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四六九章 态势

永不下车 第四六九章 态势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想象着一场大区之间的战争,用不着亲历,方然也能想象得出,那将是一场与有史以来任何战争都截然不同的战斗。

nep对抗psk,这么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动因,将是“阿达民”一人的意志。

只要自己下达命令,不论大区内的其他所有人怎么想,怎么看,战争都将迅即爆发,古往今来任何独裁者、暴君都无法做到的,方然实施起来却没有任何掣肘,但,这并不足以说服他对psk大区开战。

战争,倘若打、比不打要好,那为什么今天的北大陆,乃至整个世界,却仍然沉浸在这一片看不见尽头的和平迷雾之中。

表面上的理由,博弈论,简单的态势分析足矣,研究机构的若干专家、学者,提出的报告也很有说服力,但,方然始终对研究小组的结论报以怀疑,并非他眼高于顶,认为这些专家的见地,学识,居然没有一个胜过自己,而是这些人掌握的资讯,情报,并不完整,恐怕也没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将nep大区的态势,和盘托出,或许有助于分析的准确性,方然却没有这么做。

他隐约的感觉到,即便对研究小组、乃至科研机构里的所有人,完全开放《nep大区基础信息数据集合》与《人类文明历史数据集合》,所得结论,仍未必会真的契合于现实。

一切只因为,他期望这些研究者给出的,等同于“预测未来”。

眼前的和平无法长久,不可能一直持续到永远,这种预测,难度一点也不高,单凭盖亚表面的能源储量,与各大区的消耗,便可以推测出这结论。

但是对方然,定性的分析还不够,他需要一个更精确的结论。

北大陆的暂时和平,意味着,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名管理员,都还没想清楚这一问题,无法判断眼前的脆弱平衡何时会被打破,继而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最稳妥的“以逸待劳”之策略,这是很明显的迹象。

一方面,和平不可能永远维持,另一方面,战争又不知何时爆发,这让方然极其纠结。

每天忙于眼前事务,料理nep大区的一切战略决策,闲暇时间里,方然还是保持着用“提升”游历大区的习惯,逐渐适应、甚至喜欢上了这样一种远足般的运动,行经的区域,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多。

每次操控“替身”行走在大地上,穿过丛林,泅渡溪流,机械行走、动作的男人总会开小差,仔细思考事关大区前途、进而事关自己的未来。

但是,一次次的思考过程,除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外,并无实质性的进展。

思考抛诸脑后,直接行动,一举跨越海峡进攻psk大区,方然也曾好几次动过这样的念头,他的确觉得很有把握,可以凭借麾下一千余万机器大军,横扫实力稍逊的psk,进而两面夹击,迫退肆虐北太平洋的“海盗”。

好几次下定决心,要走出这一步,他却始终没有传令到ai,最终仍选择放弃。

如果,这一切真的能实现,无须运气、机会等因素,那么其他大区的管理员,还在等什么,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呢。

即便在北大陆这边,只有nep毗邻psk大区,总也还有东北、南方两个战略方向,lna与pcs大区为什么没有一味扩张、膨胀,进而凭借更雄厚的实力,越过边境线消灭nep、mis与ama大区。

哦,也不能这样讲;

倘若pcs、或者lna大区真的对外开战,自己也未必能及时知晓。

新时代的世界,对nep大区的每一个人而言,除非回忆往昔,否则,几乎就只包含边境线内的五百万平方公里土地。

从上到下,从“阿达民”到定居点的民众,这一认识都完全正确,定居点内的民众仍然知晓高墙外的情形,而管理员呢,虽然有最高权限,却一样无法越过大区边境线,永远也无法知道,毗邻大区之外的世界究竟怎样。

困境,博弈策略的陷阱,让四十二岁的男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眼前的生活,一天天的进行下去,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眼前的、无法克服的困难,至于永不下车,长远看来固然难如登天,短时间内,其实也没那么恐怖。

从基因编辑到端粒修复的诸多研究领域,最近一两年来,开拓了若干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对抗内源性疾病的医学研究,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以大区管理体系提供的优越条件,大多数研究者,都会尽力,方然姑且是这样认为。

那么,至少从眼前、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存与生活,还是相当的有保障。

这种保障,对普通人而言,是充裕到足以一直延续至生命尽头,至少历史上无数国王,皇帝,沙皇与苏丹,确乎是这样判断,进而将有限的生命任意挥霍掉。

但是对方然而言,不用讲,这根本就什么也不是。

眼前的一丝宽余,根本无法缓解紧张的精神,即便稍有放松,在锻炼、“游历”时,潜意识也一定会发出警讯,提醒志在永不下车的追寻者,倘若止步于此,就等于向过去的一切努力告别,等于从头开始便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生活状态,长此以往,是会令一个人精神不振,继而渐生心理问题。

方然呢,也不见得会一点影响也没有,但,与寻常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立场不尽相同,他并未在这上面停留太久,而是在有空时反复阅读研究小组的报告书,重听现场谈话,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丝灵感,或者只是一丝启发也好。

研究者,科学家,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各自专长的领域都碾压自己。

但,倘若自己掌握的资料,比他们更全面,那是否可以站在这些研究者的肩膀上,将结论再推进一步呢。

又或者是,研究者给出的结论,本身就未必正确;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思维进行到这里,一开始,方然的思路便十分明确,他并未纠结于眼前的和平之原因,而格外在意,这和平会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样的变故而土崩瓦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