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野性时代 > 646【文化人郑学红】

重生野性时代 646【文化人郑学红】

作者:王梓钧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31:37 来源:笔趣阁

把中国商品运到东南亚贴牌,再转口销售到欧美国家,这是“中华奸商”们的一贯做法。

因为,原产地证书,是可以伪造的!

嗯,也不能说是伪造。只要你出得起钱,这种证书绝对做得非常正规,因为它就是该国官方机构发放的证书。

除非你一不小心把假品牌做大了,引起了反倾销国的苦主们的注意,否则就基本不会有人来管。喜丰在缅甸的假品牌就做得有点大,所以杨信已经决定再做一个新品牌,反正不停的换马甲就是。

中国商人的这种伎俩,会一直持续到2019年,并因中美贸易战而达到顶峰。在贸易战期间,中国外贸出口商为了规避高额关税,疯狂借道东南亚国家,利用第三方非法转口贸易来保持利润。

可惜这样搞的厂商太多了,让东盟诸国的出口额在短时间内暴增。比如越南,仅2019年第一季度,对美出口额就增长了40%,这就是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想不引起美国的注意都难啊!

迫于美国的压力,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2019年的夏天相继发出申明,要严厉打击非法转口贸易。

不过嘛,说是一回事儿,做又是一回事儿。严厉打击能打到什么程度,那只能随缘了,毕竟这种搞法也能为越南增收,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受益者。

喜丰是不得不这样做,美国佬逼着咱们走邪路啊。

就拿彩云省的吉邦罐头来说,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好几年,吉邦菌类罐头每年就向美国出口1400多吨。结果反倾销官司一打就是几年,一边给律师费一边扩大产能,前两年终于败诉了,年出口额瞬间跌到3吨多,只能改行做其他罐头。

彩云省的这种罐头公司很多,都因为菌类罐头被反倾销而衰落,要么转型,要么倒闭。彩云省的菌农们血亏到底,幸好喜丰站出来接盘,现在有好多菌农都全靠喜丰的罐头养活。

喜丰如果不搞非法转口贸易,菌类罐头每年将亏得更多,因为反倾销税率已经高达150%。

说什么熬死美国竞争对手,其实远没有那么牛逼。真正的结果是,美国罐头企业死了一堆,中国罐头企业死了十之七八,活下来的中美两国企业最终合流了。90%的中国菌类罐头厂,只能给欧美大公司做贴牌代工,专门生产中高端类型的罐头。剩下10%的中国自主品牌,只能攻占美国的中低端市场。

这是一件长达11年的反倾销案,也是一场长达11年的市场大洗牌。美国菌类罐头企业死得只剩下三巨头,而且本土工厂基本上都关完了,全靠中国的工厂帮他们代工。中国这边也是剩者为王,只有少量厂家能坚持自主品牌,而且只能走中低端市场路线。

中美两国厂商,就此联手摧毁了美国菌类罐头制造业。

于是苦主没啦,反倾销案也结束了,再继续反倾销的话,就是美国的罐头三巨头反倾销自己。美国资本家不傻,人家精着呢,借刀杀人玩得多溜啊。

但从国家层面来说,美国菌类罐头制造业消失了,美国的失业人口又多了一堆,顺带把美国菌菇种植行业搞残了。

……

杨信忙得不可开交,陈桃也没闲着。她去年升职了,现在担任喜丰集团总裁兼coo(运营总监),只比杨信矮那么一级,相当于喜丰的实权二号人物。

前一任喜丰coo,是郑学红提拔的嫡系,现在已经潜逃到国外不敢回来。这小子持有价值300多万元的喜丰股票,每年的年薪也有80万,居然贪心不足,拿钱给小舅子开公司,暗地里玩虚假招标吃供货差价。

吃一点也就算了,他那小舅子也是贪心,居然给喜丰供应有问题的纸质饮料包装瓶!

去年,喜丰有4个批次的饮料,被抽检出有害物质超标。虽然被疯狂砸钱公关摁了下来,但杨信却气得浑身发抖,一直追查到喜丰集团coo名下。

因为涉及到郑学红的一号嫡系,杨信让郑学红自己解决。

郑学红感觉自己的脸都被丢光了,直接选择报警,让司法机关介入调查。那个coo得到消息提前跑路,其股票也被喜丰收回,现在不知躲在哪个国家过日子。但他小舅子没跑掉,案件正在审理当中,进班房吃牢饭是肯定的。

其实那coo也是被小舅子坑了,他顶多也就利用职务之便,“自己”开公司给喜丰供货。而且吃得也不多,因为吃太多会引起注意,每年也就百来万的额外收入。他哪想到自己的小舅子那么有才华,质量不合格的东西都敢卖!

