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明末屠夫 > 第十一章 生存的风格

明末屠夫 第十一章 生存的风格

作者:兮非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40:28 来源:笔趣阁

**受领任务后第三天,便风尘仆仆赶了回来,向杨炯汇报了这几天踩盘子的情况。

在这几天里,虎头山寨又开始热闹起来。从建完山寨到过年,大伙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扎堆赌钱,或者喝酒,人都是猫在房间里。现在大当家要抓着大家搞训练,虽然人少了点,但一群人走来走去,加上训话或者斥责声,让偏向冷清的山寨多了许多生气。

算是重操旧业吧,但其实是老革命遇到新情况。指望信息时代和**武器时代的军官,能够驾轻就熟地应对冷兵器时代,确切讲是冷兵器占主流、**武器开始形成潮流的阶段,把一群土匪一下子就训练成合格的士兵,有点不太现实。当然,杨炯也没指望一下就把他们训练成革命战士。毕竟,兵员素质差,兵员成分更是扯淡。

不过,杨炯也没有气馁,为了安身立命,为了活得更安全点、更好点,只得拼了!

杨炯选用的是袁世凯的练兵精髓:一手拿刀,一手拿钱。之前定下按月领饷银的规矩,就是为了这一天。无数的史实证明,一个没有薪资制度的武装集团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因为它始终在乌合之众的层次徘徊。就像后世那支无敌的红色军队,哪怕再穷再苦,也是有薪饷的。革命理想是要讲的,但肚子也是要填饱的。一手拿刀,讲得是严格纪律。前世的带兵经验告诉杨炯,一个武装集团的核心,除了理想,就是纪律。先不谈理想,一般而言,纪律越严格,战斗力就越强。如果让一名士兵或者土匪,对纪律的敬畏超过一切其他的恐惧,那么,这必然是一个难以战胜的存在。

核心是培养纪律观念,具体办法就是练单兵技能和作战队形。杨炯把他们分成两个小旗,分别装备长枪和腰刀,掺杂后世军队的队列训练,再针对长枪和腰刀的使用特点,反复训练他们突刺和劈砍。走队列,一方面是便于在战场上迅速组织队形,便于进攻或者防御,另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地强化纪律观念。把人当成物品一样反复折腾和摆弄,时间久了,这个人自然也就觉得自己该是个物品了。至于单兵技能,除了在战场上大浪淘沙般进行淘汰,就靠平时扎实的训练。在杨炯看来,如何提高毁伤效能是最需要考虑的。怎么快怎么来,怎么简单怎么来。于是,参照后世各种军事论坛以及自己学过的刺杀操,从中抽取了几个最简单使用的动作,让大伙反复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力降十巧!听着**的汇报,看着大伙劈砍和刺杀的动作,以及相当怪异的呐喊,杨炯不由想起自己前世组织训练的情形,不由感慨,时空不同,命运一样,难道自己天生要吃带兵打仗的这碗饭?

**带来的消息比较多,也比较杂,但感觉还是上了心的,至少把虎头山方圆十几里地的地主老财摸了个底。从**口述来看,还是比较有条理的,有多少田地,发家有几代了,家丁护院多不多,在地方上的口碑怎么样,家里宅院规模怎么样,宗族的势力怎么样……甚至有几个小老婆,以及是否惧内都打探了一番。

杨炯认真打量了一番**,皮肤黝黑,面相憨厚,感觉就是个庄稼汉,真没想到刺探情报倒是有天赋。确实是人不可貌相!看来以后可以在这方面让他好好发挥。按捺住联想,杨炯心里斟酌着,是绑票还是劫舍?是明抢还是暗偷?

绑票得先绑人,然后等着来赎人,流程有点长。劫舍嘛,担心家丁护院多,或者宗族势力强,别反被人家给劫了。夜里去偷摸点财物,又降低了档次,毕竟虎头山也算是正经占山为王的匪寨,哪有这般如普通窃贼一样低调的。

想了想,还得是明抢,得真刀真枪去干,否则虎头山就一直是个不入流的,只得靠着官道吃点残羹冷炙的小角色。

得干票大的!杨炯暗暗下了决心。这不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这是生存的风格问题。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自己的虎头山,不能只敢欺负一下南来北往的小客商,要堂堂正正坐地收钱!而且,只要是地盘之内的,都得收!

