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野性时代 > 196【展望过去,预言未来】

重生野性时代 196【展望过去,预言未来】

作者:王梓钧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56:33 来源:笔趣阁

《未来属于中国》的封面为大红色,一片红,没有任何花哨。

封腰是白色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特别在封腰上加了一句:喜丰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界抗战首义宋维扬作品。

火车上,马小云翻开扉页,看到几行字:

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它就不再是一个民族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开头是复旦杨校长的序言,接着是宋维扬本人的《前言:论民族精神与逆向民族主义》。

“逆向民族主义(reverse racism),是一个人类学概念,指低等民族反过来歧视高等民族。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民族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更高等、谁更低等的问题,只是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而已。”

“今天,我要把这个词汇借用过来,概括整个80年代的中国社会思潮。即中国人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狂热赞美非中华民族的一切文化和特性,甚至是生理特征,排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他们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已经到了愚昧迷信的地步,恨不得揭掉自己一身黄皮,换上白皮来成为光荣的‘上等人’。”

“曾有一部纪录片叫《河殇》,从原始村落有围栏到封建社会有长城,便论证出中国人封闭的劣根性可以追溯到史前。荒谬之极,难道古代欧洲就没有城墙?被称为‘千里长城’的罗马壁垒被他们吃了?英国现在还有‘哈德良长城’和‘安敦尼长城’摆在那里!”

“这就是逆向民族主义者的逻辑模式,截取一个共性,偷梁换柱成中国人的个性,然后加以断章取义的批判。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写《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他看到中国商人激烈竞争,而日苯商人遵守商业秩序,就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却无视全球商业竞争都有这样的共性。于是引申出这种论调: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头猪、三条虫。一个日苯人是一头猪,三个日苯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

“根据这种逻辑模式,我们可以随便造句。例如,中国人用圆桌子吃饭,说明中国人虚伪,因为不敢用眼神直视对方;而西方人用方桌子吃饭,证明西方人真诚,注重彼此的交流。至于中国人也有方桌,西方人也有圆桌,则不在逆向民族主义者的考虑范围。”

“还有一种逻辑模式,叫做双重标准,也是逆向民族主义者的最爱。我们还拿柏杨先生来举例,他说:‘洋人可以打一架回来握握手,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一百年的仇恨……为什么我们缺少海洋般的包容?’回过头,他又在另一篇文章说:‘以色列人还击力很强,遇到苦难,他们会挣扎,要对方付出代价。中国人是算了算了,一句话,一笔勾销,和稀泥。’由此可见,中国人报仇是缺少包容,中国人不报仇是和稀泥,而西方人怎么做都是对的。”

“不是中国人丑陋,是逆向民族主义的中国人丑陋!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狗,嫌自己的国家太穷,认为只要跑去别的人家,就立即过上富贵生活。甚至,有些狗认为别的人家把自家占了,他就能成为一条富贵狗。别人家扔一块吃剩的骨头,他叼起来,也有些富贵狗的模样。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在国产货取个洋名就好卖,请个洋人打广告就好卖,一个道理。”

马小云读起来饶有兴趣,偶尔还有些小惭愧,因为他似乎也有做狗的嫌疑。

第一章: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详细阐述了历代中国的伟大和先进,从艺术、文化、政治、科技、经济、军事的全方位领先。

第二章:西方文明的兴起与中华文明的衰落。讲了从文艺复兴到大航海的历程,以及中国在宋元明清时代的日渐衰落,顺便探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无法兴起发展的原因。

第三章: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第四章:冷战之思考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从第四章开始,宋维扬就开始讨论时事政治和工业经济了,也是马小云最感兴趣的地方。

这本书既承认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也论述了发达国家的各种隐患。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吃人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是阶级固化的产物和体现。美国人的素质教育和产业教育,中国切不可去学,否则必遭毒害。”

“美国的中小学分两种,一种是公立的,学费低廉,实行素质教育,穷人孩子的地狱;一种是私立的,学费昂贵,实行精英教育,富人孩子的天堂。富人孩子,即便成绩再烂,也可以通过捐助进入名校。而大多数穷人孩子,在公立中学庸庸碌碌,继续着他们父辈的艰辛。”

“一些穷人孩子通过努力进名校,立即成为美国教育的宣传素材,而等待他们的是高额学费。即便毕业后从事医生、律师这些高收入行业,穷人孩子也需要用十年时间偿还教育贷款,甚至是更久,继续为美国的上层阶级创造财富。个别顶尖的穷人学生,能够拿到全额奖学金,那么,他将是美国教育的成功典范,也是上层阶级的精英打工仔。即便他当了总统,同样如此。”

“大多数美国中产家庭,也是无法供孩子读大学的,因为学费和书本费太贵。现在国内的一些文章,吹嘘美国家长教育孩子是18岁就扔出去自力更生,这种人肯定没有去过美国。如果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美国家庭,那么,家长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就会开始为孩子积攒教育资金。但是,教育资金还是很难凑足,因为太昂贵了,需要孩子自己去贷款读书,毕业之后一还就是几年、十几年。”

“这就跟美国的提前消费有些关系了,美国人的家庭平均存款,其实并不比中国人多到哪里去,即便他们的收入是中国人的100倍,但他们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就是天文数字。现在,美国利率持续走低,现金流出式再融资日渐增多,借款者不断借入新债,偿还旧债。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社会都要乱套,他们靠次贷生存,或许,未来将会发生一场次贷危机……”

第七章:未来属于中国。

世界工厂的推演和预言,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两个内容让马小云眼睛冒光。

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即便不能成为世界工厂,也必然是全球重要的商品产地。而这个就可以跟互联网结合,做一个中国黄页的升级版网站,让那些想要寻求中国合作者的外国商家随意检索查找。

盛海距离临州并不远,马小云在火车上看,又在出租车上看,最后还拿到家里和公司看,主要就是在看第七章的未来预言。

“咚咚咚!”

“进来。”马小云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马老板还真是认真学习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走进屋。

她叫樊馨曼,作家,诗人,导演,《百姓生活》(《东方时空》四大板块之一)的制作人,将来还会连续担任九届《感动中国》的总导演。嗯,以后人们更熟悉的是,她给张大胡子戴了顶帽子,绿色的。

樊馨曼和马小云是老乡,对马小云也极为佩服,马小云之所以拜访李道长,估计也是她的功劳,因为就是她把李道长炒热的。

这次来临州,樊馨曼想做一个纪录片,名叫《书生马小云》。也正因这个纪录片,马小云走入了许多大佬的视野,甚至被《人民x报》请去做互联网演讲,并协助组建人民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