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五〇九章 异样

永不下车 第五〇九章 异样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物种,其特质不仅由基因直接塑造,还会受到从外界环境到发育环境的一系列间接影响。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便会明白,保存某物种的基因,并不等于就保存了该物种本身。

基因,从辨识的角度,的确是该物种区别于盖亚表面其他物种的唯一标签,但仅有这“标签”还不够,若想在物种灭绝后,准确“复原”出该物种的个体,乃至群落,还需要十分准确的个体发育环境、群体生存环境等信息。

而所有这些信息,可想而知,保存的难度比一堆dna数据高得多。

不同于数量、容量与编码形式皆可知的dna,影响一个物种的外来因素,边界太模糊,究竟要将信息采集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完全复原该物种的要求,这问题几乎无法回答。

唯一准确的回答,是“未雨绸缪”,根本就不要让物种陷入濒危、极危的境地;

同时也是一句毫无用处的废话。

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困难重重,曾经在这一领域长期钻研,方然对此心知肚明。

他更清楚的是,今天,就在盖亚表面的广袤大陆,乃至浩瀚大洋,无数极危物种,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在灭绝。

而应该对此负责、也应该行动起来的人类,却忙于内斗,即便本身并没有恶意,客观上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没有余力去稍加干预,更不用说洗心革面、改弦更张,进而扭转盖亚生物圈的宏观进程。

能做的太少,那么,也只能量力而行,做到一点就算一点了。

物种灭绝,趋势照这样持续下去,总有一天会突破盖亚生物圈的承受极限,到那时,世界会变作什么模样,阿达民眼下并无暇关注。

身为一介管理员,要分神的,又何止这样看似不疼不痒的消息。

回首过去,记忆,容量与准确性终归有限,往往是借助asa的庞大数据库,方然才能厘清思路,继而感慨自己走过的这一段崎岖道路:从西历1489年8月19日起,这世界,便充斥着各种坏消息,纷至沓来,令人窒息。

这一片铺天盖地的压迫之中,“强人工智能”,便好似一根救命的稻草。

掌控nep,日理万机,表面上管理一大片井然有序、实力强横的“一人之国”,忙碌的男人心里却比谁都更清楚,这种表象,注定无法持续到永远。

现如今,完全是因“一人治下”的架构、与编制14,310,000的暴力机器,暂时得以维持,畸形的残存文明,怪异的大区对峙,种种光怪陆离潜藏之下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如火山爆发,岩浆横流,将这世界焚烧殆尽。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这也是方然决定研发“强ai”的初衷。

自西历1453年,一直走到今天,眼前,已不再有前人看透、铺垫的路,从今往后的每一步,只能自己决策,自己承担。

通往的是天堂,还是地狱,一切也都只能独力承受。

一人独行,完全无法指望任何同类,即便治下研究机构里的专家,学者,也只能供驱策、而无法共疾苦,研发“强人工智能”的动机,是否也包含着对这种绝对孤独、绝对寂寞的某种畏惧呢,自己也说不明白。

决策,继而行动,不惜代价的巨大投入,终归有所收获。

西历1497年的某一天,用餐时,方然接到nep_791机构发来的报告,呈报的特殊事件节点,让他看后为之一振。

兴奋,当然是有,与此同时也感到深深的紧张。

怎能不紧张呢,毕竟,

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某种程度上,创造出了超越自身的存在。

“强人工智能二号机”,项目代号“混沌”,该系统在持续70小时的运行后,开始向存储器中增添数据,直到今天,上电运行后的第693小时14分45秒,系统提取的刷新数据,显示其推导出的某条结论,“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也就是人类未曾知晓的、崭新的数学知识,是这样吗。

简单浏览报告,方然明白了这想法不一定正确,以nep大区的数学研究机构,并不太可能掌握这世界上的所有数学知识,fscim体系里的数学领域相关知识,也远没有完成100%的定义,所以这断言为时尚早。

不过,基于fscim体系的解析,“强ai二号机”推导出的结论,是nep大区内的数学家们未曾得见,这倒是一个基本确定的事实。

西历1497年3月23日,历史上头一次,人类借助ai“得到”了某定律的证明。

定律的具体形式,身在领域之外,方然一时间还没办法理解的很透彻,总之是数论中的某个命题,其冷僻程度,并没有形成猜想、并以提出者进行命名,看到结论后,包括nep_705、706等机构里的数学家们,也多少有些意外。

当然,他们中的所有人,并未被告知“这是一份来自ai的证明”。

nep_791研发组的成员中,也有数学专家,因为知道这一份看上去平平无奇、至多“挺有技巧”的证明是来自于谁,而抱有极大的兴趣。

但他们研究之后,并说不出,这条看起来有点意思的性质,究竟是迄今为止无人发现、无人问津呢,还是作为一个没有显明价值的小结论,曾经被数学研究者们发现,并随意的放置在一边,没有格外关注。

这一情形,在旧时代的技术条件下,有点不可思议,但在新时代则实属寻常。

旧时代的人类文明,凭借发达的通讯手段而联系在一起,数学领域的绝大多数成果,都会迅速传遍整个学术界。

哪怕是那些没多大价值、探索难度低的结论,迟早也会被收录到位于联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基础信息数据库”……

简单浏览报告,方然明白了这想法不一定正确,以nep大区的数学研究机构,并不太可能掌握这世界上的所有数学知识,fscim体系里的数学领域相关知识,也远没有完成100%的定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