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七百章 西域之重

唐朝小闲人 第七百章 西域之重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2:27 来源:笔趣阁

不是为了做买卖?难道虔心朝贡来的?不是吧,你又不是真主。这回轮到韩艺犯傻了。下意识问道:“那是为什么?”

长孙无忌、高履行、韩瑗同时面色微微一变。

韩艺一瞟,忙道:“陛下,微臣多嘴了,还请陛下治罪。”

这种外交大事,岂是韩艺这小官能够参与的。

李治却笑道:“无妨,无妨,关于这事,朕也想听听你的建议。”

韩瑗急忙道:“陛下,此事事关重要,草率谈论,怕是不妥。”

李治笑道:“话虽如此,但是韩艺只因一个微不足道消息,就让大食使节吃了一个闷亏,可见他是很有办法的一个人,正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朕才想多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韩瑗见李治一脸坚决之色,便也不再多言。

李治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就是希望多听一些不同的意见,而不是一家之言,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会腻的,要换点新鲜的吃,就这么简单。

韩艺一看这情况,觉得有些紧张,他宁可李治不跟他说。

但是李治偏偏还就说了。

原来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大食国的扩张,当年大食国虽然灭掉萨珊王朝,但是让萨珊王朝的一个王子逃到了吐火罗,这个王子又派遣使节来向李治求助,希望大唐能够帮助他复国,于此同时,西域临近唐朝的各藩国面对大食国的东扩,心里都很担忧,于是也纷纷借此朝贡的机会,派遣使节来唐朝请求李治出兵帮助他们抵御大食国的扩张。

而大食国来此就一个目的,跟唐王朝建交。

这要是平时,李治也就信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好,反正目前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这时候你浩浩荡荡的来跟我建交,摆明其中有猫腻呀,而且这把戏中原人都玩了几百年了,这就是中原人的远交近攻,一方面稳住唐王朝,一方面实行东扩策略。

这果然是大事啊!

韩艺听得微微都有些冒汗。

李治说得兴起,道:“既然谈到这事,朕也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长孙无忌一看到韩艺在,立刻选择了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反正你们谈就是了,我不答应的话,你的圣旨也下不来。他就怕自己参与的话,谈着谈着,又刺激到李治那敏感的神经线,结果又回到废王立武上面去了。

韩瑗心里明白长孙无忌不便开口,于是立刻道:“陛下,咱们东边还有高句丽,西边还有突厥残余,这都是我们大唐王朝的世仇,若不先征服他们,怕会养虎为患,而且我们一直都在对他们发动战争,若再增兵西域,百姓负担会非常沉重,任何事都有急缓之分,臣建议当先灭高句丽、突厥,再图西域。”

突厥不用说了,绝对的世仇,李世民不灭他们,岂能洗刷渭水之盟的屈辱。而高句丽的话,当年李世民发动高句丽战争,喊出的口号是“为中原子弟报仇!”两国立刻就成为世仇了,虽然当时未有成功,但是一直在打。李世民后来也不敢大举进攻,怕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采取了骚扰政策,专门挑春耕、秋收之时对高句丽开战,骚扰一月半月就撤,高句丽就那么点点人,打起仗来没有人耕地,目的就是要破坏他们的农业生产。

这两年还打了一次大仗,苏定方再度率领大军重创高句丽,但也是打完就闪,不再念战。因为高句丽就喜欢跟人打持久战,你去进攻,他们就是坚壁清野,因为高句丽冬天很冷,一旦到了冬天,敌人的粮食补给不上来了,他们就开始大举反攻了,李世民就是因为如此才遗憾退兵,前面一直高歌猛进,唱着唱着就觉得冷了。

唐王朝吸取了这个教训,不跟高句丽打持久战,我看你不爽,我就打你个耳光,最多三个,打完我就走了。高句丽正面刚不过唐朝,主动攻击就是死路一条,还不就只有挨着。

但是在唐王朝的统治者眼中,高句丽就是眼中钉,不灭不快,都在等机会。

“这朕当然明白。”

李治道:“但是大食国已经渐渐威胁到我们在西域的诸藩国,一旦让大食国征服那些藩国,可直接能够威胁到我大唐,而且西域对于我大唐而言也是至关重要,关系着河陇地区的安定,也不容有失啊。”

语气非常坚定,也微微透露出李治的雄心壮志,就是西扩之心,高句丽弹丸之地,灭它是迟早的事,******也已经灭了,就剩西突厥的残余势力,草原有驻军,吐蕃也臣服了,至少不敢在唐王朝面前跳了,东边又是海,海上就一个穷的叮当响的扶桑国,不就只有西域可以扩张了。

历史书上写的李治懦弱无能,那纯粹是狗屁,李世民太伟大了,李治从小就活在李世民的阴影中,他必须要走出来,那么就要干一些李世民没干过的事,他也是一个皇帝,跟李世民是一样的,他不喜欢人家总是说他是天可汗的儿子,他也要做天可汗。

