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野性时代 > 589【完全跑偏的采访】

重生野性时代 589【完全跑偏的采访】

作者:王梓钧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31:37 来源:笔趣阁

还有几天就是元旦,宋维扬在家里接待了三位记者。

一个是《望》周刊文字记者胡松,一个是《望》周刊摄影记者庞安明,还有一个是复旦毕业的师姐刘子染。

“胡记你好!”宋维扬主动握手道。

“宋先生好!”胡松笑道。

宋维扬又说:“庞记你好!”

“宋先生,你好!”庞安明正在摆弄自己的照相机,听到问候声楞了一下,连忙跨步上前跟宋维扬握手。他以前采访各种名人政要,都是老老实实站在旁边拍照,还真没哪个受访者主动跟他握手。

最后,宋维扬跟刘子染开起玩笑:“师姐,你不错啊,都混成新华社记者了。”

刘子染笑着说:“新华社记者多着呢,我只是盛海分社的记者。”

《望》属于新华社旗下的周刊,这次采访由刘子染牵线搭桥。她顺便也过来旁听问几句,然后写篇稿子发在本地报纸上,宋维扬现在的专访特别不好约,即便是刘子染这个做师姐的也约不到。

胡松开门见山道:“宋先生,《望》有许多内容版块,对您的这次专访,会放到‘人物’版块中。这个版块专门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或关键人物,以及中国及国际事务有影响的具有高新闻价值的人物的报道。这次采访的主题内容,是围绕着互联网概念展开,请看一下采访预设稿。如果有什么不方便回答,或者你觉得敏感的问题,我们可以绕开不谈。”

宋维扬接过采访预设稿浏览了一遍,点头说:“没什么问题。”

“那行,我们现在就开始?”胡松问道。

宋维扬笑着说:“可以,轻吧。”

胡松没有直接提出正式问题,而是拉家常道:“最近接到了很多采访邀约吧?”

宋维扬无奈苦笑:“不仅是采访邀请,还有各种演讲邀请,每天的邀约都是两位数。清华北大前几天也请我去做演讲,都被我给推了,答应这家就必须答应那家,我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啊?复旦的邀请我本来也是推掉的,谁知老校长直接给我打电话,那就怎么也推不开了。做完你这个专访,我下午就要去复旦,早知道就不出风头了。”

“说起出风头,现在美国有很多关于你的报道,”胡松问,“美国媒体有联系过你吗?”

宋维扬说:“有啊,美国的《时代》周刊、《人物》周刊,都发来电子邮件,想要给我做个专访。甚至《美国周刊》这种八卦杂志也凑热闹,好好的明星绯闻不报道,跑来招惹我做什么?”

“《时代》周刊的专访?”胡松饶有兴趣的问,“你答应了吗?”

宋维扬摇头说:“我拒绝了。”

胡松终于露出惊讶表情:“能够登上《时代》周刊,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耀,你为什么会拒绝呢?”

“因为美国媒体最近的报道让我感觉不舒服,”宋维扬说,“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操纵美国舆论和纳斯达克,而我成了这只大手握着的工具。我不想被人所利用,也不想出这种虚名,美国媒体正在捧杀我。”

胡松笑道:“你一向这么理智?”

宋维扬说:“我不理智的时候很少。”

胡松随手在速记本上写了几个字,坐直身体说:“我们言归正传,你是怎么想到提出概念的?”

宋维扬反问:“你听说过凯文凯利吗?”

胡松想了想:“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

“对,就是他,”宋维扬点头说,“凯文凯利在1994年出版了一本《失控》,好莱坞拍《黑客帝国》的时候,导演就要求全体剧组成员,包括演员在内,每个人都必须把《失控》至少看一遍。”

胡松问道:“《失控》跟有什么联系?”

宋维扬说:“《失控》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互联网著作,它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凯文凯利在书里将生命体和人造物联系起来,他说生命体越来越程式化,而人造物又不断表现出生命特征,他把生命体以及具有生命体特质的人造物,称之为‘超生命体’,而超生命体进化和生命体间的联系都通过网络,我想《黑客帝国》的灵感恐怕就来自这本书。”

胡松知道宋维扬还没说完,微笑着点头应和:“放在1994年,这是很超前的观念。”

“放到现在也很超前,”宋维扬笑道,“凯文凯利表示,天造物和人造物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而在阐述这种联系的时候又提到了蜂群效应。没有一只蜜蜂和蚂蚁在控制群体,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只从大量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的手,却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在于量变引起质变,从单个葱子的集体过渡到集群集体,只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集群就会从虫子当中涌现出来,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属性。注意,这些内容的关键词是‘涌现’和‘集群’!”

