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六十三章 种群

永不下车 第六十三章 种群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方然的学业,表面上平淡而有序。uu234

优等生,中学时代持有的头衔,进入伯克利后,他却很快泯然众人,成为校园里一个不太起眼的存在。

并非是因为懈怠,或者是因为缺乏天赋,事实上,只要方然想做,哪怕在伯克利的生命科学部,也照样可以成为学霸,但手头的事情太多,研究信息技术和打理实验室占用了太多时间,功课自然就稀松平常。

成绩几乎全a、偶尔有一两个b ,方然看得很淡。

现在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实验室,平时很克制的不表现出实力,专心伺候电脑,只在闲暇时写一两篇种群演化、细胞遗传演化的文章,用这种方式让罗伯特*布朗教授知道,他并没在实验室里瞎忙活,而是帮导师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最起码,这些文章的水平都还凑合,影响因子并不难看。

对布朗教授的吩咐很上心,方然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菲薄的报酬。

进入伯克利后,这段时间,他的网络技术又提高了一大截,窥视数据的本事也更娴熟,经过调查,布朗教授在伯克利待得时间不长,其他时候,往往就在比弗利山庄,或者周边很广阔的区域,联邦电信的手机定位数据,对照地图,他发现教授的落脚点往往在小城镇,甚或农场、野外,不知道都在做什么。

不仅如此,罗伯特*布朗的亚马逊采购记录,也是林林总总,有一段时间,方然甚至怀疑这位教授是野营、探险的爱好者,从压缩口粮到燃料电池的各种装备,完全可以支持横穿落基山脉这样的大冒险。

但是后来,结合自己的观察,方然又否定了这一判断:

很显然,这位罗布特*布朗,是头脑复杂,心思缜密的那种人,和四肢发达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根本就不搭边。

那么他在做什么呢。

方然的好奇,大半是出于很实际的考虑,首先判断布朗教授几乎不可能是“同类”,毕竟连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都不上心,门户大开的网络记录,又找不到一点追寻永生的迹象,如果这都是教授在隐藏,那也藏的太深了,甚至什么努力都没有做,等于是在虚度光阴。

既然不是“同类”,那么,了解布朗教授的行踪,或许会有所收获。

相信自己的直觉,接下来,方然就一直在实验室忙碌,试图从细胞演化的项目里得到些启示。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不管怎样分析,揣测,对dna为何会放弃容器,他始终找不出一个可信的解释。

培养皿里,毫无意识,不知廉耻的肉块,肆意生长,某些样本很快越过了巅峰,细胞大量死亡,即便不是全灭也只能苟延残喘,但也有些样本,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不加限制的供给养分,方然甚至觉得,那些肉块会持续不断的分裂,生长,直到塞满整个实验机器,造成一场生化灾难。

但现实世界却不是这样,一段时间后,dna总是会放弃容器,真是匪夷所思。

特别是,考虑到dna的复制过程,难免出错,即便借助容器的繁衍而扩张自身的数量,本质上也是一种很有风险的事,结果,盖亚今天的生物,与远古时代的生物近乎完全不同,dna的传承也宣告失败,尽管它自身并没有意识到。

容器的死亡,对dna,多少肯定是有利的,否则,就不会在自然选择中幸存。

但这好处究竟是什么呢。

日复一日的观察,每天花些时间,应付实验室的模拟计算和数据,方然有时也会发一小会儿的楞,对着监控头下的培养皿若有所思。

线索,就在这些玻璃盘里,即便一开始还非常隐蔽:

种群演化,原本认为和永生并不相关的领域,现在,观察每一天的实验数据,注意到培养皿中细胞群落的数量,特别是代际更替的特性,对专业课的讲解,方然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代际更替,不论繁衍、还是复制,所有生物种类都要经历的一种过程;

dna消灭容器的动机,就潜藏其中。

生命的演化,是复杂的,一代代的染色体精确复制,和偶然出现的错误,一方面让生命具有了继承性,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压力导致的演化;这种过程,体现在亲代与子代的更替上,dna看似荒谬的行为也就有了很合理的解释。

选择的压力是什么呢:

环境,当然是,但在很多情况下,同类,一样也是。

培养皿里的组织样本,就是一个实例,哪怕有近乎无限的营养供应,作为整体的肉块,也不太可能始终得到予取予求的供给,在细胞不断增殖、接近填满空间时,染色体分析就揭示了一件事,这些细胞,成分正在起变化,旧的细胞正在加速凋亡,新细胞的占比在提升。

染色体复制,通过一些位点的观察,勉强可以区分亲代和子代,但并不容易。

然而细胞总体的数量,体积,却很容易观测,在充裕养分的支持下,培养皿中的细胞数量一开始会暴涨,然后趋于稳定,在一段时间的平台期后,甚至会逐渐下降,具体分析其中细胞的dna,端粒磨损程度都很严重,虽然时间有限,但方然也能想象得到,这些来自不同生物的样本,毕竟不是坎瑟细胞,要无穷无尽的增殖下去并不现实。

最终,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培养皿里会连一点生命的迹象都没有。

换一个角度,重温刚才的过程,细胞之间的关系,就和生物种群的演化十分相似。

生物种群的代际更替,有同样的困扰,即便再怎样优裕的环境,也不可能承载理论上数量无限的繁衍,即便每代之间的dna稍有不同,但作为同一个物种,任何种群迟早都会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环境,可能来自种群内部,但总的来讲,其性质都是一样的:

当生物数量的增长,超出极限,接下来dna的策略就至关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