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七七四章 阶段

永不下车 第七七四章 阶段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7:30 来源:笔趣阁

一手制造危机的,是顶层,然而在危机真正降临时,承受一切的却总是无数普通人。

他们,经历虚假的表面繁荣,电视里岁月静好,马克却持续贬值;

他们,遭遇过深重的经济危机,失去工作,流落街头;

他们,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监视生活,在不安与恐慌之中,被抛进时代剧变的漩涡;

直到1489年8月19日,从天而降的核火,焚毁了一切,幸存者在管理员手下苟延残喘,受尽折磨。

一切的一切,无从述说,甚至无从查考,人类所经历的最惨痛遭遇,究竟会是怎样,经历过的人都已身在车外,融入那晦暗虚无的死亡世界,他们的不甘,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挣扎,乃至他们的期盼,

全都化为纷飞的灰烬,随旧时代,一起飘向列车身后的无尽荒原。

身在这样的时代,生活在盖亚净土,每一天,是平淡而充实,甚而有些索然无味的。

然而,稍微回忆那充斥血与火的历史,意识到从久远过去,直到昨天,人类都曾经历过什么,盖亚净土的每一个民众,却着实感慨良多。

记忆,到底有什么用,除了回答“我是谁”之外,

便是提醒这记忆的持有者,

自己从何而来。

……

“降生在历史悠久之地的婴儿,从出生时,就已是一个老人”,这是多么精妙的箴言。

历史,沉重的历史,浸满血与泪的昨天,对一个人而言显然是沉重的负担,但是对一个群体,一个文明,对方兴未艾的盖亚净土,

却是历久弥坚、不容抹杀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历1517年,盖亚净土成立的第八年,人类社会的运转,在各方面都已走上了正轨,阿达民在赤塔主持召开“盖亚净土教育规划研讨会”,和与会专家、学者,乃至全体民众一起,讨论盖亚净土的教育规划。

当今时代,“强人工智能”,在近乎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都远胜人,人类的教育应该如何规划、如何开展,

这的确是一个关乎文明延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今天的盖亚净土,继承自旧时代的“全产机”体系,更加完备,除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底层架构外,凭借“盘古”,已可以在没有人参与的前提下,生产出一个文明所需的全部物质资料与技术装备。

撇开“盘古”有能力、却因策略而未被允许参与的科研,可以说,今天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已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这种大环境下,可想而知,教育,便不再需要承担“培养劳动者”的职责,

而专注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内在提升。

当然,这里所说的“发展”、“提升”,并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那些看似花哨的无用之技,而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人文科学为中介,最终为塑造一个人完整人格、科学思维而服务的全过程。

在当今时代,一个人,要想在文明2.0时代生活,必须有全面的学识。

盖亚净土的教育体系,在成立之初,就由阿达民起草,将教育体系分划为初、中、高三个阶段,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禁止繁衍,到今天,这体系里的初级阶段、基本对应旧时代的学前与小学教育,似乎已接近于完成了历史使命,年龄最小的学生也有九岁,不出几年,升入中级教育机构后,初级教育机构就“无生可召”,

似乎可以直接关门大吉。

这样的前景,显然,并不是方然所期盼的,一切他都另有打算。

人类,在文明跨越奇点、获得无限长的生命后,究竟以什么样的形态生活,怎样构成文明,这显然与社会的一切规划紧密相关。

在研讨会上,方然没有展开说明这点,只告诉在场专家们“以传统人类社会的构成来规划”,至于这样规划的教育体系,如何应对民众年龄一年年提升,少年儿童群体,将永远不复存在的问题,

那要留到“意识模拟器”与相关技术成熟、投入应用时,再作说明。

总之,以一个传统的人口构成,来规划盖亚净土的教育体系,所谓初、中、高三级,并不能简单对应到旧时代的教育阶梯上。

原因在于,旧时代的教育体系,即便也很重视接受者的自身发展、完善,却始终有一个“培养劳动者”的重担在肩,此外还有不宜言说的“维持稳定”、甚至“渔民”等职责,最终的结果就是乌烟瘴气。

而在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很单一,完全围绕接受者的成长规律而制定。

盖亚净土的初级教育,基本对应旧时代的幼儿园、以及联邦学制的一至四年级,目标,是将一个呱呱坠地、宛如白纸的新生命,

培养成人类文明中的一分子,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

“社会人”,在旧时代的语境中,往往用来指代无所事事、寄生在社会肌体之上,凭“本事”小打小闹攫取资源的家伙,这一含义在新时代已被废弃。

其原本的含义,则是在一个“人”的自然属性之上,构建能适应、融入、并存于人类世界的社会属性,使幼小者具备语言、认知、交往、自我认知等能力,熟悉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哪怕暂时还不明白其意义。

在这一阶段,与旧时代的教育过程相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比重明显较少。

一个不过几岁的孩童,学习知识,甚至于学习科学,能有什么样的显著成就呢,几乎没有,这样做完全是得不偿失。

旧时代见诸媒体的所谓“神童”,本质上,都是基于记忆、模仿的揠苗助长,即便其中确有一些个例,成长为卓越的人才,“神童”成才的比例,刨除家庭、教育与其他环境影响后,也和所谓“普通”儿童并无差异。

说白了,一个孩童未来是否成才,与其在幼年时代,是不是“神童”,

两者间根本没有关联。

从降生,到成人,一个人的脑神经等客观条件,是逐渐发展成熟的,栖居其中的思维、意识与智慧,自然也需要成长的过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