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三五九章 延拓

永不下车 第三五九章 延拓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生而为人,不论思想、还是意识,都不会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

从这种角度来讲,任何人的自我意识,从记忆到思维的全部意念之载体,其实也并没有多少“自我”,而几乎全是初态、经历与阅历的杂糅。

之前的三十五年人生中,从几岁时起,一直都在追寻无限长的生命,活的意义,不言自明,方然差不多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思考,直到现在,他才蓦然惊觉,那似脆弱而无用的人文领域之一切,背后反映的,又是怎样令人深思的现实。

决定世界的是物质,而非精神。

决定物质运动的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想。

论断,确凿无疑是正确的,自然科学是人类世界一切事物的基石,人文领域,则是这基石之上的建构,前者,决定后者,方然的信仰并无丝毫动摇。

但是,即便如此,fscim体系摒弃人文艺术领域的一切,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这会不会意味着,有朝一日,全产机的庞大体系完成时,人文艺术领域的数据,在这一体系中仍然可有可无,哪怕始终没有归入fscim体系,也无关紧要,并不会影响全产机的运行,进而,也就意味着在崭新的生产体系中成为了一种多余呢。

一旦在apos中成为多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世界中亦是多余。

这推断,让方然感到一丝不安。

事实是明摆着,迄今为止的全产机架构,生产能力涵盖了几乎一切制造业、建筑业甚至农业领域,人文艺术数据的缺失,似乎根本没有影响到其进度,但身在其间的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进而,更觉得这状态相当诡异。

未来,当“那个人”出现后,传统的人类社会之形态将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则将是全产机支持起来的新世界。

这样的世界,将建立在全产机的基础之上,一切人文艺术领域的影响都将荡然无存,至多以记录的形式,在数据库和博物馆里长眠,世界运行的规则,完全植根于坚不可摧的自然科学理论,想必会很完美,会很协调。

但那样的世界,细细想来,却又分明毫无生机、机械充斥,简直不似人间,更没资格再被冠以“社会”、乃至“文明”之名。

所以那就将是人类文明的末日了吗,即便“那个人”依然存在,也终究是徒劳。

文明终将消亡,在方然,似不过是一段老生常谈。

但这一次,观察的角度迥异,方然却窥见了一丝更本质的东西。

剧变之后的世界,文明消亡,传统的社会形态则不一定就此绝迹,至少,掌控全产机的“那个人”可以制造出无数生化仿真人,充斥劫后余生的盖亚,那样的世界,至少从表面上,和眼前的时代又会有什么区别。

区别,自然是有的,在那样的一个模拟世界里,人文艺术,将彻底失去意义。

“人”与“仿真人”,或者说,“人”与“非人之机械”,本质上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外表能以假乱真,功能也不遑多让,甚至于人类所独有的智慧,在当今时代,也越来越被人工智能所模仿,甚至,在某些领域中超越。

撇开人与机器之孰强孰弱,根本问题,是人与机械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人所特有的“人文艺术”、和随之而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机器所不具有的。

譬如审美,认定一件事物的美、或丑,这种判断,永远也不会在机器的世界中出现,对机器构成的世界而言,事物的属性,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却注定不会有一个属性是“美”或“丑”,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原因在于,人类的任何人文艺术概念,包括审美,本质上都是既往经验的拓展和延伸;

一种爱屋及乌般的,对生存和发展并无助益的,拓展和延伸。

而机器,永远不会有无意义的行为。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执着于永生之路的男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方然眼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科学之规律才值得关注,至于人文艺术,他虽未曾深究,却很早就明白那只是一种文明的上层建筑。

从这种角度理解,所谓“美感”,其本质定义就是“生存与繁衍经验的过度延拓”。

人的一切行为之动机,都来自于生物所共有的生存与繁衍之需要,任何对这两件事缺乏兴趣的个体,都将被演化所淘汰,留存至今的生物物种,包括现代人在内,这两方面的欲-望都十分强烈,这是很而然的现象。

而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任何行为,便不应该、事实上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的动机。

纵观当今世界,或者,向前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人的所作所为,除必须的生存与繁衍外,更有花样繁多、经久不衰的所谓“美的追求”。

从远古时代的岩洞壁画,到当代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从异-性外表的品头论足,到现代工业的宏伟奇观,文明发展至今,小到一只水杯,大到巨型水坝,都承载着人类的设计之美,蕴含着秩序与力量的魅力。

如此情景,是很容易令人叹服,进而认为对于美的追寻,是人的根本诉求之一。

凭借犀利的理性思维,方然却能透过人文艺术的表象,直抵实质,认识到人类自古至今,一切对美的追寻和向往,无非都是人类自身,将有利于生存、繁衍的好恶判断,不分时间地点的任意延拓。

这方面的案例,信手拈来,动物的所谓“美、丑”就是典型的例证。

动物,很寻常的概念,在人类世界中随处可见的形象,每一物种似乎都天生带有“美”、或者“丑”的标签,与人类起源相近的哺乳动物尤甚。

同样是哺乳动物,在人眼中,猫的面容,被大部分人类认为是美的;

而猪,羊,猩猩的脸,则分明与美关系寥寥,至少大部分人并不会将其与美联系在一起。

盖亚表面的人类,吸猫者,七十亿人中怕没有十亿,也有八亿,无数家庭都豢养猫仔作为宠物,在西历1470年的巅峰时期,全世界猫仔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十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