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三六一章 区别

永不下车 第三六一章 区别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人类的择偶偏好,历久弥坚,几乎没有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令方然印象深刻。

何止普通人,即便追寻着无限长生命的自己,又何尝没有深陷这一规律的桎梏,时至今日,表面上将emily,乃至身边的生化仿真人当成道具,深入交流时的感触,却还是和一般人毫无二致。

偏好,所谓“美的追求”,竟然会是这样的东西。

人与机器、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目前看来,无非是人有所谓“美之追求”,进而,其本质就是擅于将特定场合、特定条件下的生存经验,无限制延拓到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进而犯下无数张冠李戴、刻舟求剑的谬误,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这方面的极端案例,殉情,古往今来一切凄美爱情故事的主角,几乎都犯了这样的错误。

要么终成眷属,要么直接告别这世界,放弃生而为人、经历这一去不复返之宝贵人生的权利,在方然看来,这种行为简直不可饶恕,即便有再怎样冠冕堂皇、催人泪下的理由,也掩盖不了故事主角们思维出岔的现实。

不管怎样烘托气氛,渲染爱情,求偶,本质上还是一种基因驱使的动物本能。

怎样看待这本能,进而,怎样决定接下来的行为,从理性出发,人本应该意识到,所谓求偶,本质上不过是为了繁衍,而繁衍和生存,本质上也不过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生而为人,活着,理应是至高的目标,任何其他事务都没资格横加干预。

即便对爱情极度憧憬,无法与内心想要在一起的人在一起,也不应该成为自戕的理由。

只因所谓“内心”,穿透表象,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方然绝不相信虚幻的所谓姻缘、缘分,一个人自降生时起,全部思维活动,都必然是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的糅合:出于某种动机,而会认定某个人是一生所托,本身就极其可疑。

推而广之,用不着执着于殉情故事,从古到今一切人类的彼此结合,其中的情感因素,也同样是极其可疑的。

情感,感性方面的抉择,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回事,洞悉了人文艺术领域的根本原则之后,方然用不着多想,就能看破这一切,隐藏在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之情感、艺术、心灵之下的,仍然是那颠扑不破的自然科学之规律。

看透了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是重大的发现,方然却未因此而喜悦,反而心下怅然。

人,不管追求的是什么,总归不会认为自己会与机器、仿真人与人工智能无甚区别,而往往会自傲于这生命的奇迹,欣然接受“万物之灵”的冠冕,唯有如此,在信息技术汹涌来袭的今天,才能保有最后的一线自尊,与尊严。

但在缜密分析面前,这自我感觉,也无非是一种自我安慰,敝帚自珍。

自认为与机器不一样,是啊,但区别难道就是“自己会犯机器绝不会犯的错误,不仅如此,这种错误就是人生的主要内容”吗。

这样想,简直令人沮丧,更沮丧的则是找不到理由来反驳,唯有一声叹息。

人与机器的区别,换言之,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许多人都必然曾经思考、或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即将被人工智能扫地出门的人类,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其与机器的命运对决,又究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剧变降临,待到“那个人”出现,一切都将尽在其掌握;

从这种角度,的确可以断言,人类在机器面前有必胜的把握,终将掌控机器,而非被机器所掌控。

可是另一方面,倘若这种胜利,完全不能反映双方实力的优劣,而是建立在所谓“先手优势”的基础上,最终结局,是人掌控着机器,只因为盖亚表面的演化规律,是先诞生了碳基生命的人类,而后才假其之手,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机器,那未免就太讽刺了。

思考进行到这里,渐渐的,方然脑海中有了一丝不甚美妙的预感。

机器与人孰强孰弱,答案,只消睁眼看世界便不言自明,只不过自己身为人类的一员,并不愿意承认现实……

现实会如此吗,从四十亿年前一直演化到今天,人类,并非进化之树的最高成就,而只不过是某种前所未有之演进过程的工具,是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假借其手而创造出更高级组织体的铺垫。

人类的诞生,乃至消亡,也不意味着盖亚生命演化的终结、乃至彻底的失败;

而是涅重生一般的新开端。

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足够深刻,“人类并非演化之终”的想法让方然一阵内心恐慌,他知道自己在畏惧什么。

此时此刻,执着于永生,进而执着于成为“那个人”,每天都在忙碌的男人还没有时间去细细琢磨,队人与机器的孰优孰劣,也还没有触及真正的实质,但,终有一天,他必得直面这根本性的问题,做出至关重要的回答。

人的本质,人与机器究竟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对久居天堂镇的方然,是一种思维的天马行空之消遣。

但形势紧迫,每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仍必须用来未雨绸缪。

这期间,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确认托马斯*安生的行动不会留有隐患,方然逐渐迫近很久之前造访过的那一个邮件服务器,继而,十分小心谨慎的进行访问,查看“匿名者”留存地址之邮箱里的内容,观察那些居心叵测的同类。

这种事,在伯克利大学就读时,时不时就会进行一次,现在他却极度谨慎,生怕托马斯*安生因此而招致怀疑。

这种怀疑,与若干年前的提防“同类”迥异,主要还是防备网络上的外来威胁。

活跃在“匿名者”邮箱里的id数量,与十年前相比,数量提升了一大截,这在方然的预料之中。

不过这些id所讨论的话题,却和十年前不太一样,但看标题,似乎彼此间的防备有所淡化,贴近现实的内容则大大增加。

一群永生追寻者,聚集在“匿名者”的电子邮箱里,讨论人类文明的变迁……

这就是方然所目睹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