,不忍大当家误入歧途。”

“理解,理解。刚才举人的话,讲得很有水平!”

虽然不太明白“水平”这个词的意思,不过何举人还是能感觉到杨炯并未生气,反而很认可他的话,便再接再厉,“那,那大当家今后有什么打算?”

“嗯,这个嘛,好说好说。我准备再打上一仗!”杨炯回答得云淡风轻。

“啊!准备再打一仗?!我刚才说的,你都没听进去?”因为杨炯的性格,何举人的态度明显有些得寸进尺。

“听了,可是没进去。”杨炯笑呵呵回答。

看着面前俊朗的面庞,爽朗的笑容,何举人意识到,大当家还是个年轻的后生,甚至都还是一个少年郎,可是神情和气度却与自家小子大不相同。

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何举人有些颓然说道,“算了,想必大当家自有主见,我就不再多劝了。不过,我倒是想知道,大当家为什么说,准备再打一仗。”

对没有恶意,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心存善意的人,杨炯不愿存心欺骗。

“刚才举人说,朝廷是正朔。这个不假,我也同意。记得太祖当年就曾说过,吾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不过,为了反抗异族入侵和暴政,便揭竿而起,奋起抗争,最后开创了一个王朝。可以说,得国之正,无有复加。太祖是个大英雄,我也很敬佩!”杨炯说得甚是诚恳。

“那,那你怎么还如此行事?”何举人忍不住插话问道。

“两个理由。一来,此一时彼一时,看似如今朝廷还是正统,但外有东虏,内有流寇,实则风云飘摇,朝不保夕。我看不出五年,天下便会易主。”有后世的知识,杨炯忍不住给何举人放了个大招。

“什么,你说什么,五年,五年后天下便会易主?”何举人心神剧裂,颤声问道,眼神急切望向杨炯。

坦然面对何举人质询的目光,杨炯冷声说道,“对,大概也就五年时间。你看,东虏已然崛起,朝廷只能守边,不能进取,处于明显的战略守势。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人家都称号建国了,你却不能进剿消灭它,这是什么迹象?会有什么后果?对外无法进取,对内呢?流寇是越剿越多,流寇的队伍是越打越强,朝廷又是政策摇摆,剿抚不定,长此以往,流寇定然会席卷天下。”

这次,何举人没有打断杨炯的话,只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我们如今地处江南,当然体会不到北边动乱的情形。不过,这天下,不是只有衡州府这么一小块地方,得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或许,我刚才的看法和判断是有道理的。你看,既然天下即将动荡不安,我即使想做个顺民,也是不得呀。”

何举人神情颓丧,静坐思考了一会,接着又问,“刚才大当家说有两个理由,敢问另一个?”

“这个理由就更简单了。我本就是个屠夫,又不幸落草为寇了。反正都是最糟糕的情形了,再怎么折腾,结果也坏不到哪里去。既然如此,我又何苦委屈自己?杀猪刀是使,斧头也是使,其实差不多,都是混口饭吃。唉,人艰不拆!”杨炯的语气很是委屈和苦恼,最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倒不是矫情,后世的他,即使工作辛苦,但毕竟也算是有一份正当职业,跟当屠夫被鄙视,当土匪被排斥,完全是两码事。遭遇如此悲催苦逼的穿越,叹气即是乐观!

此时,何举人也无话可说了。嗯,想想也是,都落草为寇了,还有啥好顾忌和害怕的?何举人向来人情通达,此刻念头一通,反倒开始同情起这个年轻的后生了。

“大当家不必如此挂怀。说不定,有一天朝廷大赦,或者招安,大当家便可回归正途,甚至光宗耀祖哩!”何举人温语劝慰道。

何举人的劝慰,让杨炯生出几分忘年交之感。不忍举人再挂怀和担忧时局,杨炯便借故请教如何治理一县之地,巧妙地岔开话题。

何举人虽是读书人,但平素打理家业,加上交游广阔,见识还是不错的。加上举人本来就是候补官员的身份,平素对治理地方也是有心理准备和思考的。这个话题一抛出来,举人兴致大起,侃侃而谈,惹得杨炯点头不已。

……

何举人的来访,不仅给自己解了惑,还给家里带回不少礼物。

杨炯住进县衙后,发现原来的主人闫知县收藏了不少好东西。闫知县是正经读书人出身,虽然长得胖点,但品味却是不俗,平素很是喜欢书画古玩。因为百里侯的身份,这个喜好更是被放大,书房里满满都是收罗或者孝敬来的稀罕之物。

酒宴款待完何举人,杨炯让举人稍等片刻,自己便去了书房。一会出来后,杨炯抱了满满一怀的东西,都是些孤本、书帖、名画和古玩。

杨炯径直就把怀里的东西推给举人。举人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不过心跳却是厉害。

“大当家,这可如何是好?不敢当,不敢当!无功不受禄哩!”可能觉得实在太过贵重,何举人想了想,还是决定推辞,不过神情却很是不舍,眼巴巴等着杨炯的回复。

杨炯哈哈大笑,“辗转又相逢,实属缘分,更是难得。这可是举人你自己说的哟。我一介武夫,对这些东西,既不爱好,也不欣赏,放在我这里,完全是浪费了,不若留给喜欢的去把玩欣赏。举人,你就不必推辞了。莫非,你嫌少?要不我去书房再拿一些?”

待何举人把今天的见闻和礼物的来历细细说明,家人们满是惊喜。

“阿爹,您真是厉害!连这个大当家都给你面子!”儿子何明忍不住崇拜地说道。

举人听了,笑而不答,淡定优雅捋着胡须,脑袋微微上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