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五十七章 枪击

永不下车 第五十七章 枪击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在普遍允许公民持枪的联邦,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死于枪击的人数都超过三万。顶 点 X 23 U S

人口不过三亿,每年被枪干掉足足万分之一的人口,这并不是战争,效果,却比战争更恐怖。

联邦近年来对外干涉的若干次战争,累计阵亡数,也还不到三万人。

人口三千万的加利福尼亚,按比例,相当于每年随机抽取万分之一也就是三千人,押解到旷野,然后用机关枪成片屠杀掉。

骇人听闻,是吗,倘若这种事真的发生,第二天州长就得下台。

然而还是这三千人,散落在加利福尼亚各地,以随机的方式,在一年中的不同时刻被各种口径的枪械打死,这,就不那么血腥,不那么可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容忍”,否则方然真的想不到其他理由,为什么每年都有人命丧枪下,联邦的禁枪工作却还是一如既往的迟缓拖沓。

三千人一起死掉,是骇人听闻,零零散散的死掉就只是社会新闻。

多数人类,就是这么感性,这么的不讲道理;

无可救药。

感慨着人类群体的愚蠢,方然微觉愤懑,但这对保障自己的安全并无一点用处。

不管联邦的法律如何精妙,每年三万个死亡名额,却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即便不同的人群,遭受枪击的概率必定有极大的差别,但终归还是一种威胁。

致命,而毫无道理可讲,头盔和防弹衣也许有用,但脸呢;

挨一枪就基本被爆头的命门,又怎么防护,还要他每天戴防暴头盔,放下两厘米厚的玻璃面罩出门吗。

怕死到一定程度,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同类”的识别特征之一呢;

方然讪讪的想。

从中学到大学,一个学习阶段的差别,让方然必须直接面对很多事,比如“叶子”,比如人际交往,现在,他又极其后怕而庆幸的意识到,从巨山孤儿院到伯克利的十五年人生轨迹里,他曾侥幸逃脱的,是怎样冷酷无情的概率式死亡。

每年,联邦公民死于枪击的概率,大致在万分之一。

那么随便算算账,毛骨悚然的,倘若按追寻永生的第一个小目标,一百二十岁,暂时忽略不同人群的概率差异,那么从零到一百二十岁的漫长人生中,自己遭遇枪击的概率,居然就高达1.2%;

其实又岂止是一百二十岁,只要计算到一百岁,概率就已超过了1%。

百岁老人的一百种死法,枪击,恰好占百分之一,寻常民众大概能体会到这说法隐含的黑色幽默,方然却只感到畏惧。

但翻来覆去的想,按眼下的条件,他委实没办法完全抵消这1%的枪击概率,所能做的,除在网络上采购防护面积更大、等级更高的防弹衣,防护帽,也就只有尽量不出门这一条路。

宿舍的门,是特别加固了的,内外两层防爆膜,喷涂弹性防弹涂料,一般的枪械都无法穿透,更谈不上破门而入,这给了他起码的安全感。

但几年大学时光一晃而过,踏入社会,又要怎么办呢;

哪怕是出于“知己知彼”,方然也开始关注武器,枪械,凡此种种的一切。

查阅法律,加利福尼亚州的枪械管理很严,至少表面上如此,未成年的方然没资格申请持枪证,没资格购买、持有或使用枪支,哪怕在射击训练场也不行。

不过,借助先进的it技术,旧金山湾区却有好几处虚拟射击训练场,可以让训练者体验到近似真实的枪械射击。

虽然射击的场景,都是虚拟眼镜显示的影像,后坐力和枪声也来自于电动仿真品和环境声效,但对方然来讲,这种“缺乏刺激”的场所却是唯一的选择。

真刀真枪的射击训练场,是不可能去的,对追寻永生的人,简直就像为练游泳而一头跳进太平洋中心;

说不定还没熟悉武器,就会被流弹、或者脑筋有问题的人干掉。

但虚拟训练场就真的安全吗,想来想去,方然还是打消了外出的念头,而花费一笔资金,采购昂贵的全套设备,在宿舍房间里熟悉枪械特性。

练习枪械,全套防护出门,平日里深居简出、不和陌生人交往,熙熙攘攘的伯克利校园里,方然感觉自己似乎成了一只不见天日的鼹鼠,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研究浩如烟海的生命科学、或者信息技术文档,要么就是给“国际商用机器”撰写测试报告,调试接口程序,得到的报酬,则辗转进入网络上的匿名账户。

虽然没有亲见,但,想必矿工的生活也不过如此了罢。

窗外的校园,叶落知秋,日子一天天接近冬季,方然的行动却依然故我,每一天安排的满满当当,伯克利校园里的风景视若无睹,几次默然拒绝后,身边也不再有暗示好感的女生,或者男生,生活回归平静,他很满意。

然而风平浪静之下,联邦经济的暗流汹涌,却一天天跳动,让他心惊。

经济危机,征兆,在危机爆发之前任谁也看不出来,至少那些经年累月研究经济的行内人,名校出身的专家,往往也对着一大片纷乱的数据挠头。

但方然却不是这样,没有科班的束缚,尝试从根源上观察社会的经济流动,他很快理解了现存制度下,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甚至也找到了一个暂时的资金避难所。

虽然这种交易的标的,怎么看,也只不过是庞氏骗局般的存在:

比特币。

诞生于西历1457年,时至今日,一提到比特币,或者其他任何电子货币,总会有过分热情的拥簇走近前来,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尝试给满脸狐疑的陌生人解释清楚,什么是电子货币,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虚拟记账,以及,为什么分明是一堆电子数据的比特币,会有不断升值的趋势。

电子货币,一看就挺时髦的名词,方然花费了不少时间研究,才模糊的得出了结论。

这究竟是什么呢,是一堆数据,存储器里0、1的组合,还是天生无法仿冒、永远通缩的未来货币,只要持续持有,就能获得不断膨胀的财富;

都是,都不是;

基于迥异的动机,站在比任何一个圈内人都更宏观的立场上,方然的缜密观察,让他明白了数字货币的本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