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三十九章 合流

永不下车 第三十九章 合流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为了挣扎求生,人,可以不择手段。

但自己又能做什么,难道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俯瞰那些为一点利益而你死我活的芸芸众生吗,凭什么,就凭他窥见了永生的一丝奥秘,怀揣永不下车的执念,便可以嘲笑任何一个向宿命低头的同类么。

方然一点也不想那么做,因为……

渐渐地,他已经能隐约的窥见,雅卡尔的话里蕴含着怎样的黑暗。

阿尔贝*雅卡尔,绝不仅仅在提醒方然,要留意追寻永生之路上的意外与不测,这一点,哪怕普通人也能想得到。

……

西历1468年,春末。

金伯利的七年级快要结束,离末考还有两个月,方然的每一天依旧如常,时钟般精确。

不知不觉,离去年深秋的外出已经有小半年,无家可归的方然又在校园里度过一个新年,苦苦钻研那浩如烟海,无边无际的科学。

一边是对世界的观察,一边是对科学的探索,在两条看似并行不悖的路上前行,方然的思维愈加缜密,对周遭一切的观察、认识,也随着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而愈发深刻,他渐渐读懂了雅卡尔的告诫。

匆匆见过一面的教师,他,是在告诉自己: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一方面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科学问题,另一方面,也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就能达成的目标。

生命科学,现代的研究与实践,需要天文数字般的金钱和资源,但在真正取得成果之前,这也无非只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倘若真有心去做,哪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无所谓,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怕死之人,但凡有一些权贵肯出资支持,哪怕十亿,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庞大工程,也可以顺利进行。

就像“人类长寿有限公司”,方然持续关注的这家机构,不仅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是千万富翁,公司的持股人,融资者,也有很多巨富的代理人。

莫说永生,哪怕一项能延长几年寿命的科技成就,都可以卖到天价。

追寻永生的路上,资金、资源都不是问题,方然的判断大致如此,他更忧虑的,是永生的奥秘一旦被破解,盖亚,整个世界,又当何去何从。

人类世界的生存竞争,残酷而激烈,这还仅仅只是为了一些暂时的享受,或者暂时延长那短暂的生命;倘若有一天,摆在眼前的不再是锦衣玉食、治病良药,而是能永远待在时间列车上的票,人类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做到让几十亿人人手一张,而且还得是数十年内分发完毕的人手一张呢。

答案,简直不问可知,仅仅能延长坎瑟患者寿命的靶向药,都会卖到两千马克一片的天价。

而无限生命的车票,价格几何,恐怕会超出世上99%的人一生创造的财富。

这种情形下,人类社会存续的根本假设,“人皆有一死”不再成立,永生的代价又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高昂,人,每一个求生畏死的人,会做出多么绝望而疯狂的举动,整个人类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推理进行到这一步,寒意笼罩心头,方然沉浸在恐怖的冥想中,他在害怕。

因为……这分明还不是尽头,雅卡尔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社会失控,天下大乱吗,这样可怕的场面,在盖亚又不是没发生过,西历908年被攻破的君士坦丁堡,城内无助的老幼妇孺,目睹的惨状恐怕也毫不逊色。

方然真正畏惧的,是当世界真的走到这一步时,自己又会怎样。

永生,追寻无限长的生命,哪怕每一步都谨小慎微,前前后后所消耗的资源也将是天文数字,而这一切,显然绝无可能自己来完成;那么结论就再明显不过,为追逐永生,他没有任何的选择,而只能和其他所有人一样

但究竟要争夺到什么程度,掌控多少资源,才足以支持一个人的永生呢。

此时此刻,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耳边是教师讲解的缥缈声音,方然一点都没听进去;沉浸在骤然惊觉的震撼之中,他慢慢低下头,看向摊开的手掌,就好像,被蛰伏在体内的恶魔给惊呆了一样。

那些最原始的,永不衰老的生命,它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消失了,完全彻底的灭绝了,因为,它们所需要的环境,资源,被竞争者掠夺殆尽了;

那么,结论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一个追寻永生的人,一个不肯接受宿命的异类,要怎样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排除任何困难,永远待在疾驰的时间列车上:他必须彻底消灭、斩草除根的,不再仅仅是衰老,而是充斥盖亚的几十亿曾经的同类,那些朝生暮死,却无时无刻不在繁衍、耗费着盖亚宝贵资源的

该死的繁衍种。

……

一旦达到了永生不死,在世人眼中,那样的人也就不再是人了。

而是怪物。

观察置身其间的世界,结论,让方然胆寒,但细细的想一想,这似乎又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不过这种担忧,就和追寻永生之路上的其他烦恼一样,并没持续太久,他很快沉下心来,在复习备考之余的大段时间里,继续学习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甚至撰写了两篇论文,递交到联邦的学术刊物。

也正是在投稿这一环节,方然的遭遇,让他更深刻的理解了人类世界的规则。

按金伯利中学的《学生学术活动指导细则》,在校生的论文,在提交前要先通知校方一声,然后,某天下午就有学校教师找到方然,先夸奖了他几句,然后措辞婉转的提出“研究成果是社团支持的,那么,发表论文也最好一起署名”。

当天晚间,按吩咐查收了一封匿名邮件,方然才搞清楚原委。

看起来,自己撰写的这两篇论文,在联邦科学文献库的预审结果还不错,居然“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生命科学社里那些平时连人影都不见的学长们,就盯上了这两篇文章。

开价,是每篇三千马克,让他把其中两人作为第一作者来署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