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九一三章 稳定

永不下车 第九一三章 稳定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一方面,盖亚生物的演化,并不存在事实上的“撤回重选”能力,现存的所有生命体,其分子层面的结构都极其相似,哪怕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病毒,也主要以rna的形式保存其内在信息。

另一方面,更直白的道理则是,倘若dna长链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突变发生的频率,则随之骤降。

这第二方面的理由,看起来,无非是在说:

“倘若dna的稳定性超乎寻常,那么,今天盖亚表面的生命必然很原始,也许还要过上百亿、上千亿年,才能演化出人类”。

但实际则不然,须知生命的演化,本质上,完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残酷竞争,考虑到突变的频率,以及突变对个体环境适应性的影响,任何化学稳定性远胜dna的遗传物质,即便在演化中偶然出现,

也必然因其掌控的物种,演化太慢,跟不上环境的变迁,而最终在残酷竞争中消亡。

漫长的演化,冷酷无情的自然选择,塑造出盖亚生物圈的每一个物种,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类,而所有这些物种的遗传信息,

无一例外,全都以dna/rna为载体。

但,这当然不等于说,只有dna/rna这样的双螺旋长链,才能担当遗传信息载体的职责。

在旧时代末年,对dna,研究不断深入,一边试图探寻现存物种的奥秘,同时,也有一些相对而言非主流的研究,在认真探讨另外的可能性,即,以其他更稳定、更不易突变的大分子结构,组建完全崭新的生命。

这方面的工作,在第三次盖亚大战后的世界,一度被管理员打入冷宫。

在“永不下车”的目标面前,血肉之躯,触碰到的希望极其渺茫,对此,管理员们全都看得明白,自然吝于投入资源。

直到西历1509年,盖亚净土建立,在确立净土文明的未来方略之前,方然也好,研究机构的白大褂们也好,都不确定这样的技术,是否“真正有用”,毕竟要追寻永生,路,是明摆着,再长久的血肉之躯,

也绝对无法一直捱到无限远的未来。

摆脱身体的禁锢,才能永生,既然身体只是暂时的、必将丢弃的居所,其设计寿命,也就没有花费时间去大费周折的必要。

待到后来,确定了一条“重返现实”的路,“抑制突变的体质”就更没有研究的必要。

身体,血肉之躯,对人类而言曾极其宝贵,只有照顾好这些软弱、脆弱而终将衰败的血肉,才能将栖居其中的意识,暂时苟活,

否则,就将掉到车外,被无尽的黑暗永远吞噬。

这样的战战兢兢,一旦摆脱,当然不会再有人在乎身体,

更不会为其脆弱而提心吊胆。

当身体,从赖以维持意识存续的容器,变为手纸般的消耗品,其是否罹患坎瑟,委实无谓,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净土文明虽然还在进行“替代dna之大分子”的研究,却无意将其应用于现实中。

重返现实的净土民众,其“替身”的遗传物质,也还是那熟悉的dna双螺旋。

只不过在组装配子时,会将一切基因缺陷尽数筛除。

这样的身体,在盖亚表面的环境中,罹患坎瑟的概率会远低于旧时代的人类,一切不利于抑制坎瑟的基因,都被清除,即便如此,以净土文明的两千六百万民众、以及近乎无穷的六十年人生之轮回,坎瑟的发生,看来仍然是难以避免。

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能治则治,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如果情况复杂、难以根除,大不了也就是提前接入新的“替身”,继而轮回。

关于未来“替身”的凡此种种,长期以来,方然陆续都有所了解。

而意识连接过程,一时半刻,也不会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在逐渐推进进度的过程中,他的消遣之一,就是将整个过程记录到日记里,

毕竟这还是自己第一次“重返现实”。

将成年人的自我意识,连接到胚胎,继而在未来三年中,一点点的完成连接,当事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如何,是让方然很好奇,不过,这种涉及到自我意识本人的操作,注定难以形容,现在总算可以亲身体验,并记录下来。

说起来,自从多少年前,从脑神经系统迁移到“混沌”,自己的“自我”就已经改变,至少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但从血肉之躯到意识模拟器,毕竟只是一种“平移”,现在的意识连接,

则仿佛是将意识的一部分,存至“替身”。

按方然的理解,“我”,正在思考的自己,毫无疑问,正在、并将长久存在于“混沌”的模拟器中,相比之下,不论“里世界”里的id:6724008,还是“女娲”机构里的即将降生之人,在自己看来,

皆为以自我之身份,临时、暂时登录的某一“替身”。

里世界与表世界,一个是虚幻,一个则是现实,但,对此时此刻的自己而言,这两个世界委实并无区别。

随着“意识连接”的推进,渐渐的,方然的意识逐渐融入另一个世界,

也因此而开始经历,那每一个人都曾切身体验、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的,

幼年时光。

幼年,从呱呱坠地(或者更早一些),到三岁左右的自我意识之形成,这段时间,在计算年龄时,必定会被算进任何一个人的人生。

然而任凭怎样回忆,绝大多数人,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这一点,按净土文明的研究,部分归因于人脑的迅速发育,对长期记忆的形成及保持不利,另一部分则归结于语言的形成,让幼儿的大量早期记忆,因“指针丢失”而沉睡在意识深处,终生无从唤醒。

只有极少数人,或者,普通人在极少数情况下,

才会以怪异的形式,回忆起一些支离破碎、光怪陆离的片段。

可是这一次,以完全成型的自我意识,与“替身”连接,方然就如所有已经历过这一流程的民众,对这段时期的经历,感到新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