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八〇一章 工业

永不下车 第八〇一章 工业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从月面发射火箭,投送几千吨载荷到远日轨道,这只是最近十年来,“吴刚”基地进行的许多大规模航天活动之一。

在盖亚表面,“混沌”的建设如火如荼,而在遥远太空,“盘古”规划的月球基地也逐渐发展起来,规模不断扩大,并在1523年越过“临界点”,实现了各门类物资的自给自足,不再需要盖亚的补给。

今天的月面基地,占地面积超过一百平方公里,深入到月球以下几公里。

既然在月球表面立足,甚至于,建立起一整套能源、冶金、化工、微电子、航天产业,人类文明已扩张到月球,开采月球资源也变得顺理成章。

但是,与早年间的预想相比,月球资源的丰度,则与盖亚表面相去甚远,更有一些元素极其缺乏,就连曾被人类寄予厚望的“氦三”,原本打算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物质,也任凭其散布在月面,无人问津。

月球表面的“氦三”,并非天然形成,来自于太阳物质的喷射。

这一天文现象,在盖亚表面其实也有,毕竟行星自身没有生成“氦三”的条件,只不过盖亚有大气与磁场屏蔽,富集度太低。

今天的月面基地,各类工程机械、产业配套,在资源采掘、提炼与加工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却一直没动“氦三”,原因自然是人类的可控核聚变研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于已基本放弃了这一方向。

不是科学家们气馁,而是这一技术,在今天就算真的开发出来,也未见得会像旧时代无数人畅想的那样,给人类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剧变。

能源,在人类文明,始终扮演极其关键的角色,这一点并毋庸置疑。

甚至于可以说,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规模与后效应,决定文明的发展水平及走向,但这是否就是说,一旦可控核聚变突破,人类文明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开启新时代,甚至于像旧时代的几次工业变革那样,引发社会剧变呢。

变革,当然会有,然而在资产主义框架内,一切既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架构,却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一点,早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阿达民就说的很明白。

他劝诫研究者们,不要对这一技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摈弃旧时代的妄念:

“人类,一旦掌握可控核聚变,就可以获得近乎免费的无穷无尽之能源,进而实现社会、文明的极大飞越;

这是旧时代许多研究者,乃至民众,都曾经有过的念头。

不过在今天,我们则必须、且应该已经认识到,这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空中楼阁。

持这类观点的人,在旧时代,的确为数不少,论据则是基于人类近现代的几次工业变革,认为一旦能源出现重大突破,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必定飞越,进而带来整个人类社会面貌的巨大改变。

但即便在当时,一个合格的海因里希主义者,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谬误。

进而,清醒的意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会如何决定‘可控核聚变’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

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而生产力则单纯的取决于科技、特别是能源的开发利用,对这类人,学术上的称呼是‘唯生产力论者’,而我个人,在很多年前就更习惯称其为‘工业党’。

唯生产力也好,工业党也罢,关于可控核聚变这一点,究竟错在哪里?

这里,我们并无须再重温一遍,可控核聚变是如何的难以实现,这与今天的讨论毫无关系。

不妨架空设想一下,如果这种划时代的能源技术,真的出现在旧时代,会不会彻底颠覆既有的社会体系,乃至带来人类文明的剧变?

答案是‘不可能’。

即便不考虑IT大潮,会引发剧变,答案依然会是不可能。

当然,今天在座的各位,想必都清楚,人类文明不可能如‘工业党’们设想的那样,生产力持续发展,社会架构却裹足不前,甚至在迈向星辰大海时,仍充斥旧时代的那一套陈规陋习,‘舰长’,‘军衔’,‘晴人’乃至‘种群歧视’;

那场面,何其荒谬,正如人们简直无法想象,一个技术上已迈进工业时代,却仍保有原始社会状态的文明,会是什么样子。

这种突兀,归结到一个断言: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必然与同时代的生产关系,大致匹配。

今天,盖亚净土的存在,就是这一客观规律的生动具现,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信息技术时代,科技的空前发达,必然导致文明接近奇点,今天你我所见的这一切,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说是文明变迁的某种必然。

但是反过来,即便‘可控核聚变’真的实现,对人类社会而言,也不会衍生出一场颠覆性的巨大变革。

‘细节是魔鬼’,这句话,正适合用来形容它。

可控核聚变,从设想出的第一天起,就被人类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论证过程也可以很简单:

按聚变材料——氘在海水中的含量,一升海水中所含的氘,如果全部提炼、完全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百升汽油的燃烧热,而以盖亚海洋的体量之庞大,与1:300的比例,必然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试想一下,倘若人类的眼前,有容量相当于盖亚海水总体积三百倍的巨大油库,以其现有的认知来判断,认为这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是否也可以做一同样的表述:

在盖亚公转轨道上,每一平方米的太阳投影面积,一年之中,接收到的光辐射能量高达31,536,000焦耳,若以百分之三十的光伏模组,将其转变为可利用的电力,则这些电力蕴含的能量,同样相当于三百升汽油的燃烧热。

在太空中安置光伏模组,一年下来,也可以有三百升汽油的能量到手。

与看似高大上的可控核聚变相比,太阳的光辐射,能量密度也十分可观——注意这还是在一点五亿公里的遥远距离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