定下决心后,杨炯便选定了一家地主。这家地主姓何,算是耕读起家的,最近三代都有功名在身,现任家主何原四十多岁,不过早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便中了举,于是家业愈加膨胀起来,附近几个村子的地大部都是他家的,还开了油坊染坊,城里也有店铺,在衡山县是有数的士绅之家。

不过这些却不在杨炯考虑范围之内,之所以选定何家,是因为离得比较近。这是杨炯的职业思维,打胜仗的前提,就是避免打败仗,就得想好打了败仗怎么办。因为近,真败了还可以迅速逃回来,不至于被人一窝端了。

杨炯把两个小旗的负责人叫过来一起商议。考虑到还没有经过阵仗,看不出谁是真正能够敢于沙场搏杀的,杨炯并没有轻率地根据自己的好恶任命小旗官,只是暂时指定了负责人。把情况跟他们一说,两个家伙都楞住了。

直接去抢地主老财!这个在他们看来,大当家太异想天开了。除了扯旗造反外,一般的山寨土匪,是不会跟这些很有势力的地头蛇硬磕的。因为这些地主老财,也都是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而且把家宅造得很结实。如果真有人打他们主意,一动员起来,是可以拉上成百上千的宗族和庄客,硬碰硬抵抗的。更何况他们在官面上也有人,惹了他们就等于跟整个地主阶级为敌的。

虽然两个家伙这么想,但都没直接反对。现在从大当家这里领饷银,跟他对着干没啥好处,至于能不能打下来,自己下不下力气,到时候再说。所以,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回道“但凭大当家吩咐!”

见他们没反对,杨炯便开始安排。他吩咐俩小旗负责人各自带着手下,接下来几天专门训练合击之术,又把小王铁匠叫过来,让打铁房赶制一批护甲。

小王铁匠一时无语。我本来只是个打打锄头镰刀的,打个枪头和腰刀都算是超水平发挥了,现在要造盔甲,当我是神仙?

“回大当家的话,这个我不会打。”小王铁匠最终还是决定,从专业的角度,用负责的态度,严肃回绝了大当家的不合理要求。

“不会造盔甲没关系,打一块铁板总会吧?”

“这,这个会!”

“那就行!不用造复杂的,就是在胸前挂块铁板,能挡住一般的武器就行。”杨炯只得一边比划,一边讲解。

这下小王铁匠明白了。喔,原来大当家是要打一副像女人肚兜一般的铁板!

小王铁匠愉快地受领了任务,同时要求给他拨钱,或者由杨炯派人下山采购铁料。

杨炯想了想,水至清则无鱼,就让小王铁匠的徒弟去买铁料,算是表示信任。至于银钱的事,也完全准了小王铁匠的预算。

小王铁匠兴冲冲离去,恨不得马上回去打制肚兜款式的护甲,第一次由衷地觉得在虎头山打铁不委屈,甚至算得上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嗯,大当家不小气,这笔生意赚头不少呀。

安排好临战训练和物质准备,第二天一早,杨炯又让**带着他去了趟何家。

何家在虎头山余脉的一个山窝里一个叫做何家冲的地方。屋前是一口大水塘,算是依山傍水的好风水,典型的潇湘大地上的农家建筑风格。不过与周围普通农户家不同,何家是一处砌了青砖高墙的大宅院,估摸着有三米来高,门前还单独建了个牌坊,上书“文奎坊”三个饱满遒劲的大字。院子里的房屋造得很精致,一律的青砖黑瓦,估计有好几层,因为能远远看得到房子。

走近何家,发现何家院子周围很是热闹,来往的人很多,还有吹吹打打的,“文奎坊”牌坊下边还停了一溜的轿子,何家院子的门楼上高挂这两个大红灯笼。

“何家这婚事办的气派!县里府里都有很多人远来道贺哩!”一个瘦削的中年书生故作小声,不过估计前后左右都听得到。

“阳成兄功名早成,这些年又是经营得法,家业蒸蒸日上。待来年一举高中,更是锦上添花!今日,我们可是要和阳成兄好好喝几杯,叙叙旧,也预祝他早生贵子,不,孙子,早生孙子,呵呵。……”

另一个中年书生接过了话,不过摇头晃脑的样子,以及说出的话,让杨炯感觉很是呆萌。不油腻嘛!

杨炯和**听着闲话,一边亦步亦趋顺着人流朝何家大门走去。

“阳成兄,贺喜贺喜!恭喜世侄!”瘦削书生和中年书生拱手道贺。

“鹏程、慎之两位兄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为兄万分感激!赶紧里面请!”一个方脸长须,面色红润的中年人在门口应酬,神态谦和,但眉宇中却是有着不怒自威的感觉。中年人旁边还侍立着一个披红挂彩的年轻人,眉宇和中年人很像,气质却是稚嫩些。

杨炯明白,迎客的这两人,估计就是何家父子了。杨炯朝他们拱手道贺,便施施然朝一旁登记礼金的走去。估计今天来道贺的,很多都是何举人并不直接认识的,所以也就没多理会杨炯他们,继续接待来客。

在杨炯看来,吃顿酒席,得上份子钱,这是天经地义的。在礼单上写下五两银子,落款上写下“虎头寨杨炯”,并真的掏出了五两银子,便找了个桌坐下,等着吃酒席。想了想,杨炯又跑到办酒席的露天灶房,拿了几个大碗。

这些碗是杨炯准备给杨西施和惠姑打包用的。难得碰到酒席,带点回去给她们尝尝,多少是个心意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