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三十一章 走出大山(1)

明末屠夫 第三十一章 走出大山(1)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又是新的一天。天刚刚破晓,何举人就把全家人叫了起来。一家五口人,再加上管家仆役,十几口人都聚在堂屋里。何举人让管家在桌子上摆了几个酒杯,并倒满酒。酒是家里的珍藏好酒。

何举人在桌前跪下,闭着眼睛,虔诚地默默祷告了一番,端端正正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把杯子里的酒水洒在地上,接着又走到堂屋里的祖宗牌位前,恭恭敬敬上了三炷香。

何举人的动作,让除儿子之外的家人和仆役摸不着头脑。平素里,老爷都是很守礼的,怎么今天这个祭拜先人的礼数这么简约?

“叫大家这么早起来,是要收拾东西。就今天一天的时间。大家把细软、首饰收拾好,还要带点衣裳。管家带人把家里重要的瓷器、漆具、古董也用车装好,把家里的粮食藏起来……”

安排完收拾家当的事,何举人又带着儿子,悄悄在后山选了一块隐秘处,藏了一些的金银珠宝和地契田契之类的文书。

“我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此去县里,是逃避可能的兵祸。但是,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便不能把全部的家当都带上,得以防万一……”

何明连连点头称是,眼睛里全是崇拜和信服。

……

在何举人忙着搬家的时候,杨炯也在琢磨着如何打下一座城来,好把家搬到城里去,好弥补自己对杨西施的心疼和歉疚。

杨炯眼睛盯着地图,心里在权衡利弊。可能是曾经的职业病,杨炯习惯性地考虑很多东西,而不仅仅是如何把城市打下来。何况,就是怎么打,以什么样的风格打下来,这些都很有讲究,因为它会对虎头山产生当前或者长远的影响。

比如,杨炯晚上带上亲兵队,十之**也能袭取一个小县城。但是,这个只能体现检验杨炯自己的指挥决断能力和亲兵队的战斗力,更确切讲,是夜战或是特种作战的能力,对于虎山寨的整个队伍没有什么锻炼。而且,杨炯还担心以后大伙会习惯这种战法,甚至只擅长这种战法。

杨炯心里明白,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部队,最靠谱、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是列堂堂之阵,打简直接单粗暴的对攻战和攻坚战。它的机动能力摆在那里,先天性限制了它的运用灵活度。军事学术上讲“守正用奇”,如果从战术层面理解,会用步兵、用好步兵,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守正”。

一个魔怔般的执念,逼着杨炯不得不系统、全面、深入地考虑这些问题。杨炯综合一条条想法、一个个细节反复比对权衡,最终选了一个自己比较认可的方案。

要把攻城的目标和队伍的力量规模结合起来!整个虎山寨才五百多人。这点家当,挥霍不起,只得精打细算。衡州府城比较大,而且里面还有桂王府,也是有一定护卫力量的。去攻打衡州府城,明显不现实,只能打周边县城的主意了。

要把攻城的模式和队伍的风格建设结合起来!自己现在带的就是步兵,步兵就得打硬仗,硬碰硬的打法才能锻炼和提高战斗力,那得排除夜袭、偷城这种高性价比的战法。否则,哪怕一时得手,甚至得手很多次,真碰到硬茬子,立马被打回原形。这次,就是要带着队伍,去找一场硬仗来打。

要把攻城的效果和队伍的人马扩充结合起来!这次如果打下城市来,那就不能再躲在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或者当流寇。那就是带有割据性质了。面临官府反攻和进剿的压力,肯定会空前地增大。可以预见,以后就会有打不完的仗,再也没有在何家冲的那般悠闲。所以,进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扩大队伍。没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精兵理论,只有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才会相信。所以,攻城也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也不能对城市造成不可恢复性的损伤。不然,打下来,力量得不到补充和扩充,最后自己还是得玩完。

很多事情,原则一旦定下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就它了!杨炯定下了战斗决心,霍然站起来,一拳砸在地图上的一个圈圈上。圈圈的旁边,赫然写着“衡山”两个字。

“定下战斗决心相对比较容易,实现战斗决心却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杨炯对上学时听的这句话非常认同,也身体力行。于是,杨炯带上亲兵直奔校场。简单计算勘察了一下,便让四个长枪兵总旗在校场中央开始垒墙。而且,还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和规格。这个算是**打探的一个成绩,硬是通过贿赂守城的衙役,在城墙上走了一遭才弄到手的。

