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九七章 老去

永不下车 第七九七章 老去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一座承载全人类意识的地下城,安全等级,如何提升都不为过。

占地面积十二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则超过三十五平方公里,“混沌”的庞大体量,在地下城市里并不是独一无二,但工程量却比寻常定居点多出上百倍。

这其中,达到“IV级”防护标准,大约让工程量暴增十倍,此外就是整体性的防护设计,十二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在结构上是一个整体,与地壳隔离,设计标准为抵抗烈度八级地震而毫发无损。

即便遭遇十级强震,核心区域,也容不得有一点闪失。

“混沌”地下城的防卫工程,方然参观过多次,在最顶层、侧壁都有累计三层、厚度超过二十米的复合防护层。

设计标准,以承受当量五十万吨核弹直接爆轰,残存结构仍保持气密为准。

第一阶段的工程部署,“意识模拟器”的装机容量,大约在一百二十万,与之配套的“意识迁移”系统线数,则接近十万;对照两千六百万的人口数,和每一天都在增长的平均寿命,这数目仍嫌不够。

按预计,让两千六百万民众,在几十年时间里尽数迁入“意识模拟器”,平均每一个人的迁移周期在十八个月。

不管怎样估计,总之,四十五万线的配置总归是得有。

按“盘古”的通盘考量,继续追加投入,预计到西历1529年才能达到这一规模。

至于第一期工程的十万线接入量,则优先调配给盖亚净土的“I类人员”,也就是因年迈、病患等原因,亟需迁移的人士。

至于阿达民自己,什么时候迁移,当然还是自己说了算。

屈指算来,从西历1453年算起(且不知这数据是否准确,无从查考),在“混沌”地下城的一期竣工仪式后,感觉很疲倦,方然才清楚的意识到,

自己,已经是一个七十三岁的老人。

七十三岁,放在旧时代的任何国家,都是十足的耄耋老者,甚而可以说十分长寿。

即便在这时代,一个盖亚净土的普通民众,到七十三岁的年纪,也已经老态尽显,虽然在无微不至的监控体系下,并无性命之忧,目前却没办法彻底抵消衰老的影响,日常生活也逐渐变得不方便。

人,一旦年老,不论动用多少机械,都无法回到从前。

这一点,用不着考察今天的盖亚净土,且看过去,旧时代的列强,哪一家都面临日益沉重的老龄化压力,哪一家也都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即便富强如联邦,技术,资金,产能,一概不缺,现代化大工业提供的智能机器,可以将老年人的生活伺候妥当,然而没有利润,一切免谈,即便耄耋老者消费得起,年迈引发的诸多麻烦,也没办法轻易消弭。

说白了,在旧时代的联邦,普通民众阶层的老者,不论兜里的钞票是多、还是少,总归都只是在疾驰的时间列车上,

安静的等待下车,仅此而已。

不过,如果旧时代的情形,果真只是如此,

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人,一旦老去,自知时日无多,在社会的犄角旮旯安静等死,其实还是很自律的做法。

在联邦,时常发生的情形,则不是如此,倚老卖老、无所顾忌的老者随处可见,让本就污浊不堪的社会氛围,变得更加恶劣。

说白了,一旦确认自己很快下车,车厢里的情形,

对自己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观念传统的旧时代,很多人,尚且会因被灌输的“传宗接代、后继有人”之意识,多少顾忌自己的行为,而在时代飞速变迁的旧时代末期,这一切则土崩瓦解,没有任何顾忌、乃至忌惮的老者,

简直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当然,说这种话,并不是阿达民对老者有何恶意。

人,总有一死,因此而注定陷入囚徒困境,这是任谁也无从回避的残酷现实。

至于今天,盖亚净土的全体民众,则无需再面临这种恐怖情形,在永生的大框架下,一切眼前的事务,都可协调妥当。

从西历1527年开始,试运行通过的“混沌”中枢,进入实用阶段,在“盘古”的统一安排下,第一批次十万名盖亚净土的老者、病患,接入迁移系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意识迁移流程。

系统启动的那一天,照例驱使“替身”到场,向陆续进入“混沌”的民众挥手致意,方然一时间百感交集。

眼前的民众,已动身踏上永生之路,那么自己呢,

又将会在何时启程。

意识迁移,到今天,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安全性并无须担心。

对阿达民而言,流程,和盖亚净土民众经历的一模一样,基于模拟式系统,原则上的可靠性都是100%。

但是真正的风险,显然不在于“意识迁移”,而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对“盘古”、“红军”,乃至整个盖亚净土的绝对控制,这就决定了自己的意识迁移,并无法在“混沌”中进行。

保持控制,对今天的方然而言,已经没有一点出于私利的成分。

而是,在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征途上,管理员责无旁贷,必须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待到全民永生,盖亚净土的各项工程,也大致落成,以“混沌”与“盘古”为核心的架构,走上正轨,当这一体系有自我维持、自我完善,乃至自我迭代的发展能力,自己,就可以正式卸任。

从管理员,到文明2.0时代的普通一员,这是方然乐见的转变。

不过,即便再怎样安全、保险的流程,实践中的可靠性也不可能达到100%,总归会有一点项目失败的风险。

这种隐患,对民众,阿达民知无不言、和盘托出,坦承这是一种现阶段无法避免,而且或将永远无法避免的风险,但相对于“死亡”的确凿无疑,这种风险,是只要挑战死亡,就必须要承受的无可回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