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四七章 记忆

永不下车 第七四七章 记忆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这种前景,显然,在座代表们都设想过,发言者轻咳一声:

“时势的确如此,全民永生,与新成员的加入,是一对迟早会爆发的矛盾。

长生的技术,如今似乎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从长计议,如果未来真的如您所描绘,那么,人类必然直面这矛盾,那时又待如何?”

“首先,必须声明,文明如何保持活力,我本人也还没有一万全之策。

但解决的思路,完全可以奉告:

事实上,盖亚净土正在进行的研究,所谓‘永不下车’,并不一定是各位所理解的那样。”

“……?”

“各位,不必担心;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定义当然不会有不一致。

毕竟自己是否‘一直活着’,这并不是可以模棱两可、或者由他人说了算的问题,具体细节,可以关注相关研发机构的报告,这里我只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活着’,对在座每一位、乃至于我本人而言,完全是一种基于历史的经验,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经验,或许就将变得不合时宜。”

驱使“替身”坐在桌旁,看到代表们一脸疑惑,方然整理思路、岔开话题:

“其实,所谓‘文明将变成死水’的担忧,那总归还很遥远,早在这一困局到来之前,事关永生,我们就会先遭遇到另外的麻烦。”

接下来,花费一些时间,阿达民吩咐asa给在座者提供资料,

概略说明盖亚净土的“意识迁移”等研究。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在西历1512年的盖亚净土,看起来已不是一项无法触碰的奇迹,近年来关于“意识迁移”、“脑外连”乃至“意识模拟器”的研究,进展都还顺利。

如斯蒂芬*霍肯教授这样,危在旦夕,传统维生手段不一定可靠,原则上已可以进行“意识迁移”,采用脑神经系统与“意识模拟器”相连的手段,逐渐将教授的自我意识迁移到一套计算机系统中。

之所以还没有这样做,无非是顾虑风险,想在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再进行。

事关永生,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大方向相比几年前而调整,崭露头角的量子计算机被纳入项目规划框架内,目前还在验证其可用性。

如果这一技术可行,量子计算技术支持的“意识模拟器”,规模、功耗乃至性能,都会胜过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然而不论采用经典计算机、还是量子计算机,有一个关键性问题都无法回避,

便是人类的记忆。

“意识模拟器”的初期验证机,方然记得,主要以承载“自我意识”为目标。

为承载这种流淌的生物电,模拟器的架构、模块设计与实现细节,是一种情形,在其基础上添加“记忆保持”功能,则又会是另一种情形。

丢失记忆,按当今时代的理论,并不会毁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却必定会影响其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这是旧时代诸多案例中,从脑震荡到失忆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科学设想的结论。

某种程度上讲,自我意识,是记忆充实起来的东西。

彻底抽离一个人的记忆,仅存意识活动,这个人,还是不是最初的哪个人,

这一点直到今天,在盖亚净土的研究机构中,仍存在争议,主流观点并不认为摧毁记忆会一并摧毁自我意识本身,但普遍都认为,这会妨碍到当事者的“自我感知”。

说白了,倘若没有记忆,一个人连意识到“我是谁、我在哪”,

都将会极其困难,甚至根本办不到。

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记忆,都是一个人之自我思维的组成部分,虽然直到今天,盖亚净土的科学家们,仍未对脑神经系统中的记忆、思维、意识等相关概念有准确的把握,但却清楚的知道,

这些东西,就在那里。

一方面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意识迁移”过程,有几乎必然会损失记忆。

记忆,简单说来,是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这种有形的存在,并无法通过生物电的流动、扩散与驻留,迁移到“意识模拟器”。

取而代之的办法,现在,办法似乎有很多,

但没有一种可以确保将脑神经系统中的全部记忆,完整无损的“复制”进模拟器。

原因很简单,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读取”记忆的手段,已有的手段,从脑电波分析、到全脑电流扫描,都只是辅助的手段,神经元间的突触,乃至其内部的生化改变,究竟代表什么样的记忆内容,

除当事者外,他人一概无从得知。

不清楚事务的内在机理,却可以迁移思维,这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其实却不然,迁移意识并不等同于“制造意识”,而更像是在大致考察植物的生存状况后,将其移入新的花盆。

浏览到这里,阿达民就对在座者指出,与久远的“文明僵化、一潭死水”危机相比,人类追寻永生的过程中,记忆造成的麻烦可能来的更早,而且,其实质与“禁绝繁衍”如出一辙,解决的办法也异曲同工。

“各位,虽然你、我,现在都还是寿命短暂的一介过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想象力。

不妨设想,当一个人活得越来越久,年龄大大超出旧时代的平均水平,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久,那么这个人的记忆,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种事,在生命演化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发生,

只因原始生命并无‘记忆’可言,高等动物如人类,一生如白驹过隙。

而我们的躯体,头脑,显然并未被演化塑造为可以连续工作几百年、几千年那样久,这,并非运行寿命的限制,而是功能上的不可实现:

无法想象,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的人脑,能够存储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所有过去。

这种情形绝无可能发生,事实上,即便人的短暂一生,记忆也不断在刷新,旧的记忆被有选择遗忘,新的记忆则在脑中积淀,撇开年龄所致的效能下降,可以认为,这一过程贯穿生命的始终,是再寻常不过的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