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三七九章 夸大

永不下车 第三七九章 夸大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与科幻作品中的末日不一样,核武器的威力,和能够对盖亚造成的影响,在历史上是长期被夸大的。

这种“夸大”,并非是指核弹的杀伤力太弱。

现代热核武器的当量,动辄上百万吨,用于测试的最大热核弹头更有58,000,000吨的巨大tnt当量,一旦投掷出去并、成功起爆,百万吨级核弹对钢混建筑的有效杀伤半径,在空爆时远达一公里,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则远达七公里。

换言之,一枚百万吨级核弹的爆炸,便能轻易摧毁天堂镇这样的小型城市。

但是话说回来,核弹,并不是战争狂人用来毁灭世界的道具,而是与战机、坦克、大炮同类的武器,那么其使用规律,就很难脱离战争策略的约束。

用核弹轰炸城市,效果,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不同的人会有各自的观点。

但轰炸城市,用核弹荡平民众聚集地,这种做法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回顾第二次盖亚大战,西历1350年在升阳国土上爆炸的两枚原子弹,的确促成了终战,但也要看到,决定战争走向的根本因素,并不是当时仅有三枚产量、还有一枚用于测试的核武器,而是联邦千万大军的进击。

待到战后,联邦与理联进入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战争的严峻形势下,竞相修筑大量永备工事、避难所,并在产业体系规划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散配置。

从二战到今天,应对核战争的手段,一直在进化,核武器的威力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即便在几十年前,倘若联邦与理联爆发核战争,动用全部核弹头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豪赌,双方胜负殊未可知,有一点却是确定的,核弹无法彻底摧毁双方的统治机器,也无法彻底荡平敌对一方。

在核弹洗地后,战争,仍将继续,虽然形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战略层面的推演,大致如此,再考虑到盖亚的庞大体量,人类创造出来的核武器就显得格外孱弱。

有史以来,人类制造并引爆过的最大核弹,理想联盟在西历1416年引爆于纽地岛的“大彼得”,当量五千八百万吨的三相热核怪物,如此耗费巨资、向联邦展示力量,直到今天纽地岛却仍安在,只残留一个直径约两百米的浅弹坑。

考虑到“大彼得”是在空中引爆,弹坑直径已经不小,但即便触地爆,对庞大的盖亚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至于成百上千枚核弹一起引爆,是否会引发“核冬天”、或者其他生态灾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核冬天很可能降临,有些则不以为然,但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结论则居于两者之间,认为全球核弹一起引爆的生态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当然,所谓“并不严重”,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评估态势。

对继续一场战争而言,在现阶段,只消查阅天堂镇的建构资料,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核弹临空,对nep_871而言,是一种很现实的威胁,为此在设计之初,nep_871同联邦大地上的成百上千类似城镇,都充分考虑到战略武器的打击,主体结构基本都设置在地下,不仅如此,建筑主体也完全按防御核打击的标准来规划。

具体到自己栖身的地下建筑,单看-30~40米的数字,对防御核爆炸而言是很悬的。

一般的立体建筑,不论钢混、还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核爆冲击波面前都十分脆弱,远离爆心几百米或许可以幸存,直接命中则百分百会破裂、坍塌,变成一大片废墟。

相应的,天堂镇主体建筑群的设计,则在0到-30米的区间内设置缓冲层。

通过若干层吸能结构的溃缩,防御一切常规武器与小当量核武器的直接命中,或者大当量核弹的抵近爆轰。

至于大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显而易见,几十米厚的缓冲层并无济于事,方然暂时栖身于此的前提,是联邦当局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即使发出警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危险的地下浅层,遁入nep_871的深层结构。

按设计规划,nep_871的核心建筑群,包括能源动力、核心计算机、管理与支持系统在内的几个模块,都被安置在地下更深处。

一旦遭遇极端情形,譬如核打击,可想而知nep大区、乃至整个联邦的“全产机”体系也将受创,这时位于nep_871的应急处置系统就可能发挥作用,将受损生产单元、节点暂时屏蔽,以免波及apos全网。

这一过程中,应急处置系统与“看门狗”的控制,将切换到集中掩蔽所。

不论集中掩蔽所,还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模块,具体的坐标,并未记载于ibm公司的档案服务器内,甚至没有留存任何非绝密的原始材料和施工记录。

看起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还是很防备。

这种防备措施,对托马斯*安生而言,则形同虚设。

天堂镇的地下究竟是怎样的,用不着亲自探险,借职务之便,挂载于nep大区的“看门狗”系统也要照看本地,方然在入驻天堂镇后不久,就渗透进nep_871的运行维护系统,借助检修机器人、监控系统来探查小镇深处。

再怎样隐秘的系统,设计、建造时,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却无法长时间脱离监控与维护。

在这方面,早年间与罗伯特*布朗教授从事“末日避难所”的生意,经验颇丰,方然轻车熟路的找寻到系统的若干对外连接点,进而,逐渐窥看地下世界的一隅,拼凑起天堂镇地下深处的整体构造。

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掌握栖身之地的全貌,方然还逐渐补齐了一些建筑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nep_871这样的小镇,单看地下部分,其实和“末日避难所”很相似。

不论避难所,还是天堂镇的地下世界,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而设计、配置,目标也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让系统在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依然能长期运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