韩艺在这方面,比长孙无忌还要了解李治一些,长孙无忌老是认为李治就是在闹孩子脾气,我就不搭理你,看你能闹腾成什么样,完全就是一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策略,但是韩艺知道,李治野心比李世民还要大,因为他要证明自己,心念一动,道:“陛下说的非常对,西域绝不容有失,如果丝绸之路被他人所掌控,那对于我大唐而言损失巨大。”

韩瑗一听,韩艺要开始唱反调,暗自着急,这可是国家头等大事,你一个小娃胡说一气,这不是胡闹么,只可惜褚遂良今天没来。

哪知韩艺话锋一转,道:“但是微臣认为此事决计不可操之过急。首先,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食人对于我们大唐而言,非常陌生,首先我们必须要弄清他们的虚实。”

高履行好奇道:“你还读过兵法?”

“读过!”

韩艺道:“下官做买卖的手段都是从孙子兵法里面学来的。”

高履行见他说的这么正经,不免将信将疑,心想,拿着孙子兵法去做买卖,难怪大家都做不过他。

李治只是一笑,道:“那你认为该当如何?”

“做买卖。”

韩艺果断回应,又道:“陛下可别小看买卖,其实从买卖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羸弱,好比我大唐,一个国与万国做买卖,可见实力之雄厚。随着贸易的深入,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彼此,说是彼此,但是我大唐威名远播,在西域随便打听一下,都能知道,这等于是让我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他们。

而且微臣方才观察了一下双方的贸易,他们对于我们货物的需求远远要高于我们对于他们货物的需求,而且我们的贸易优势还未完整展现出来,据微臣所知,西域人非常喜欢我们的瓷器,但是因为陆路运送对于瓷器有极大的损害,因此他们不敢购买太多。但如果走海路的话,那么就可以运送大量的瓷器过去。

另外他们一直销往我们大唐的香料、葡萄酒,如今也比不过我大唐的香水和葡萄酒。如果陛下开辟海上通道的话,将我大唐更多的货物运往大食,换取他们大量的钱财回来,久而久之,他们的实力必定会大损。”

李治听得稍稍点头,又看向高履行。

高履行道:“陛下,开辟海路虽未尝不可,但是这会影响丝绸之路的繁华,倘若大家都往海路运输,那河陇地区,包括整个西北地区的百姓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我们在安西都护府的四万余将士的收入都是依靠丝绸之路的税收。不过韩艺说得也有道理,如果要增加瓷器的贸易,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海上运输。”

高履行毕竟当了这么久的户部尚书,出了名的善政,绝非浪得虚名,考虑的非常周全,如果海上运输兴起,那么丝绸之路必定会受到影响,而丝绸之路的财富在于过路的商人,就那安西都护府的财政收入,八成是靠收取关税。

这恰恰就是韩艺不足的地方,他不清楚大唐各地的情况,他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市场变得更加繁荣,赚更多的钱,如今听高履行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于是道:“高尚书说的极是,这是下官考虑不周全。但是下官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加大对于西域的贸易,这是我们的优势,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对付高句丽和突厥残余势力。”

“二位爱卿都说的非常有道理。”李治点点头,转而道:“但是萨珊王子和西域诸藩的请求,朝廷该如何回应呢?”

韩艺道:“萨珊王子的请求,陛下可以以路途遥远而拒绝,但是陛下也要给予他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微臣认为这是一枚非常好的棋子,有他在手,等我们大唐腾出手来时,就可以借他为由,介入西域。而我们在西域的诸藩国,他们只是在未雨绸缪,大食国并未大举进攻他们,所以我们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担忧,而兴师动众。我们还可以借由大食国的威胁,让这些藩国更加坚定的站在我们这一边,将他们拧成一股绳,甚至还可以要求他们出兵与我们一块消灭西边的突厥残余势力。”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

韩艺继续说道:“所以微臣建议目前继续执行修生养息的政策,集中注意力提升国力,有机会就拿高句丽练练兵,而将大食国视为我们在西域的一个潜在对手,但不急于跟他为敌,将它视作一个几年,甚至于十年的计划,咱们步步为营,先通过商业这种软实力去削弱他们,再伺机而动,但是我们一定要为此做好准备,防止突发情况。”

其实他说这么多,就是一目的,不要兴师动众,因为现在正是商业振兴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兴师动众去打仗,生产力肯定会受到影响,没有生产力,经济肯定起不了,这不是韩艺想要的。

长孙无忌呵呵道:“韩艺,想不到你还有这等远见,真是令人感到惊讶啊。”

韩艺唱反调,他就不说话,韩艺偏向他的时候,他就说上两句。

韩艺讪讪道:“太尉过奖了,下官只是觉得,做买卖都能把大食国给做垮,犯不着兴师动众。”

长孙无忌笑了一声,“夸你两句,你都还喘上了,这话说的都没边了。”

李治哈哈笑道:“但是这话也不无道理啊!”

ps: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