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永不下车 > 第一八三章 潜行

永不下车 第一八三章 潜行

作者:阳电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28 来源:笔趣阁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换取磁性票,是为了降低伪造行程的难度。

13:39从维尔纽斯车站启程,但在联邦铁路系统的数据库里,这张票的持有者,却是在12:50从旧金山火车站检票上车。

至于从旧金山到维尔纽斯的这一段时间,自己怎么没在座位上,这种传播范围局限于列车、甚至于某一两位乘务员的破绽,他就给出“去普通车厢吸烟”的不经意暗示。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人在心理上,最愿意相信、最深信不疑的,还是自己从线索、证据推理出来的结论,因为这并非旁人告知、而是自己加工所得,就显得格外可靠,甚至还会为此而“脑补”出并不存在的细节。

这一点,被方然加以利用,轻描淡写的抹掉了痕迹。

虚虚实实,绕了一个大圈子,方然最后还是选了“心理上更安全”的铁路。

煞费苦心的策略,能不能误导未来的追踪者,让怀疑、甚至料定了“方然”这身份非同一般的同类误入歧途,他现在还说不上来。

但即便瞒不过去,这,也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午后三点,列车从维尔纽斯火车站离开,沿一条先是平缓、而后渐渐抬升的铁路向东,方然则好整以暇的用过晚餐,他在座位上休息片刻,没发现车厢里的寥寥几名乘客中,有什么潜在的危险人物,就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连接列车上的网络热点。

向过去告别,从伯克利的住所启程时,完全抛弃旧身份的年轻人没带什么行李和现金,就踏上了几千公里的旅程,放在过去,这几乎无法想象,但在几乎一切都依赖网络、一切都以来服务器的今日之联邦,方然并不用携带太多行李,也可以凭借正常访问、或者黑客渗透的手段来得到补给。

但最起码,要访问网络,总要有起码的设备,背包里也几乎全都是这一类物品。

坐在柔软舒适的特等坐席上,连接网络,方然在浏览网页时也想到,列车特等座所在的车厢,一般都位于整列列车的前部,然而万一发生碰撞、脱轨等事故时,往往就是越靠前的车厢受损越严重、乘客也死伤惨重。

不仅列车,他从未搭乘过的旅客机,似乎也是这样的安排,头等舱都位于前机身、接近机头驾驶舱的位置,原因居然是“离引擎最远、所以最安静”。

为了舒适,也是头等舱的自然需求,而放弃了安全,这种处理方式对一般人而言并没什么,但换成以前的方然,就绝难接受,在他过去经历过的寥寥几次铁路旅程中,都会特意选择列车中段最安全的车厢,就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

不过,要规避列车事故,选择中段车厢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就像现在,从容安坐于特等车厢里,随联邦客运列车疾驰向东,方然却不怎么担心这趟列车出事故,因为他在动身前,早做好了一切准备,手机上的监控程序会时时返回联邦铁路监控网络的信息,确保列车前方的轨道一切正常,列车本身也没有异状。

说白了,要杜绝风险,如今的他已有能力全盘监控、而非消极的躲避和防御。

在排除了外来的风险后,列车的不安定因素,就只能来自于车上的乘客,但即便万一有什么人要炸掉这趟列车,自己所在的列车最前部车厢,也会是最安全的。

借助网络,充当上帝,无时无刻监视着列车与周边的一切动向,安全就应该有保障。

但即便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当夜幕降临、列车行进在黑漆漆的崇山峻岭之间时,方然还是难以入睡,在铺位上辗转难眠。

并非是担心危险,整趟列车的每一处他都调查过,电子门禁也在掌控中。

那又是什么呢,大概是此时此刻,躺在一步步远离伯克利的列车卧铺上,他才格外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已经向过去告别了。

“方然”,只是一个姓名,即便这姓名也来历成谜。

但即便这来自孤儿院的名字,对自己而言,一点也不亲切、更谈不上难舍,一旦意识到这名字所代表的人生,过去的经历,都仿佛与自己完全脱离了联系,方然还是心有所感,他忽然有点难言的惊慌。

活着,毫无疑问,是意识的一直持续。

但像现在这样,他,从原有的身份中逃遁,那感觉,就好像是被抹除了一段人生。

活在当下,过去,只存在于人的记忆;即便眼前这记忆还在,当抵达波士顿,以“安生”的身份开始崭新的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不会逐渐忘掉了这一切,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以“方然”的名字,在这世界上的什么地方生活过呢。

过去的经历,深刻,而又难忘,他这样想是没有错。

但时间的冲刷,却又是任何记忆都经不起考验的,一种漫长而持久的力量。

既然笃定了“永不下车”的执念,如果,一切正如所愿,当自己在时间的河流中永远飘荡时,可想而知,不仅是现在的记忆,所有遥远而尘封的回忆,都将在永无休止的时间荡涤之下,模糊,消散,化为无形。

记忆力是有限的,因为大脑不可能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永生,同时也意味着,漫长的人生经历将渐次消亡,逐渐被遗忘,继而,变作仿佛从未经历过一样的空白。

当过去的岁月,变作了空白,一个人哪怕活得再久,又如何才能意识到:

自己,已度过了多少岁月,距离永生又还有多远呢。

……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四十亿年演化史中从未出现的情形,显而易见,一个人是不可能对这种情形,事先有所准备。

不仅意识赖以栖居的身体,没有永生的能力,即便意识,也无法轻易承载诸如“无限长生命”之类从未亲见、从未听闻,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摹想过的情形。

继而,这仅为了应付几十年人生的意识,也很难通过延长身体寿限的方式,轻易的迈向永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