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三七章 物性

永不下车 第七三七章 物性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窘迫的经济条件,一方面,让底层民众无力为子女提供完善的教育条件,甚至自己整日为生活奔波,连亲自看管、教育都做不到,另一方面,这些民众的子女,稍有成长后,也不难看到自己的暗淡未来,心怀懊丧。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乃至头脑思维,

很容易与社会性割裂,进而,退化到一切全凭暴力说话的动物之丛林状态。

需要吃穿,就去不择手段得到,需要快意,就去恣意欺凌异性,凡此种种恶行,在成年与少年犯罪者的眼中,性质并不一样。

成年犯往往是意志不坚、或权衡利弊后为之,很多少年犯则根本未曾思考,全凭一种动物性的本能去行动,突出例证,就是即便在犯下罪行后,仍表现的若无其事,正恍若猎杀羚羊的野狼,不会呆在原地抱头痛哭那样,

它们,根本不会意识到所做的一切,已彻底自绝于人类社会。

这种突出而惊悚的特质,事实上,广泛存在于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养的少年身上,至于说其中的一小部分,因重罪而进入民众实现,被口诛笔伐,

其实只是因为其余的一大部分,目前暂时的,还没有犯下严重罪行的机会和条件。

要么是自认可以脱罪,要么对惩罚浑浑噩噩,不论哪一种情形,对旧时代的联邦社会而言,任何事后惩戒的手段,都无法将这些少年从犯罪深渊中解救出来,也无法让社会摆脱少年犯罪的阴霾。

唯一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手段,只能是像盖亚净土这样,从源头上解决“经济地位不平等”的根本问题。

在1510年的盖亚净土,或者,更早年间的东北太平洋大区,一切就已是如此,当群体中所有成员的经济地位,完全相仿,既不会有父母因糊口而无暇照管子女,也不会有父母自恃权财而放纵后代。

进一步的,整个社会的精神氛围,也一扫过去的阴暗污浊。

在这种环境下,哪怕是某些人谈之色变的“xyy基因携带者”,没有一定的外界影响与刺激,也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

一旦通过釜底抽薪的方式,杜绝少年严重犯罪,在今天的盖亚净土,便可以真正贯彻实施“宽容未成年”的法条,在“保护少年学习成长”与“维护社会成员利益”之间,取得一种相对理想的平衡。

当然震慑的法条,仍然存在,动机确切的重罪一律严惩,根本不看年龄。

而对于asa递交报告中所记述的,那些后果轻微、容易纠正的不当行为,整个惩戒体系则宽容的多,甚而并不认为这些是犯-罪。

譬如拿取他人、或公共物品,对成年人,毫无疑问是“盗-窃”,对少年而言,则往往是一种物权规则的认识模糊所致,在今天的盖亚净土定居点内,这一行为的后果也很有限,且完全可以弥补。

再譬如一时冲动,骚-扰异-性,看似性质十分恶劣,其实也不过是本性使然,需要掐灭的不是这种本性,而是经过适当教育,使其明白在现代社会之中,一个人要如何行动,才能在不伤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这方面需求。

凡此种种的教育、纠正,看起来,内容似乎十分繁杂,

本质却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判据。

在现代社会,或者,在即将到来的文明2.0时代,一个人,首先要能正确评估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与整体利益,

并在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是不是说,一个人绝对不能损害他人、或整体利益,才有资格去追求自身的利益;

旧时代的顶层,很喜欢这种恐吓性的说辞,方然却对这种双标嗤之以鼻。

坐拥庞大财富、至高权力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自身利益早已满溢横流,出于资产增殖、追逐利益的贪婪,却最喜欢用这一套来束缚底层的手脚。

实际又怎样呢,一个人,但凡在现代社会,要不伤及他人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

这根本就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要想存活下去,起码要呼吸清新空气,而这便要求适当的环境管制,进而必定损及周边污染性工厂的生产利益。

反过来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岗位,倘若在污染性工厂中,其利益的实现,便必定损及周边所有人呼吸清新空气的利益,在既有技术条件下,不污染大气,他的工作便没有着落,他的工作有着落,其他人呼吸清新空气的诉求就会落空。

至于吃饭,穿衣,同样如此,除非如鲁滨逊那样,一个人在荒岛上自给自足,否则,一个人的穿衣吃饭,就需要粮食、布匹生产者的辛劳。

这样描述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角度,似乎是很奇怪。

每一天都在发生的事,剖析其本质,居然是持续不断的利益之彼此妨害,人类社会难道就是这样的病态吗,

当然不。

而是只要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会给利益受损者一定的补偿,原则上,补偿力度大于其利益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与社会运转的大方向相符。

社会的整体利益,相形之下,在今天的盖亚净土倒很容易理解,

无非是净土全体民众的利益之总合。

至于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如何实现,途径其实有两种,不过在今天,第一种、也就是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已经被“全产机”体系占据。

那么定居点内的所有人,要实现自身利益,便只能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式,彼此交换。

这种交换,在旧时代的人类文明中,司空见惯,买卖粮食、布匹,政府税收、福利,乃至某些不宜言说的贝才-色交易,

一切皆属此类。

社会中,一个人要追逐自身利益,又无法取代“全产机”去从客观世界发掘,便只有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而必然给予其一定补偿,这就是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熙熙攘攘之表象下的本质。

至于这种损害与补偿,或者,统称为“交易”,

一切当然要以“等价交换”为底线,当然,彼此都认为“所得大于付出”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