这个话题明显有些烧脑,胡松以前也没看过《失控》,他下意识问道:“所以,是一种蜂群效应的产物?”

宋维扬点头说:“是的,社会当中的个体,就相当于一只蚂蚁或蜜蜂。凯文凯利说,用回旋加速器和x光机来探查一只蜜蜂,你永远也不能从中找出蜂巢的特性。人也一样嘛,你单独观察个人,或聪明或愚昧,或渊博或无知,他都只是单个的人。但是,互联网能够把无数个人连接起来,在网络当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创造,那就形成了一个个集群。而集群力量融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涌现’的特征。所以我认为,概念其实就是蜂巢效应作用于互联网,网络是蜂巢,网民是蜜蜂。”

胡松问:“这都是凯文凯利的理论吗?”

宋维扬说:“可以算是。凯文凯利在书中说,随着成员数目的增加,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互相作用呈指数级增长。当连接度高且成员数目大的时候,就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征。所谓量变引起质变,现在p2p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足以支撑互联网的蜂群效应。每一个网民的增加,都让互联网的内容发展呈指数级增长,未来一年的互联网成果,可能抵得上过去十年的成果,这就属于一种‘涌现’特征。所以我说互联网新时代来了,时代的繁荣,将远远超过时代。”

胡松道:“能更详细的阐述的特征吗?”

“基本特征我在互联网大会上已经说了,”宋维扬道,“我来复述一下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的描述,他认为集群系统有以下好处:第一,可适应性,集群系统可在部分构件失效的情况下,继续生存或适应新的激励信号;第二,可进化性,集群中的个体经历和演变,能够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最终引发群体性的进化;第三,无限性,集群系统当中,正反馈能导致秩序递增,自发的秩序能创造更多的秩序,信息能够孕育更多信息,生命能够繁殖更多生命;第四,新颖性……”

胡松问:“那集群系统有缺点吗?”

宋维扬说:“有啊,我们用互联网来举例。非最优性,以前是网站把控网络,时代是人人创造网络。在没有中央大脑控制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分配混乱,冗余内容大量增加,网民和程序员的重复努力随处可见。还有不可控性,在时代,没有谁是权威,人人都是英雄,资本和程序员无法控制发展方向,只能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还有非即可性……”

胡松说:“所以凯文凯利预言了时代的到来?”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宋维扬道,“凯文凯利的思想论述,属于的基础理论,既清晰又模糊,他当时也不知道p2p技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可以说,凯文凯利看到了大方向,但细节发展会超乎他的想象。但凯文凯利有句话特别精妙,他说集团系统属于‘群氓的智慧’,这句话概括了时代,人人都很平凡,但人人都是英雄。”

胡松道:“你非常喜欢阅读吗?《失控》这本书好像还没在中国出版。”

“我读的是英文原版,”宋维扬说,“凯文凯利在西方计算机和网络界影响很大,他在创办《连线》杂志之前,乔布斯就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那个时候还是80年代。”

胡松说:“不管是集群效应,还是蜂群效应,这都好像是社会学的理论。”

宋维扬笑道:“我大学里面读的就是社会学专业。”

胡松道:“那是否可以理解成,你提出概念,并非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而是源自于你的社会学思维?”

“可以这么说。”宋维扬道。

胡松道:“会给现实社会带来影响吗?”

宋维扬道:“我认为,和现实社会互相影响。但到了时代,互联网和现实社会将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不使用互联网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

胡松笑道:“不上网就会死吗?”

宋维扬说:“死倒不至于,但肯定与社会脱节,就像一个终南山隐居修士。人是群体性、社会性动物……”

胡松很快就发现,不上网会不会与社会脱节他不知道,但他今天的采访已经与预设稿脱节了。他本来想跟宋维扬聊科技、聊网络,却朝着社会学与哲学的方向一去不回,好几次他想扳正都扳不回来,宋维扬总是聊着聊着就聊成了社会学与哲学问题,甚至最后朝着心理学方向狂奔。

嗯,宋维扬在复旦读书那会儿,心理学也是必修科目。

当话题越聊越深入,胡松已经快招架不住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提问了,只能引导宋维扬继续往下说。最终,两人在传播学领域碰头,这是胡松本来的专业,他终于能够比较针对性的提问。

回到杂志社,胡松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宋维扬并非纯粹的商人,他更像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他对传播学也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