小舅子也很憋屈啊,喜丰的很多款饮料都是免检产品,谁知道会遇上市场随机抽检?按理说,抽检也不会抽喜丰的免检产品,但架不住官方突然搞“质量万里行”活动啊。

因为这件事,半隐退状态的郑学红,终于彻底退休了,只保留了董事会职务。在主动辞职之前,他还高薪聘请了一批纪检退休干部,专门用来监督喜丰集团的内部贪腐情况。

陈桃就是这样当上喜丰总裁兼coo的,她走马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开展轰轰烈烈的公司反腐行动。到目前为止,喜丰的各级干部,已经有4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另有19人受到内部处理。

“思想起天波府疼儿的老娘!愤恨奸臣才出家,五台庙内削去发;不愿在朝陪王驾,脱去蟒袍换袈裟……”

舞台上,正上演着经典川剧剧目《五台会兄》,台下郑学红摇头晃脑,一边无声跟唱,一边扣着节拍。

这是个老城区的临河大茶馆,而且还是清代古建筑,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是因为连续遭遇数年洪灾,本地乡绅集资修建的河神庙,正殿祭祀着河神老爷,外边则搭建有专业的戏台,可供乡民平时看戏娱乐。

民国时期还是一大片古建筑,但后来修公路、除四旧给拆了大半,庙东石壁上刻有焕章将军的题字“还我河山”。改革开放之后,这里变成了一个大茶馆,是喝茶看戏的好去处,正门牌匾则是赵紧爷的题字“西南第一茶馆”。

现在连市人民电影院都倒闭了,更何况是传统茶馆?

此处已经冷清闲置多年,偶尔有一些文化团体来搞活动,剩下的时间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市里还得不断的财政拨款来维护。

郑学红在完全退休之后,就把这里承包下来。每个月的租金很便宜,只要5000块钱就搞定,但郑学红必须负责把这栋古建筑照顾好,也算能为市里节省下一笔开支。

大茶馆又重新开张了,而且郑学红还请来川剧团驻演,逢年过节甚至还会请来省城的名角。

但客人少得可怜,因为这里太偏了,属于老城区的边缘地带,连这次旧城改造就不会涉及此地。幸好茶钱收得特别便宜,能吸引来一些老头老太太听戏,否则茶馆里的服务员比客人还多。

各种成本算下来,郑学红的这家茶馆,每个月大概亏损2万左右吧。

“我说老郑,你现在就整天玩这些?”宋维扬喝着盖碗茶说,“以前也没见你喜欢听川戏啊。“

郑学红乐呵道:“我这日子,过得潇洒着呢。对了,我现在还是本市川剧协会的会长,有编制拿工资的市文联成员,已经成功跨进文艺界了。”

宋维扬抱拳道:“郑会长,失敬失敬,想不到您老还是文化人。”

“哈哈哈哈,”陈桃忍俊不禁,爽朗笑道,“整个市川剧协会的成员,估计全在这茶馆里唱戏了。郑大哥要是不砸钱的话,他们早晚都得宣告解散。”

郑学红说:“我这叫保护传统文化!”

宋维扬放下茶碗,半躺在竹椅上说:“你要真保护传统文化,那就别在这儿小打小闹,组织川剧申遗啊。只要能申请下来,我跟你讲啊,你就是川剧的大救星,在整个川剧界横着走!”

“那玩意儿好申请吗?”郑学红眼睛一亮,他正愁闲得蛋疼呢,就像找些有趣儿的事情做。

宋维扬支招道:“你先混进更高层次的川剧协会,跟各川剧机构都搞好关系,再跟相关部门搞好关系。然后成立一个申遗基金,自己往里面砸点钱,再找相关部门象征性拨款,把申报材料做得越漂亮越好。今年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估计地方上肯定有动作。所以在中国申遗没你的份了,直接拿着川剧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妥妥的当上省文联干部。”

“世界非遗啊,难度有点大哦。”郑学红有些担忧。

宋维扬说:“昆区好几年就申遗成功了,川剧为什么不可以?特别是我们的变脸,你直接带团出国演出,那些洋鬼子肯定被吓到。”

“嘿,有点意思。”郑学红高兴道。

郑学红现在可有钱了,分分钟可以套现上亿元的股票,每年拿到的分红也不少。但他自认为是个大老粗,又不屑去当什么代表,于是就想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品味。

高尔夫球什么的,郑学红也尝试过,但实在提不起兴趣。红酒他也不爱喝,西餐他也吃不惯,收藏文化艺术品更是抓瞎,于是就从比较喜欢的川剧入手,顺便还结交了几个本地的书画家。

如果能进省文联当干部,那绝对有身份面子啊,走出去人家都得喊声“郑老师”。

宋维扬又说:“对了,你在这里开川剧茶馆没意思,每天也就几个老头老太太捧场。蓉城那边的宽窄巷子已经快要竣工,你在宽窄巷子租一间大宅,经营一段时间肯定能赚钱。”

“行,都听你的。”郑学红笑道。

其实郑学红这次被宋维扬坑了,即便宽窄巷子在央视打广告,但刚开始都没几个游客,沿街铺面一家家都亏得肝颤幸好刚开始房租很便宜,否则商家全都要被吓跑。

一出戏唱完,郑学红便溜了。

陈桃穿上大衣出门,伸了个懒腰说:“等春节之后把公司的事情忙完,就陪我去港城玩一趟呗。去年忙了大半年,都没时间去港城购物。”

“好啊。”宋维扬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