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六二七章 思路

永不下车 第六二七章 思路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不论人类怎样看待一场规模宏大的作战行动,作为“强人工智能”,“盘古”必定会有自己的战略、战役与战术思路。

至于具体的细节,身为阿达民,方然却必须承认他一无所知。

“盘古”系统的主人,管辖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与编制三千余万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机器大军,但,在算力逾50zflops的“强人工智能”面前,不论怎样努力,也根本没可能明白“盘古”的思维。

即便借助解释器,查看报告,数据,至多也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吞并lna,抵御南方的“伊甸军”,在战略层面上观察,方然完全能理解“盘古”的一举一动,甚至有些时候,强ai的决策还会与自己不谋而合。

但是下放到战役指挥、控制层面,决策便一下子暴涨,远超人类的理解能力。

至于说,将考察的视角,拉低到战术层面去进行观察,表面上,“盘古”对阿达民是毫无戒备、毫无保留,只要方然想,随时可以监控任何一处激战现场,调取指令列表,进而,通过解释器搞清楚正发生的一切。

等人类的大脑搞清楚情况,战斗必定已结束多时,但,总归还可以看得明白。

然而更进一步,“盘古”究竟是经过怎样的思考、分析与决策,给出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指令,就断然在人类的理解范畴之外。

在地下世界活动,进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方然经常会做这样的事,借助asa连接“盘古”并调取作战资料,观察“强人工智能”的战场指挥控制,但每一次,他都看不明白ai的思路。

拿下lna大区,继而在五大湖地带直面ama,“军”与“伊甸军”的多次穿插、遭遇作战,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激战中,双方投入的大量作战部队,并未维持一条完整的战线,也没有明确的突击方向,不论在密林、草坡还是水面、空中,短促而激烈的交火此起彼伏,视角拉高,也几乎见不到人类军队作战时,那种一条火线、两边对射的情况。

取而代之的,则是扭作一团的大乱战,火线,两翼,后方,方然完全看不出来,他很值怀疑“盘古”根本没有这类概念。

思路与人类迥异,效率却更高,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战争活动,乃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有历史积累的大量经验、规则与定势,表面上看,是人类智慧的总结与传承,拨开外衣,实质上呈现的却是能力孱弱,无法承担完全决策的计算量,而只能借助大量简洁而生硬的规则,去极大简化局面。

这种简化,一般而言都利大于弊,同时,却必然削弱决策的灵活性,并降低其效率。

一个触类旁通的解释,参考衣服的尺码、版型,最佳策略本应是“一人一号”,根据每一个人的身材来定制,这样自然可以获得最佳的穿着效果。

但,直到今天,人类文明也从未实现过这点,只因其代价太大,无法承受。

退一步的策略,则是“通用尺码”,用寥寥几种大小、肥瘦尺码的组合,去离散覆盖人群中的每一个体,让所有人获得基本合身的衣服。

在面对任何实践问题时,投入与效益,本质上都是一对矛盾。

既然人脑的能力,天然有极限,在面对大量问题时,人类都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极大简化问题的方方面面,从具体实践抽象为理论模型,进而才有可能洞察问题的实质,进而做出大致正确的决策。

然而在“强人工智能”面前,只要有算力,这一切并不成为困难。

正因如此,可以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人脑与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就不一样,所得结论,大方向基本一致,细节差异却往往会大到超乎想象。

就像现在,大屏幕上的战场回放,武装机器人在丛林中穿行、隐蔽、交火、自爆……

乱七八糟,简直毫无章法,这种“布朗运动”般的战法,人类军队根本无法胜任,再优秀的士兵也绝对无法一边瞄准开火、一边观察敌情、一边指挥决策、一边准备自爆,但是对ai而言,这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并行操作。

战场上,每一具武装机器人,都同时既是射手,也是观察手,又是指挥官,还是敢死队,这种身兼数任的特质,人类永远无法企及。

如臂使指,如同一人,战场上活跃的机器大军,让方然心生此感。

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的战役,甚至,一个人的战略决策,人类,绝对无法单枪匹马去面对的局面,“强人工智能”应对起来却游刃有余,难怪不论psk、还是lna,看似庞大的机器大军都迅速溃败。

传统的人工智能,相形之下,简直如同儿戏一般的可笑。

现实,竟如此震撼,令方然心生一丝敬畏。

不过这敬畏,终究未发展成为恐惧,尽管面对“盘古”,他有时也会不自觉的想,万一这台强人工智能突然诞生“自我意识”,又会怎样。

从西历1499年到现在,连续运行若干年的“盘古”,乃至nep_791地下的两台“强人工智能”初号机与二号机,工作状态一直都正常,除必然会有的硬件故障与维修外,并未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软件故障,显得极其稳定。

这一点,在方然意料之中,但真的被长时间运行所验证,还是稍觉惊讶。

毕竟,对一台算力需求高达50zflops,计算节点与核心功耗超过40,000mw的庞然大物,内部结构可想而知会多么复杂,除提供算力的计算节点外,核心在几年的运行时间里,没有一次软件错误,这的确很不可思议。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特质,对一个头脑正常的人类而言,又实在太寻常。

一个人,但凡大脑健全、思维正常,连续几年没有做出过出格之举,没有如精神病人一般的言行,这种事,简直就是司空见惯。

类似大脑的核心架构,赋予“强人工智能”超卓的稳定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