在垒墙的同时,又命刀盾兵和弓箭兵去制作云梯。为了督促进度,杨炯也光着膀子参加了垒墙。顿时,弟兄们的信心和压力倍增,一个个奔跑着挑土扛石,在两个时辰里便垒出了一段二十多米长,一丈多高的土墙。

等制好的云梯扛到,杨炯便组织大家模拟攻城。

杨炯没有过冷兵器时代攻城战的经验,更不会天真认为自己有主角光环,稀里糊涂就能打胜仗。后世的自己也是靠着求真务实、勤奋钻研才获得工作岗位的提升的。

世间没有偶然,也没有轻易,有的只是必然,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成功。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就是杨炯的拿出的办法。

先是让一个个小旗,扛着云梯,站着离城墙大约一百米的地方,然后下口令,要大伙扛着云梯,快速通过城墙前的空地。这段距离里容易被城墙上的弓弩杀伤。杨炯让大伙来回跑和架云梯,就是训练一个小旗如何通过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危险区域和靠近城墙。

练完通过危险区,杨炯又让大伙练登城。一个小旗用一张云梯,看那个小旗最快爬上城墙。

为了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杨炯都是从一点点的细节处去入手。比如,要求大伙全副武装,举盾带刀,而且爬云梯时,规定大伙只能一支手举盾,另一支手攀爬,必须用牙齿咬着刀背。因为挂在腰间容易影响攀爬,而背着又不利于接敌战斗。诸如此类的规定,杨炯都是不断观察、分析和调整,不断强化操练的实战性。

最后,就是登上城墙后如何站稳脚跟,扩大战果的问题。杨炯也是尽可能让大伙拿着木棍进行模拟。虽然不太真实,但好歹让大伙感受一下,特别是第一波上去的兄弟,好好体会一下被围攻的感觉。

这种攻城演练,杨炯从分部到连贯,足足用了五天时间。弟兄们心伤不已,因为最后登上城墙的那段演练,导致满营尽是熊猫眼或者大猪头,而且,这些猪和熊猫一个个都遍体鳞伤。慑于一把牌九三条命的震撼效果,大伙敢怒不敢言,只得盼着官军早点来进剿。不然,再这么练下去,官军还没来,先死在大当家的手上了。

若是杨炯知道大家这么想,心里也肯定委屈。哪怕再魔怔,再想着快点打下座城来,杨炯心里也是有原则的:攻城演练效果不满意,绝不出兵。因为在杨炯看来,不重视训练,直接把菜鸟投向战场,那就是犯罪!

好在攻城演练毕竟简单,无非是在“快速接近、有效防护、坚决突破”上下功夫,而且弟兄们也是了解大当家的风格,知道杨炯对演练不满意是不会停下折腾的,只得咬紧牙关挺着通过这个操练。

等攻城演练完,杨炯便让长枪兵和刀盾手在一旁看着,开始操练弓箭手。练的内容就一个,对城墙进行精准压制射击。

在距城墙五十到一百米的区域内,每隔十米作为一个射击位置,杨炯让弓箭兵列阵齐射,而且要求主要是运用抛射。不用威力更大的直射而用抛射,杨炯是根据**提供的情报做出的选择。衡山县城的城墙上砌有垛口,可以有效保护城墙下方区域射来的箭支。

一天下来,那堵墙便密密麻麻插着箭支,可谓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为了刺激大伙的积极性,杨炯吩咐老营买了几十头猪,做到了天天有杀猪饭吃,顿顿有肉汤喝。

……

既然决定攻打衡山县城,那么就意味着何家冲这个临时的营寨,即将走到命运的终点。杨炯再三考虑之下,还是派人给芝娘和卢员外送了信,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把妓院和酒楼撤走。

之所以考虑再三,因为芝娘和卢员外都是聪明人,特别是芝娘,一旦得知妓院和酒楼要撤离,肯定明白杨炯是准备跑路,以后是不会在何家冲的了,甚至虎头山要放弃。

在官府即将进剿的敏感时期,这个信息可谓价值千金。官府一旦得知这个消息,不说一定猜到杨炯会主动进攻,但至少明白杨炯不会在何家冲选择长期坚守的。这样,官府就会提前发起进剿,或者防范逃逸,甚至会加强城防。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会给杨炯的下步行动带来很大的麻烦。

即便如此,杨炯最终还是决定通知他们。“人不负我,我不负人。”这是杨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恰巧,杨炯又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