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四九八章 阴云

永不下车 第四九八章 阴云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曾经被学术界认为高不可攀的“强人工智能”,现如今,只需一个大区的少量经费、资源,就能研发出来,这的确令人意外。

但想了想,方然也没有十分惊讶,毕竟自己想要研发的“强ai”,和旧时代学术界心心念念的、那种能通过“图灵测试”的强人工智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两者的研发难度大有区别,也是很寻常的。

另一方面,既然两三年就能有成果,对“强ai初号机”的能力,也不能期望太高。

不同于旧时代的“图灵测试”,今天的强人工智能之判据,着眼于本质、而非表象,nep_791研发的初号机,哪怕其行为特质,以图灵测试的判定就是一个智障,只要表征出可信的自主思维特征,就可以认为研发成功。

一旦研发出基础架构,原则上,要实现更强功能的“强人工智能”,便只需提升其规模。

与人类受制于大脑体积、结构的困窘不同,计算机系统,目前还没有碰到基本架构与运行原理决定的性能天花板,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计算效率,虽然只有35~40%,相比上一代超算,怎么说也还在继续增长。

而人脑,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的组织体,重量一公斤有余,物理上的限制在现阶段几乎无法突破。

有些研究甚至认为,目前的人脑已经是有机物细胞器官架构的最高水平,即便再怎样演化,譬如增加神经元的数量(提升规模),提升单个神经元的体积(提高信噪比),填充更多的脑白质(拓展带宽),都会因产生的副作用而得不偿失。

这些研究,在asa的数据库里都有,方然也读过一些,只是暂时还未能确证。

但现在这一切已不重要,不论人脑是否还有演进的可能,短时间内,也根本无法获得飞跃性的提升,根本无法追赶电子计算机的脚步。

只要得到一台切实可用的“强人工智能”,只要肯投入资源,便能得到更强大的“强ai”。

尽管这种投入,费效比想必会是一条斜率不断接近于1.0的曲线,随投入的翻番,所获得的性能则距离翻一番越来越远。

总体看来,还是会比豢养人类研究者更经济。

ai与人类研究者,谁更经济,这是方然一早就判明了的,专家组的意见也大致如此。

即便按目前的粗略预计,要具备与科学家相近的智力水平,整个“强人工智能”系统的造价与运行费用必然十分高昂,甚至会大大超出培养、雇佣一批科学家的总消耗,投入产出比也会很难看。

但换一个角度,一个人的智力再怎样高超,将一群人组织起来,从事研究,则所有研究者都会被“信息交流效率低下”所困扰。

人类拥有的交流手段,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而这些手段,就算其中效率最高的视觉,传递讯息的能力也一点都不强,即便借助学术论文、科研资料,研究者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很难超过10~100bps。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联系愈加繁杂而紧密,这一问题便格外突出。

而利用fscim体系的计算机系统,则高效得多,哪怕微型计算机之间,彼此间的信息互联也能达到gbps、甚至成百上千gbps的速率。

通讯的优势,在一定系统规模的支持下,可以弥补节点的能力。

继而,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创造出智力超越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系统,也会比想象中来的更容易。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1495年深冬,nep_791地下建筑内的“强ai初号机”完成初步配置,各模块调试正常,等待阿达民审核一系列初始配置,将数据装入系统,就可以上电进行第一次持续联调。

只是1pflops基础算力,对应的智力,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这一点,在研发时进行过几轮仿真、估算,事到如今,莱斯利*兰伯特还是说不准,毕竟置信区间跨越几个量级,这种预测数字几乎没有意义。

故,在设置初号机的背景知识库时,研究人员的设置,是谨慎的提供fscim基础库数学部分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年头已久、绝对正确的概念、公理、定理等,难度则设置在“小学低年级”的水准。

难度水准仅供参考,事实上,研发组中的数学家,会同莱斯利*兰伯特一起研讨,仍无法判断提供给“强ai初号机”的数据,相当于人类的什么水平。

反正一开始的强人工智能,无须与人类比较,只要有自我思维能力即可。

贯注数据,检查所有模块正常,西历1495年12月的某一天,强人工智能初号机进入第一次没有明确目标的全系统联调,算力1pflops的巨型机开始全速运转,监控系统抽取的数据,显示ai的逻辑内核运行基本正常。

基本正常,放在传统的计算机领域,这是一个很模棱两可、似不应出现的词。

用在当下的场合,显然,也不是指任何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外围电路所必然存在的大量瑕疵、bug等因素,而是对一个被期望有“自我演化”能力的ai,究竟什么样的运行状态是“完全正常”,本来也没有100%准确的判据。

身在nep大区某地,通过监控网络,方然“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屏幕上的画面,很普通,“强人工智能”的上电运行、测试,过程也和一般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差不多,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别环节。

自己参与到这一项目里,身为前ffri-it(自封)的资深专家,方然没时间亲自为“强ai”编辑所有的fscim条目,不过fscim的条目的审核,则必须亲力亲为,才能保证身为管理员对其有起码的掌控。

尽管如此,对这一具“强人工智能初号机”的机理,他的理解程度则很贫乏。

不仅是阿达民,事实上,根据“强ai”的总体架构,一旦该系统上电、开始运行,一段时间的自我演化后,系统的当前状态都会变得未可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