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五〇章 分解

永不下车 第七五〇章 分解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先用不着动怒,我的意思是,这些知识理论体系反映的客观现实,当然是存在的,但是这些知识、理论本身,则是人类的发明创造。

这一点,用不着举艰深的实例,恐怕我也不会。

但说到物理学的应用,描述粒子的波动性,既可以使用薛定谔方程的形式,也可以使用其矩阵形式,两种形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我不禁要问,究竟哪一种才更“真实”、更“现实”,是方程,还是矩阵?

不论方程,还是矩阵,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吗,并不,真正存在的只有粒子,

以及被‘人类的数学’所描绘的粒子特性。

说到这里,各位应该已能明白,正如若干年前本人在nep区的会议上,对在场者指出的那样:

数学,其所反映除的客观规律,才是真实的,切莫认为这一人造的工具也因此而‘鸡犬升天’,变为横贯宇宙的真理,我所要警示、批驳的,正是这种思潮,你们在座的研究者中,有将数学神秘化、乃至神圣化的倾向;

如果说,这还算不上危险,至少也是很不合时宜的。

为什么今天要将这些?

我想,你们已特别注意到,当今时代的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甚至连‘强人工智能’这种东西,

都已被制造出来,并在决定全人类命运的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态势下,可想而知,任何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除原则上不可能的那一些命题外,都不会超出‘强人工智能’的能力,数学,乃至其他科学,也不再会是人类垄断的专利,而完全可能有迥异的体系形式。

虽然这种可能的形式,根据实验,一时半刻并无法被人类理解,

也无法否认,其存在于ai的核心逻辑之中。

今后,文明的数学研究,完全出于我个人的决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以人为主导,各位无须担心失去研究、探索的机会。

但,你们也必须认识到,时代变了:

凭借空前强大的‘强人工智能’,不仅在算力、也在逻辑思维层面超越了人的存在,人类的数学研究,也必须与时俱进,甚至逐步向ai的思维体系靠拢,而不能抱残守缺,死守为运算、存储与并行能力极差的人脑,而准备的数学规则。

直白的讲,现代数学的绝大多数领域,从拓扑学、到李群等等,几乎全都是能力严重受限的人,为描述、分析与探索复杂现象,而编造出的复杂理论体系。

这些东西,虽然可能对应现实中的现象,但,更有可能的,

只是一类空泛的头脑游戏。

在研究、探索这些高深莫测的数学,进而沉浸其中时,你们,但凡还有一丝理智,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理论,是否现实,难道会没有丝毫的自觉?

唯一真实存在的,是现实,而非任何精妙绝伦的理论,

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能牢记这一点,不论是否认同,至少在人类文明进入关键期、即将跨越奇点的这段时间里,暂时撇开那些华丽而虚幻的东西,向现实,向实践应用,底下自认高贵的头颅。”

说到这里,阿达民暂且喘口气,会场一时间变得十分寂静。

片刻后,才有迟疑的声音响起:

“那么……阿达民先生,您,究竟想让我们做什么,全都去研究所、设计院吗。”

一句基本中性的疑问,表明在场大都数人的立场,众人则缄口不言。

在场的数学家、研究者们,即便内心深处对分明就是一个外行的阿达民,并谈不上敬畏,却不得不谨慎考虑自己的言行。

这种奇怪的氛围,即便身在“替身机器”里,方然也不难感觉到,他摆摆手。

“那要看各位自己的选择,今天的盖亚净土,一点也不缺乏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才,因而,在谨慎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各位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遵从个人选择,去进行自己最愿意从事的工作。

只不过,在文明极大发展、跨越奇点前,天马行空的纯粹理论研究与探索,无法得到充裕的资源支持,

对,说白了,就是不能任意调动算力,其他一切倒还好。”

对数学研究者们的要求,经过发言,阿达民并不确定在场的每一个人,是否都能明白。

他只想告诫这些理论造诣或许极高、却沉浸在自我之中的家伙,哪怕是出于学术探讨、研究突破的角度,也务必正视科技、特别是it与ai带来的变革,进而将人类的数学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数学,正如他在会上所言,形势上的一堆符号、公式、方程与矩阵,看似眼花缭乱,实则不过是人类因自身条件所限,而发明出来的“拐杖”。

但凡是人,天资、教育与努力,可以让能力相差极大,与生俱来的“硬件”却一成不变。

再怎样智慧的研究者,也只能同时处理至多几十个立即数,依靠单线程处理机与规模庞大、调取速度却极差的存储器,进行单路的顺序操作,即便运用抽象思维,也仍然无法脱离基本处理能力的桎梏。

正因如此,面对的问题越大、越繁杂,一个人就越需要时间,去将其用自身能够应付的符号体系,进行转码、分解,

然后才能用自己那可怜的单线程机,化整为零的尝试解决。

纵观整个科学史,作为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的数学,这种特性尤为突出。

任何问题,要想被人类解决,首先要被人理解,科学研究与应用的一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在后者上花费时间,譬如数学建模,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直到“强人工智能”出现前,仍必须由人类来完成。

一旦完成建模,原则上,接下来的工作便可用数学“无脑”解决,

或直接丢给电子计算机去处理。

多少年来,人类解决现实问题,往往便是这样的一种思路,其中大部分时间、资源与人力,都花费在“分解、重构与描述问题”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